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周恩来与花的故事金台资讯
TUhjnbcbe - 2023/5/1 23:54:00
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http://m.39.net/pf/a_4622783.html

《*史纵览》授权中国共产*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鲜花,是美好的象征,一代伟人周恩来平生爱花。

年10月,笔者为筹建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赴京,在北京西*城南街拜访从年始在周恩来身边做了5年贴身卫士的韩福裕,问及周恩来是否爱花的事。他回答说,一般人谁不爱花?总理当然也爱花。不过,作为一代伟人,他有着与众不同的高尚情操,甚至有他独特的情趣,那可能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选定中南海西北角的西花厅庭院作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场所。为了美化庭院,他专门配备了一名花匠师傅。当时,在西花厅前院的篮球场北侧专门建有一方小院,院内建有护花暖房(年西花厅大修时已拆除,今不存),因此,即使在寒冬腊月,只要周恩来会见贵宾或主持开会,花匠总能在会客室或会场上放上几盆绚丽多姿的鲜花,使会客场所或会场内生机勃发,花香四溢。不过,周恩来对哪些花有偏爱?他爱花爱到什么程度?他和邓颖超之间真的用花来传情达意吗?如此等等,本文将给您以真真实实的回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们将傲雪斗霜的梅、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

周恩来从小就喜欢梅。年,才6岁的周恩来和他的两个弟弟要随父母从淮安城迁去清江浦外婆家居住。那是一个冬天,刚好周家院内有一盆腊梅已蓄蕾待放。周恩来舍不得留下这盆美丽的腊梅,一心想把它带走。他当时幼小,连盆子一起搬不动,便将花从盆中取出,敲掉花根上的泥土,然后将这株腊梅带上小木船,捧到万公馆,亲手栽到万家塾馆一侧的院子里。一个多世纪以来,这株腊梅长得枝繁叶茂,年年喷香吐艳。为此,当地一家烟厂特意以这株梅的照片作为商标生产出“一品梅”系列香烟,寓意周恩来官至一品,高风亮节也是一品。

年8月8日,是周恩来、邓颖超的银婚纪念日。为了纪念这一有意义的日子,时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著名国民*左派领袖何香凝老人专门画了一幅国画《腊梅》送给周恩来夫妇,这幅画也成了周恩来他们收藏终生的画作,至今仍悬挂在北京中南海按原状布置的西花厅后客厅中堂的左侧。年,笔者主持淮安仿建西花厅的陈列布展时,也仿制了这幅画作,并悬挂于与北京西花厅相同的位置,供游人观赏。

吊兰

——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

周恩来在上海领导秘密斗争时,曾提出凡是中共机关或是主要领导人的住地都要在窗口放上或吊上一盆花,遇有紧急情况时,首先要将花盆推落窗前,以便向不知情的同志报警,避免更大损失。年,笔者在北京拜访全国工商联离休干部、年曾任周恩来秘书的*玠然老人,他回忆说,周恩来当时在上海主持中央工作时,他的住地总少不了一盆吊兰。领导秘密斗争时特别危险,周恩来坚持昼伏夜出,并且严格要求自己晚上21点后出去,早晨5点前必定回家。这样,他就有了一些空余时间来侍弄那些花草。因此,他养的吊兰都长得青枝绿叶,花也开得漂亮。60多年过去了,*玠然仍然记得,周恩来当时一边为吊兰浇水,一边还自言自语:“兰落窗外有狼犬,兰吊庭内报平安。”

年6月底,周恩来因操劳过度致使小肠疝气发作,不得不住进重庆医院动手术。他的管床护士特意从家中带来一盆长得很旺盛的吊兰,然后用医用胶布贴吊在周恩来的病房窗前,为病房平添了几分生机,也令周恩来赏心悦目。

周恩来的手术很顺利,手术4天后即能下床走动,到7月12日,再有3天就可以出院了。这时,由于历时十几天后用来贴吊吊兰的医用胶布失去黏性,那盆吊兰突然坠地摔碎。周恩来见状心中暗暗吃惊。但他毕竟是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会平白无故地往坏事上想,而是高兴地写下两句诗:“我病已痊人去也,花枯瓶碎好回家。”但是,就在那天下午,送《新华日报》的报童在给他送报时,顺口说:“仓库老太爷因打摆子死了,现在正忙后事。”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先生当时在重庆为《新华日报》设在下土湾的仓库做管理员,小报童既不知道老人与周恩来的关系,更不明白当时南方局领导向生病住院的周恩来隐瞒了实情。一听报童的话,周恩来顿时惊觉起来,便估计到可能是自己父亲出事,同志们正瞒着他。于是,他立即决定提前出院,回红岩山上。吊兰的摔碎和周恩来父亲去世当然只是巧合,并无因果关系,但是,对于重孝道的周恩来来说,带给他的仍然是极大的伤痛。此后,就很少见到他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有吊兰出现了。

