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喝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时,茶汤的颜
TUhjnbcbe - 2023/3/29 19:44: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老苏写美人,最神来一笔是: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句话深得我心。

细究起来,颜色的浓与淡,跟美人的美,还真是关联不大。

真正的美人,无论淡妆还是浓妆,都非常之美。

喝茶也是一样,真正的好茶,无论颜浓淡,都一样令你流连忘返。

然而,现实总是令人意外。

昨天我的朋友、资深岩茶客莹老师就来抱怨,说,每每,出去混茶庄,在泡茶喝的时候,总有人会在你冲出第一道茶汤时,看着浅淡的汤色非常笃定地说,“这茶肯定没得喝,汤色太浅了,估计喝起来都没味道!”

扫一眼旁边的茶客,多少受了些影响,跟着摆出一副略有失望的表情。

接下来可能整个茶桌的风气就一边倒,大家一致认为这茶汤水薄,不是好岩茶了。

这种茶还没喝,光看着干茶、茶汤就开始高谈阔论的人,就跟看电影时一直在旁边猜测剧情的人一样,非常讨厌。

李麻花如果遇到,会直接怼到他怀疑人生。

而村姑陈只能默默翻上几个大白眼,不好意思跟这帮满嘴跑火车的人计较。

《2》

莹老师说,她发现,在岩茶界,半桶水还怨气冲天的老年福州男,最可恶。

明明喝岩茶的水平还停留在表面看茶的阶段,并且喝茶功力比这茶汤还浅薄,却偏偏要装得自己很经验老道似的。

每每号称自己在武夷山呆了三四年,其实,谁不知道他那两把刷子呢。

其实他根本不知道,泡给他们喝的是今年没焙火的牛栏坑肉桂,人称“毛牛肉”,还有人上赶着拿去卖呢!

结果到了这位压根儿不懂岩茶的人嘴里,居然成了没必要喝的烂茶。

我就想问这泡牛栏坑肉桂,你冤不冤?

记得武夷山春茶季,新茶初制,茶农家里都摆起茶叶审评装置,动辄十几泡毛茶一长串摆开来对比评茶。

毛茶没有焙火,泡出来的汤色都差不多是金*色,光凭汤色基本看不出什么,无非就是看看茶汤的纯净度罢了。

可大家按顺序喝过几轮后,基本能保持一致地指认出某某茶内质厚,某某茶汤薄不耐泡。

在汤色基本一样的前提下,工艺不同,采摘时间不同的岩茶,滋味还是有明显的厚薄之别的。

甚至,就算底子深厚的坑涧茶、正岩茶,在毛茶阶段的汤色与半岩、外山茶无异。

所以,岩茶滋味的厚薄和汤色深浅有关系吗?

没有。

《3》

那岩茶茶汤的颜色,跟什么有关呢?

首先,跟山场有关。

看起来这基本是送分题,但是,列位看官切勿小看了这个因素,这可是会让大家产生误解的大因素。

武夷茶的山场,从传统上来分,分为正岩,半岩,洲茶,外山茶。

正岩茶内质厚,经得起焙火,用炭火把茶炖透了,把内质炖出来,就会转化成茶汤中的醇厚感。

而外山茶不行,日晒强烈,空气含水量低,茶叶内质薄,承受不了焙火之重,下重手就会把茶内质焙空,所以一般是焙了中轻火以保茶香。

两相对比,正岩茶比外山茶,汤水醇厚了不少。

于是这便成为了正岩茶村人自豪之处,就连他们举办的斗茶赛只能自己人参加,只接受正岩茶,还规定了必须要足火茶。

一开始,正岩茶的火功都偏高,茶汤颜色基本都是红浓透亮的,久而久之,正岩茶给到茶客的印象就是——红亮的茶汤就是好岩茶的象征。

并且,这种印象反复强化刺激之后,这很容易让人产生认识固化,陷入误区。

后来,正岩村的人开始改变工艺,降低火功,最大程度保留香气,试图让每泡茶都能展现个性。

而且又香又厚的茶市场接受度好,轻轻松松可卖个高价,身为茶农,何乐而不为呢?

难怪最近李麻花在武夷山连续喝了几户正岩茶农的成品茶,除了一家喜欢做陈年老岩茶的人做了高火茶,其他人的茶都保持在中火程度。

其实,真正的正岩茶,山场都不错,就算把火功降低,还是能喝到茶汤里的稠厚感,如同喝进满满的胶原蛋白。

相识的茶N代说,这几年整个村子的人做茶都在“降火”,汤色颜色浅了,确实有不少不懂岩茶的人产生误解,认为他们拿了半岩高山茶来以次充好。

好吧,同样是面粉,一直都是做成包子来吃,改成馒头后就吃不出来是面粉做的了!

《4》

其次,岩茶茶汤的颜色,跟工艺有关。

村姑陈以前喝到过一泡采嫩了不说,还包成10克一泡的正岩肉桂,只喝一口,就感觉无数蚂蚁在舌苔上啃咬,苦、涩、麻,三元归一,这口腔刺激感简直了。

不光是我,周围喝茶的人都在皱眉头,直呼“这茶实在太厚、太浓了!”

然而,制茶师在一边洋洋得意,看,我这茶煞口不?!

