作文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难题。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比比皆是。事实上,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这样教过学生:“作文就是把你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情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并不是很在意。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念。“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了作文要真实,应当是真我的体现。
一、尊重生活,鼓励写“真”
学生的生活世界,可谓丰富多彩。一草一木,一人一物:植物角里的水仙花绽放了,学生激动不已;爸爸妈妈又吵架了,学生愁眉不展;中国飞船升天,学生感慨万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常常欲言又止,不能真实地成功表达生活的状况。这时,教师要给学生信心,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写出生活的真相。
在《烧不坏的手帕》这堂习作训练课上,我按照预先设计的课堂学案,实验“顺利”完成了。同学们望着盘子里经过火神洗礼,依然“完好无损”的手帕,情不自禁地赞叹起科学的神奇。
这时,我也颇为得意地拿起手帕,在学生面前展示手帕的各个部位。
“有个小洞!”前排的*波兴奋地大叫起来。
“啊?……”
“这里还有2个!”
顿时,教室里哄堂大笑。有的大喊:“朱老师吹牛!”有的笑得抱住了肚子,有的干脆跳上椅子,游行似地喊:“烧得坏手帕!烧得坏手帕!”
手帕是花的,粗看还真没发觉。我也不由得笑起来,顺势问学生:“咦?这是怎么回事?谁来帮我找找原因?”笑声渐渐小起来,几只手已高高举起。
生1:破的地方,肯定是30%的水分也烧干了!
师:那为什么只破3个小洞?
生2:朱老师,我猜想是这样的,手帕浸在盘子的酒精里,这几个地方可能稍微有点突起,酒精要先燃烧完。
生3:如果燃烧的时间再短一些的话,可能就不破了!
生4:时间长没关系,只要酒精再多倒一些!
大家都善意地笑起来,但从这笑声中,我分明感觉到了学生对这一科学知识更深的理解。
生5:朱老师,今天的作文可怎么写呀?“烧不坏的手帕”变成“烧得坏的手帕”啦!
生6:写《烧不坏的手帕》不是变成造假吗?
造假?它猛得打了我当头一棒,怎能造假?于是,我在实验出“奇迹”后,又给学生多了一个“意外”,把题目改成《“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先是一愣,接着大喊一声“吔”,继而沙沙地伏案写作。
这是一次失败的实验,却是一次成功的习作训练。全班学生都在30分钟之内完成了习作。平时,冥思苦想,难以下笔的窘态消失得无影无踪。习作质量之高,出乎我意料。特别是“出意外”这一部分,成为此次习作的一大亮点。我想:真实,起了关键作用。此次习作,一波三折,在波折中,学生的兴致也提了上来,写起来觉得有话可写,有情可泄。
平时,我们的教师往往以“思想健康”为由,扼杀了一些学生的真实作文。如作文《家有电话》写道:“自从我家装上电话后,小伙伴想找我玩,就给我打电话。不过,没关系,反正接电话又不用花钱。”又如一位学生这样评价某教师的练习课:“大致分为三点:批《同步训练》,校对课堂作业,让我们做补充习题。真没劲!”此文题目是《无聊的课,快离开》。
面对此类作文,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朴实感受,并解开学生心中的“结”。如果学生作文仅仅是迎合老师,完成任务,不是出自内心的真实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作文,就是造假!
二、体验生活,个性写“真”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因此,生活的体验是作文的基础。只有体验之深,感受之切,学生的写作才会畅通无阻,才会情真意切。
我校有一个全国课题《红领巾古镇石门文化探究院的建设》。我和我们班负责子课题《蚕桑探究所》。虽然学生家里每年都养蚕,但熟视无睹,对蚕宝宝了解甚少。有了这样一个课题,大家都忙开了。放学后,学生就跟着父母采桑叶,喂蚕,消*……学生每天都有新发现,乐此不疲,他们还把它写成了观察日记。有两位学生甚至参加了常识老师的小课题研究,发现了蚕有雌雄之分,并与蚕茧的产量有密切关系。当学生把这一研究成果告诉大人时,大人都听得一愣一愣的,惊讶之余是一片赞叹。学生的自豪之情也溢于言表。学生还了解了彩茧,并参观了彩茧的养殖村,这下,他们算是大开眼界了。近一个月里,学生边探究边写作文,随时随地把所看所做所想记录下来,丝毫没有不会写,写什么的烦恼。一篇篇作文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作文片断一:雄蚕比雌蚕小,生长期短,食桑量少,但是雄蚕的产丝量反而要多,质量要高。如果家里单养雄蚕的话,1斤茧子要多收入1块钱。爸爸听了我的介绍后,就是不相信。星期天,我特地请常识老师到我家,爸爸这才相信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对我都刮目相看了。我兴奋极了,想到这些,我总是忍不住要笑出声来。
作文片断二:
星期天,我们小队和老师一起来到了彩茧基地。推门进去,我们的眼前一片金灿灿:真神奇,这里的茧子全是*色的!我们又是瞧又是摸,嘴里不停地赞叹。后来,我们又看到了绿色的茧子。
“彩茧那么好,不用上色,我们那里为什么不养呢?”同学们说出了疑惑。蚕农说:“彩茧虽然有好几种颜色,也不是很全。产量不够稳定,抵抗病*的能力比较弱。”原来是这样。
“你们可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搞科技,把彩茧推广开来。”蚕农笑眯眯地对我们说。
是呀,如果彩茧的颜色更齐更鲜艳,那丝绸上色难的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我们发明一种蚕药,吃了让蚕宝宝的抵抗能力大大加强,这样我们不就可以推广彩茧了吗?