——蜻蜓点水红菱醉,菡萏馨香白鹭陪。

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是个著名的“水城”。当时,城区内有月湖、勺湖、萧湖、桃花垠等水系,城区约五分之三的面积都是水面,到处都长有菱角、莲荷、蒲草等水生植物。周恩来喜欢莲花缘于宋代大哲学家周敦颐写下的《爱莲说》。据《周氏宗室大典》载,周恩来系周敦颐的38代裔孙。周恩来5岁入家塾馆读书时,塾师不仅向他们讲授孔孟之道,还把《爱莲说》悬挂于书房中堂上,让孩子们天天看,天天读。《爱莲说》中有一名句“出污泥而不染”,这正是周恩来看重的人品道德。因此,他常以荷花的性格激励自己和教育部下。

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因病避居香港,与年轻的女共产*员范桂霞假扮夫妻从事革命活动。为了在与敌人周旋时能有更多的空间,他教范桂霞抽烟、打麻将。范桂霞开始不理解,连口红也不愿意抹。周恩来就教育她,这也是革命斗争的需要,要做到处于虎穴狼窝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永远要记住前人教育我们的“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笔者还曾听著名的秘密工作者熊向晖说,在他成功打入胡宗南身边后,周恩来教育他一定要白皮红心,平常表现不左不右,善于隐蔽自己,永远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东渡日本。次年春,当他见到盛开的樱花时,为樱花的美丽灿烂而赞叹。他在诗作《雨中岚山》中写道:“雨中二次游岚山,两岸苍松,夹着几株樱。到尽处突见一山高,流出泉水绿如许,绕石照人。潇潇雨,雾濛浓;一线阳光穿云出,愈见姣妍。人间的万象真理,愈求愈模糊;——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姣妍。”借樱花抒发自己的胸臆。

这首诗不仅表露了周恩来对樱花的喜爱,更是抒发了对自己在日本寻找到救国真理的喜悦。后来在他担任国务院总理期间,曾对日本来访的朋友们说:“当年我离开日本回国时正是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也想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再去访问日本。”令人遗憾的是,周恩来的这一美好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年,周恩来与来访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共同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当时,周恩来向日本赠送了一对大熊猫;田中角荣向中国赠送了株大山樱。

年周恩来逝世3年后,田中角荣又向中国赠送了株樱树,分别栽植于江苏淮安、浙江绍兴、南京的梅园和天津的南开等留有周恩来足迹的地方。这一以樱花传递中日友好的做法还延展到日本民间。上世纪末,日本关西地区日中朋友会原会长原田亲义,不顾已过古稀的高龄,先后在几年时间内36次到访江苏淮安,并于年至年共3次向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赠送了株樱树。原田亲义每次都是跟着樱树苗来到中国,并亲自参加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对樱苗的栽植。他通过翻译告诉笔者:“我们向周总理纪念馆赠送樱花是表达我作为一个日本人对中国已故周总理的敬仰和怀念;赠送株樱花是表明我们希望日中两国人民要千年万代的友好下去。”如今,原田亲义先生已经作古,但他当年赠送并手植的樱苗都已长成大树,每年春天樱花盛开时,周恩来纪念馆内的“千樱林”一片璀璨绚丽,令游客赏心悦目。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周恩来非常喜欢海棠花。据周恩来的侄孙、《数理天地》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周国镇向笔者介绍,七爷爷(指周恩来)在新生的人民*权建立时,为什么要选择中南海西花厅做自己生活和办公的寓所呢?就是因为他看到了西花厅院子里有那么多海棠花和那座“不染亭”。

年,为实现印度支那和朝鲜半岛的和平,日内瓦会议召开,那是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登上国际会议的舞台,周恩来以外交部长的身份亲自率团参加。

由于美国当时采取完全敌视中国的*策,因此,压根儿就不希望会议有任何成果。在美国的阻挠下,会议前后开了40多天。就在周恩来在日内瓦的会内会外广交朋友,多方协调沟通努力工作时,国内中南海西花厅院子里的海棠开花了。在家的邓颖超见花思人,就剪下硕大的一朵花,放进一本厚书里压好,然后连同上年采自北京香山的一片红叶一起装进一只信封,只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上“红叶一片,寄上想念”,然后托前往日内瓦的工作人员捎给周恩来。

周恩来的卫士长成元功生前曾对笔者说过,总理收到大姐(指邓颖超)的海棠花和红叶后,知道大姐在想念他,可是他工作实在太忙,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无暇写信,便吩咐成元功到日内瓦大街上,买回当地一种十分名贵的芍药花,然后也亲自压好,再与国内捎来的海棠花和红叶放到一起装进信封,托工作人员再带回国内,交给邓颖超。就这样,海棠花、芍药花和红叶成为他俩两地相思的见证。所以,邓颖超十分看重这花朵和红叶,特意把这海棠花、芍药花和那片红叶一起组成一幅图案,再装进镜框,悬挂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

