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老穆收到一位家长的信息,他说孩子期中考语文没考好,原因是阅读和作文的难度太大了,失分较多,班上就没有一个过分的。(满分)
老穆详细看了一下试卷内容,发现各考题项之间的难度分配是不均衡的,整体呈“前易后难”的命题方式。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
此部分共29分,难度不大,只要同学们平时能认真学习,29分最起码能得25分及以上。
第二部分(阅读·赏析)
此部分共41分,分古代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两大部分,咱们接着往下看。
古诗词鉴赏(6分)——《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老穆觉得第6题难度较大,所以就着重讲解此题。
赏析诗句“芭蕉分绿与窗纱”中“分”的妙处。(3分)
考点很明显,是炼字,看起来很简单,但许多学生仍然答不出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不理解“分绿与窗纱”的含义。
老穆为大家解答如下:
第一步:释含义、明手法;
老穆认为,“分”字的含义“可意会,难言传”,所以不用解释。因为解释的话很蹩脚,大概意思是“由整体中取出一部分”。“分”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描景象/析内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的优美画面。(“生动形象”四字不可缺少,否则会被扣分)
第三步:表感情/谈效果
营造出一种优美、幽静的意境。
文言文阅读——《千金买骨》
文言文阅读共4题,分别考查了学生“虚词、实词、翻译和要点概括”,难度不大,老穆就不再多言。
课内散文阅读——《雨的四季》节选
这篇散文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有点模糊了。但由于试题难度不大,穆老师就不多言了。
课外散文阅读——《风筝》
这是王安忆的一篇散文,老穆之前带高三学生时,曾讲过此篇文章。如今,拿来给初一学生做,难度着实不小。
本篇阅读共4题,其中18、19两题争议最大,就连家长都觉得不可理解,我们来看一下!
18.请说说你对文章第10段结尾句“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的理解。(3分)
比喻,作者把“儿女”比喻成“风筝”,把“父母的管教”比喻成“风筝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母对儿女的爱,或许会永远伴随着儿女。
19.有人说,本文的题目《风筝》可以改成《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请说说你的选择和理由。(4分)
我觉得以《风筝》为题更好。①“风筝”是文章的线索,展现了“我”在母亲的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中逐渐成长成熟,最终实现了小说梦,使全文结构更紧凑,脉络更清晰。②“风筝”也象征着女儿成长过程中,始终有着父母的关爱牵挂,他们对儿女的影响将会永远伴随着儿女。以此为题,意味隽永,耐人寻味。
在18题答案中,“风筝”是一个比喻,可到了第19题中,“风筝”又是一个象征,该怎么解释呢?
老穆认为,“比喻”一般存在于某句话中,而“象征”则是针对全文而言!“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是个借喻句,把“儿女”比作“风筝”。但从全文来看,作者是借助“风筝”来表达母爱的,风筝是个象征物,是母爱的象征!
第三部分(表达·运用)——作文
请以“身边有一首诗”为题,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道无材料命题作文,我们首先要分析作文题目——身边有一首诗。
找出题目关键词:身边、诗
身边:学生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去挖掘“诗”,且就在身边。
日常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诗: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
后来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
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情和物体。
我们只要从生活中选取那些“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情或物体都可以。
事情:“妈妈的微笑”是一首诗,确切地说,是一首叙事诗······
物体:“阳台上的水仙花”是一首诗,确切地说,是一首哲理诗······
中考作文,大都青春感悟类,要么“成长励志类”,要么“情感道德类”,不论是哪一种表现形式,都可以写。
比如“妈妈的微笑”就可以写成“情感道德类”,围绕“理解、奉献、关爱”等方面写即可。
而“阳台上的水仙花”则可以写成“成长励志类”,围绕“勤奋、坚持、宽容、信任、感恩、自信、乐观”等方面写即可。
期中考已经结束,请家长朋友们不必过于焦虑。你急了,孩子能不急吗?
“分析试卷,找出错因,及时订正,掌握方法,继续前进······”老穆认为,这才是王道,你们觉得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