读着学生的作文,我不禁思绪万千。学生的体验、感觉那么真实。吕叔湘先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这里,学生对养蚕的体验非常深,作文已经成为一种需要,不再是负担。这样,作文自然言之有物,写之有情。
学生是灵性很足的,他们的思维其实很活跃。教师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体验生活的机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捕捉生活的风景。这样,学生作文能倾吐生活的体验,积累,将各自独特的感悟跃然纸上。
三、还原生活,追求本“真”
生活纷繁复杂,还有无数的未解之谜。即使在已知的生活世界里,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许多事物对他们而言,仍具有神秘感。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世界充满向往。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寻生活中的奥秘,让学生记录生活的真实面貌。
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了解了家乡——石门烈士名人。课后,我布置学生详细阅读张琴秋烈士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在作文讲评时,红*女将张琴秋是“红*唯一的女师长”,还是“妇女独立团团长”?这一争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
李靖得意地说:“我是从网上查来的。在建*80周年前夕,北京一家很著名的报纸在“80位共产*员的故事”中,称张琴秋为‘红*唯一的女师长’”。
张一致坚决否认:“我家就在张琴秋故居的旁边,我爷爷知道得可清楚了!我特地到图书馆查了很多资料,肯定是团长!”双方争论不休,各说各的理。
于是,他们求助于我。我笑了笑,说:“那就请你们自由组成小组,再去探究,直到查到让别人信服的证据为止。下周的语文活动课上,我们再来讨论。”我的提议激起了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
又是一节语文活动课!
我望着学生,笑问:“你们,谁是最后的赢家?”学生都有点不好意思,最后还是李靖站起来说:“老师,我们都错了。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考证,我们各小组已经统一了意见。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在网上看到:张琴秋为“红*唯一的女师长”,但这是不准确的。张琴秋并没有担任过“妇女独立师”的“师长”,而是“妇女独立团”团长。但她后来所担任的红四方面*总*治部主任一职,却远远高于师长。”
我激动得鼓起掌来,学生也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并没有就此打住,又问:“经过这件事,你最想说什么?”
“我觉得网上的资料并不是完全正确的,有时我们需要动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
“经过这件事,我觉得很开心。我们不仅又增长了知识,更让我懂得了怎样去收集,分析,利用各种资料。”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我的启发也很多。我会把我的感受写成一篇小论文……”“我们可以写一篇周记!”还没等我把话说完,几位学生已脱口而出。
我相信周记肯定很精彩。
越是接近事实的真相,学生越是兴奋。这里,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了一个真实的信息后,学生就有了写作的冲动,作文在无意间已流露出他们亲身经历,真情实感。
其实,在平时,学生的探秘行动时时在进行。课堂上:《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吃的一小碟花生米,到底是多还是少?卖火柴的小女孩面带微笑,升入天堂,是一种幸福吗?生活中:小伙伴过生日,该不该送礼?要送,送怎样的礼才有意义?不送,以怎样的方式过生日?肯德基里苏丹红超量,你怎么看,你知道哪些食品也是不合格的?……
面对这些疑惑,学生一旦有了探究欲望,他们就会有自己的主见,在作文时也必然要揭示问题的真相,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作文自然不会无话可写,写假话,写空话。
刘熙载在《艺概》之中评论道:“诗可数年不做,不可一做不真。”的确,真实是学生作文的生命,是灵*。真实也是学生作文的一块投路石,一块敲门砖。写了真实的作文后,学生也明显感觉到作文不再那么难了。有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原来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故事,我天天能写作文了!”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生活,写真实的生活,不仅能让学生喜欢作文,热爱生活,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诚实做人的品德。
作文,只为一个“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