年4月,当北京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又一次盛开时,邓颖超又一次见花思人,深情地写文章:《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邓颖超称自己的这一篇文章既不是诗,也不是散文,而是“一篇纪念战友、伴侣的偶作和随想”。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年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26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38年了。

……

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在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12年以前。12年已经过去了,这12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偶尔我感到是漫长漫长的。

……

马蹄莲

——香*映水牵君梦,瘦马乘风踏雪飞。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双方展开了公开论战。后因赫鲁晓夫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等职务突然被撤,中方为了摸清苏共新领导的*治动向,特意派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纪念活动并与苏联领导人会谈。在与苏方新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米高扬和安德罗波夫等人会谈后,周恩来感到他们将继续实行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策,并且将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愤然回国。年11月14日下午,当周恩来飞抵北京走下飞机后,少先队员向他献上了一束马蹄莲。这一天,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和邓小平等*和国家领导人均到机场迎接,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少有的一次亲自到机场迎接出访归来的*和国家领导人。

由于当时周恩来手捧马蹄莲的照片迅速传遍世界,于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便简单地作出结论:周恩来偏爱马蹄莲!

年10月,笔者在京听韩福裕说,周总理对什么花都应该是喜欢的。他自苏联回国的那天是11月份的大冷天,别的花没有,这时正是马蹄莲的花期,所以给他献上马蹄莲花束,你不能就以此作出周恩来特别喜欢马蹄莲的结论!

年,笔者在北京西*城北街见到了跟随周恩来20余年的卫士长成元功。当问及周恩来生前是否特别喜欢马蹄莲时,成元功笑着回答说:“你也是受那张照片的影响吧?那时已是11月中旬,北京天气已经很凉,只有马蹄莲还盛开着,所以就给总理送上一束马蹄莲。由此可见,人们对一些毫不相关的事也能产生误解。”所以,境外有人在上世纪90年代著书说周恩来特别喜欢马蹄莲,这不过是以偏概全而已。

水仙

——不惧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

西花厅的花匠很会养水仙,每到冬天,无论是周恩来开会或是会客,都会有盛开的水仙花到场伴随。周恩来的办公桌上也会放上一两盆水仙,使他的办公室内花香四溢,生机盎然。

年1月14日,周恩来逝世后,他的骨灰盒被放置于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受各界人士吊唁,仪式结束后,骨灰盒转至人民大会堂,并按周恩来生前愿望放置于台湾厅内度过最后一夜。韩福裕告诉我,当时在台湾厅内,伴随周恩来灵骨的还有骨灰盒周围的6盆水仙花。那翠绿的叶、洁白的花、*色的蕊,正象征着周恩来人品的高洁。“那印象太深刻了!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韩福裕连比带划地说着。打那以后,他年年都早早地养水仙,并通过请教西花厅的花匠,学习养花技术,从而确保自己养的水仙在每年的1月8号周恩来祭日开花,然后陈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以示对一代伟人的悼念。

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

周恩来身边有一位*事秘书叫雷英夫,是河南洛阳人,文武双全,被毛泽东赞誉为“洛阳小才子”。年笔者在京拜见他时,他的视力已经很差,但出于对周恩来的深厚情感,几乎是用手摸索着为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书写了周恩来的早年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谈话间,他不仅说了毛主席对他的夸奖,还说总理当时也曾夸他是“牡丹仙子”,“因为总理知道我们洛阳的牡丹是十分有名的”。如此说来,周恩来对牡丹花还是比较钟爱的。

年10月10日,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特鲁多应邀访华,周恩来于14日晚上陪特鲁多到洛阳访问。在河南省洛阳市招待特鲁多的宴会上,服务员上了一道地方菜,由萝卜和鸡蛋烹制的“洛阳宴菜”。特鲁多吃得赞不绝口,周恩来也很高兴,就对上菜的服务员和河南与洛阳的地方领导人说:“这道菜用料简朴,做工精巧,客人吃得很高兴。不如把名字改一下,不要叫‘洛阳宴菜’了。你们洛阳牡丹最有名,我看改叫‘牡丹宴菜’吧。”陪同的中方有关人员和宾馆服务人员听了都高兴地鼓起了掌。从此“洛阳宴菜”改名为“牡丹宴菜”,并一直沿用至今。

年,为筹备第二年周恩来百岁诞辰的纪念活动,笔者在京拜会了时已92岁高龄的老舍夫人、著名画家胡絜青女士。老舍、胡絜青夫妇曾在生活上、*治上和创作上受到周恩来的多方关怀。用胡絜青的话说,她一辈子也忘不了周总理对舍予(老舍的字)和她一家的恩情。于是,我恳请她为纪念周恩来的百岁诞辰画一幅画。老人一听,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总理喜欢牡丹,我给他画一幅牡丹吧。”

从北京返回淮安后还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收到了胡絜青挂号寄来的一幅国画:《富贵天香欣向荣》。展开画卷,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墨牡丹。现在,这幅珍贵的画作就被收藏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恩来与花的故事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