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大杜鹃这种鸟,确实是霸道得很。
它的霸道,连诗经也曾经记录过,“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它不愿意筑巢,却也不愿放弃生养自己的孩子,于是喜鹊的巢穴便遭了秧,硬生生地被大杜鹃的鸟蛋占据了自己的巢穴。
这些警惕性极低的喜鹊,喜滋滋地将这些别人的鸟蛋认作自己的孩子,一同孵养。
若是不同的鸟蛋能其乐融融地生长,或许大杜鹃和喜鹊的孩子也能成为好伙伴,可大杜鹃的小鸟,比起它父母的霸道,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它在“隔壁阿姨”喜鹊家的窝里孵化而出时,会本能地将喜鹊家还没孵化的鸟蛋推出巢穴,父母占了别人的房子,孩子还要把别人的孩子害死,大杜鹃这种鸟,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残忍。
鸠占鹊巢一词,便是因此而出。
鸠占鹊巢这种恐怖的事迹,自然也不止出现在鸟类中。
有一种茶叶,顶着不属于自己的名字,还要将原本属于那名字的茶叶,挤到角落,占据冒名顶替人家的头衔,招摇过市。
什么茶这么嚣张?
白茶中的“红叶寿眉”是也。
明明是白茶中的夏茶(品质最劣),却顶着一个寿眉的名头,将寿眉的模样进行翻天覆地改变,岂不是鸠占鹊巢?
当夏茶用概念混淆正规,不如一同看看,这茶中新词——青、红叶寿眉的真实面貌。
《2》
寿眉分青叶红叶?不好意思,国标只看寿眉等级
寿眉,是一种平价而亲民的白茶。
时间上,寿眉的采摘时间比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更长。季节上,秋寿眉几乎独享了一个秋季的白茶收成。这些丰裕的时间,赋予了寿眉更多的产量,也使得它成为茶友们入门的不二之选。
比起牡丹王剥针伪装白毫银针的骗局,或者一级牡丹顶替牡丹王的争执,寿眉的世界中,原本应该更加风平浪静,其乐融融。
因为除了老寿眉,一般很少有茶商会将坏主意打到它头上,白茶界中的骗局,一般都与它无关。可惜人心不古,随着白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眼前这寿眉的市场,也开始有不少人浑水摸鱼。
听说寿眉最就被人搞出了“青叶”与“红叶”之分。
提出这个概念的同时,还打着为茶友着想的借口,说什么“国标太复杂了,还是用青叶红叶区分寿眉最好。”
真是如此么?当然不是。
白茶的国标听起来严肃,可真有像提出概念之人说得那么复杂么?不可能。
这种说法,无非是仗着茶友并未特意去接触国标,借着茶友们对国家标准的猜想,伺机而动的逐利行为。
寿眉,是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和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白茶的国标中最严谨的一点,便是将白茶的等级、水分要求区分得清清楚楚,不给任何商人投机的机会。
须知一级二级寿眉之间的差别,隔开的是价格的分水岭。
没有人乐意用一级寿眉的价格,买回二级寿眉的白茶,而这些浑水摸鱼的新概念一多,普通消费者要想辨清真正的寿眉等级,就更加的困难重重。
当然,白茶的国标,代表着权威与正统,它瞧不上,也不会承认这些某些人私底下敲定的评分标准。
村姑陈在此郑重申明,白茶国标里,寿眉只分两个等级,一级和二级。没有什么莫须有的青叶、红叶。
《3》
红叶寿眉和青叶寿眉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链
寿眉,简单纯粹的一级、二级之分,却有人要用青红叶来代替。
提出青、红叶寿眉的概念的人,据说是用青叶寿眉对应一级寿眉,用红叶寿眉对应二级寿眉。
仿佛颇有几分道理似的,足以糊弄刚刚接触白茶的新茶友。
实际上,这是一种偷偷摸摸的概念替换。
一级寿眉在国标中的色泽是灰绿,可在某些人提出的“青叶寿眉”的标准中,暗戳戳地多加了暗绿和浅*绿的色彩。
二级寿眉在国标中的色泽是灰绿稍暗,夹红。“夹红”,指叶片上偶有红点,小红点。这是春季末期,气温升高而引起的、无可奈何的、茶叶色泽上的变化。
因为,二级寿眉的采摘,往往是在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这时的天气,已经开始有了夏天的微燥,故而采摘下来的茶青叶片,由于生在茶树上时,接触阳光时间过长,而开始泛着微微的红点点。
这种红色仿佛叶片上轻扫而过的腮红,浅浅淡淡的一层,轻柔带粉。
而这种天气,同样给日光萎凋的制茶师傅带去了烦恼,因为越来越猛烈的日光,即使只在清晨和傍晚时萎凋茶青,茶青也很容易被晒出点点红点,仿佛一两颗可爱的小雀斑,这是阳光炽热的证明。
但国标中的“夹”字,非常传神。它意味着二级寿眉茶叶中红色的面积不应该多,且带红的叶片数量,也不应该大。
但在所谓的“红叶寿眉”的标准中,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它赤裸裸地以“红叶红梗”、“暗黑铁板色”,“红褐色”的、乏人问津的夏寿眉替代而原本的二级寿眉。
通过名称上的改变,青、红叶寿眉还完成了真正的寿眉内容的变化,在这种偷换概念的标准下,一级寿眉不再是一级寿眉,二级寿眉则变成了夏茶。
至此,夏茶脱胎换骨,而一级寿眉的世界则混进了不少二级寿眉。
夏茶,本就是少有茶农采摘的茶青。
这些茶叶粗枝大叶,为了散热而全开面的叶片中,根本留不住什么茶叶的内质,叶片发红,叶绿素早已因为炎夏的恶劣气候而急速挥散。
采摘夏茶,在贩卖这种白茶时,茶商们对茶青的原料都是忌讳莫深的,可如今红叶寿眉替代夏茶,像一个过气明星改头换面,得以重新包装重新出道,真是好生风光。
只是风光背后,是多少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交了学费?