还好李麻花不在,要在,估计要摔杯子。

武夷岩茶茶叶一旦采摘得过于鲜嫩,茶多酚、茶碱等呈苦涩味的物质含量就偏高,这种茶其实是不好喝的。

然而,而这种苦涩感带来的口腔刺激感,却正是一大票不懂岩茶的人,觉得茶汤厚重的来源。

这种茶喝下去,他们反倒觉得是好茶,有正岩韵,该卖个好价钱。

这种想法,真是太惊悚了。

可悲的是,市场需求便成为了茶农制茶的风向标。近些年,武夷正岩的茶农迅速调整了策略,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把茶汤往重口味来做。

秘诀就是:茶汤不够厚,嫩采来凑!

村姑陈倒不是排斥嫩采的意思,也并非要一味坚持标准采摘。

但是,既然选了嫩,就要有与之匹配的制作工艺。茶采得嫩,轻轻一摇叶片就红,一不小心会发酵过度,产生酵味酸味,拉低了岩茶品质。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讲究三红七绿,现在很多武夷岩茶做出四红六绿、五红五绿,都是发酵度偏高了。

所以,如果采,那就要调整出相应的工艺来配合,这样一样,这茶,才可能符合正岩茶一贯的传统风味,不致于被降维到外山茶的队列里。

《5》

再次,岩茶茶汤的颜色,跟焙火有关。

但并非火功越高,茶汤就越厚。

岩茶的茶汤确实具有迷惑性,一杯红到发暗的茶汤,总是让人觉得这茶太厚了。而其实,有可能这茶喝起来空无一物,与白开水无异。

好些人遇此情况,会盯着这像酱油一样的汤,百思不解。火工如此重,为何汤如此薄?

其实,换个思路来想,就容易懂了。

比如烧烤,你仔细想想,一块烤焦的鸡翅还能鲜嫩多汁吗?

焙到高火的岩茶,内质大量流失,落到茶汤里所剩无几,喝起来是半水半茶。

这倒是给了茶农蒙混过关的机会,有瑕疵的岩茶焙到高火,香气、滋味、瑕疵统统焙掉,只剩下很能糊弄人的深红色茶汤。

一般人喝来,只觉得茶汤颜色好深,这工艺这火工肯定很高,肯定是好茶。

这样一来,这劣茶就被过度的火工给成功“整容”了。

前面说到茶客会被深色茶汤误导,这个跟茶农茶商的巧舌善辩也极有关系。

他们把这种二次加工掩饰瑕疵的茶包装成传统工艺的正岩茶,你想买传统正岩茶焙足火,茶汤红的?恭喜你,这便是了。

这种根植于茶客内心深处的对传统正岩茶的认知,让他们把茶汤颜色与茶汤厚薄画了等号。

说到底,还是自身喝茶水平不够,是茶是水?茶味浓厚与否?是靠喝出来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看茶汤颜色!

《6》

岩茶茶汤的颜色,还有和品种多少有些关系。

比如武夷山原生品种,奇种、名丛,这些有性繁殖的树种,在感觉上要比新品种厚重一些。

村姑陈有幸喝过慧苑坑的奇种,一大片茶山里可能混种着几十个品种,树形叶片都各有差异,茶叶成熟时间也不同,这一片茶地的茶采下来放在一起制作,茶农戏称它们是天然拼配的茶。

核心山场的奇种茶树稀少,愿意保留下来的茶农不多。我喝到的时候,这款慧苑坑奇种只焙了一道火,但是已经足以证明它的实力了。

让村姑陈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汤感,如同米汤般浓稠,仿佛可以咀嚼。它没有茶多酚、茶碱带来的口腔刺激感,却仍能感觉到它猛烈的茶劲,要是任性,一连喝上几杯,还真的会上头。

肉桂也是名丛,它的浓厚度胜过很多品种,大家都觉得它辛辣、浓厚、霸气,这也是它能爆红的原因之一。

老丛水仙虽是外来品种,却在武夷山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早已融入了武夷山的水土。

近几年,老丛水仙的火功越做越轻了,茶农说是为了保留花香和丛味。就算是火轻了,茶汤厚度不减,依然是绵里藏针,后劲十足。

《7》

看一泡茶的浓厚程度,不仅要细细品尝,还要体会它的回韵。

有时候这泡茶入口的感觉轻盈柔顺,口腔刺激感弱,但是吞咽后,等待一小会,喉咙开阔,回甘伴着茶香逆流而上,在口中流转,持续很久。

曾泡过一款焙得很透的慧苑坑水仙给朋友喝,基本没有苦涩感,朋友刚喝了一口,就评价说茶汤过于绵柔,水感偏薄。

等他喝完两道水,他自己体会到了这泡水仙带来的回韵,满脸惊喜,啪啪打脸,直呼“这茶强劲,底子厚啊!”

李麻花在一边偷笑。

武夷岩茶,近些年来,风格愈发多样,多样到超出你的想象,所以,列位看官对岩茶的认识与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

喝茶时,如果还在用自己的固有印象去评判茶叶,会容易产生偏差。

有时候并非茶汤浅薄,而是茶喝太少,认知浅薄而已!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喝武夷岩茶大红袍水仙肉桂时,茶汤的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