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喜爱莲而著《爱莲者说》,陶渊明独爱菊而赋《过故人庄》。无论是“出淤泥而不染”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表明了文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花草的情有独钟。而我独爱水仙,它冰清玉洁的身姿和不畏严寒的高贵品质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水仙花为石蒜科,属多年草木植物。《百花藏语》:“因花性好水,故名水仙。”《本草纲目》:“水仙易卑湿处,不可缺水,故名水仙。”水仙鳞茎肥大似蒜头,平扁叶像蒜叶,花茎中空如蒜薹,《长物志》称水仙为“雅蒜”。《南阳诗注》载:“水仙花,外白中*,茎干虚通如葱……土人谓之天葱。”此外,水仙花还有“水中仙子”、“凌波仙子”等美名。
春天,是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季节,可是,在隆冬时节,水仙花以叶长如带,青翠欲滴,花朵秀丽,醇香拔俗的气质,耐寒迎春的品格,给人以美好的享受。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华夏千家万户及旅居海外侨胞总喜欢在居室的案几、窗前莳养几盆冰肌玉骨的水仙花,使满堂生辉,春意盎然,作为“岁朝清供”的佳品。它亦以亭亭玉立的娇姿、袅袅娜娜的鲜花凌波开放,优雅玲珑的花朵,青葱高洁的绿叶,芬芳飘逸的香气,向人们祝贺新春如意,福寿吉祥。
风凛冽,万里雪飘,冰凝大地,群芳摇落,水仙在寒冬腊月,全凭风露发幽妍。此时,松竹虽有叶但无花,梅花虽有花但无叶,而水仙花叶、花、香俱佳,尤以其坚毅劲节的高贵品质,胜过松、竹、梅“岁寒三友”,被古人誉之为“劲节之花”。北宋陈《咏水仙花》写道:“湘君遗恨付云来,虽坠尘埃不染埃。疑是汉家涵德殿,金芝相伴玉芝开。”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把水仙花比作湘君,湘君是古代尧的二女,舜的二妃,“闻舜南巡死于苍梧”(今湖南境内),民间誉之为湘江水神。此诗第一、二句意为,水仙花啊!你是美丽贤慧水神湘君的化身,因消不了心中遗恨返回人间,虽然降落人间,却不受尘浊污染,显露了高洁的姿容和气质,赋予了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后两句是借史料发展主题,进而说明水仙花的珍贵及祥瑞的精神风貌。北宋刘邦直咏水仙诗云:“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荼藦倒,只比寒梅无好枝。”这可算是最贴切不过了,写出了水仙别于群芳的特色和风韵。
历代诗人咏水仙的佳作,大多以“水仙”名字着眼,离不开“仙”字。宋代朱熹赞为“水中仙女”,明代王谷祥比喻“仙卉”,清代吴懋谦亦比作“姑射仙人”。而明代李东阳的《题水仙花》却与众不同,他赏水仙美是朴素的美,就象一位山村姑娘,用不着“富贵妆”,然而天生丽质,楚楚动人。其诗为:“澹墨轻和玉露香,水中仙子素衣裳。风鬟雾鬓无缠束,不是人间富贵妆。”宋代诗人刘邦直诗写道:“钱塘昔闻水仙庙,荆江今见水仙花。”水仙以她浓郁的芳香闻名遐迩。
水仙花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亦是福建省的省花。“水仙一盆满堂春”,室内瓶插水仙,其天生丽质,淡妆素雅,清香诱人,呈现出一派姿韵高雅的浓浓春意,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水仙还有药用及其它价值。其性微寒,味苦,外敷能消肿止痛。其鳞茎之沾液还可作为接合蜡质石印的缺损材料,其花可提炼高级香料,颇受人们青睐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