《4》
季节性的划分标准下,寿眉只有春、秋寿眉
当了解春、秋寿眉各自应有的模样香气和滋味,青、红叶寿眉这种含糊其辞的说法,也就不再为各种民间的、无根据的言论,干扰了选择寿眉的标准。
春寿眉,长在春末,是春白茶的完美收尾。
它以一芽三、四叶为采摘标准,茶梗比白牡丹粗长了一些,芽头偷偷变瘦,故而春寿眉的模样,是一种枝叶横阔的舒朗外型。
春寿眉的外衣,是以绿为主基调,像是春天恋恋不舍的余韵,柔嫩的叶片背后有残余的白毫细密,春尾还带着一丝丝寒冷,所以这些白毫得以保留,成为春寿眉鲜爽滋味的一大来源。
春寿眉的茶香,便有着难得鲜爽和花香共同交织的浓郁,汤水淳和,使得它与白牡丹的清爽决然不同,丰厚的叶片中,赋予的是曼妙重叠的香气变化。
而以同样的采摘标准,秋寿眉从色彩上,便与春寿眉全然不同。
秋日骄阳的充足日晒,较高的温度,斑驳了茶叶的绿色外衣,*褐和墨绿染上了叶片,枯*和梧桐也是叶片新的色调。
它像是身着迷彩衣的一款茶叶,斑驳便是它的主外观。
此时,叶绿素不再是秋寿眉叶片颜色的主导,反而是叶*素和花青素占据了上风,叶背后的白毫,也变得稀稀落落,它的茶梗比春寿眉更粗大,暗藏在茶梗中的,便是更多的甜蜜甘醇。
比起春寿眉,秋寿眉的叶片上多了一层蜡质,这蜡质中丰富的果胶给茶汤增添了多一份浓稠的滑,使得静止的秋寿眉茶汤,仿佛半凝固的蜂蜜糖浆,水波不兴。
甜香和淳和交织,啜饮秋寿眉,几乎能品味到丰收的喜悦。
春秋寿眉之分,才是帮助辨清寿眉的一大标准。
《5》
发明青叶与红叶寿眉的人,为什么会用潦草代替标准规范?
青、红叶寿眉这种潦草的标准,如今也能被人认真地拿出来,大书特书。
潦草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是用夏茶顶替二级寿眉的利益,也是用二级寿眉顶替一级寿眉的空子可钻。
从古至今,永远是财帛才能动人心。
夏天,为了积累秋茶的养分,孕育秋茶,基本不会有茶农选择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去采摘茶园的夏茶。
除非茶农真的缺钱到急迫,抑或是有人用不寻常的较高价格收购夏茶。
这些用不寻常的价格收购夏茶的人,有做旧茶商,也有如今的“红叶寿眉”概念提倡者。
夏茶,原本就是做旧白茶原料的一大来源,这些高温下本就通红发褐的茶青,借着夏日的阳光,把茶青晒得更*更黑,是做旧老白茶中最常见的模样。
可当夏茶堂而皇之地成为一种寿眉贩卖后,或许利润会比做旧茶更加惊人。
毕竟这时的夏茶,已经可以拉着“红叶寿眉”的由头进行遮掩,并招摇过市。
这些内质稀薄、香气寡淡的白茶,身价骤升,其中的利益,超乎了多少老老实实做茶的茶农的设想。
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若是这种“高收入”的事见多了,人人都开始做起这种买卖,那么茶园的秋茶,估计就采不了几斤了。
《6》
鸠占鹊巢,令人不齿。
可当占据杜鹃巢穴的“大杜鹃”,用了新的遮遮掩掩的手段,却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清它残忍的本质。
红叶寿眉与青叶寿眉,同样是鸠占鹊巢,冒名顶替了一级寿眉与二级寿眉的名号。
它们将白茶中的寿眉标准掀得翻天覆地,国标的正规概念也被渐渐混淆。
被牵着鼻子走的茶友,便将这些错误的概念纳入脑海,将错误的知识点灌输给自己。
可怜寿眉,成为了被推出巢穴的“喜鹊”孩子,开始了随波逐流的人生,宛若浮萍。
唯有了解真实的寿眉标准,才能救回这些被推出国标巢穴的可怜白茶。
还一个海晏河清于天下。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