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他性情中花却独爱水仙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
TUhjnbcbe - 2022/11/5 15:58:00

导语:诗人爱花,因为花凝聚着美,而不同的诗人钟情于不同的花,这应该与诗人本身的气质、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在北宋诗人*庭坚的心中,绽放着馨香高洁的水仙花,他是我国古代诗人当中吟咏水仙比较成功的一位。

在*庭坚的笔下,水仙花似乎不食人间烟火,连肌肤都有着仙子的资质,《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中这样描绘: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生长在水中,借水开花,何等清高;沉香木一般的骨骼,玉一般的肌肤,何等清奇。它的香味比酴醾花还浓郁,暗香已压酴醾倒,它的高冷气质和梅花一样,只是形态稍微不一样,只比寒梅无好枝。

*庭坚对于水仙的偏爱,其实是对自己清高人格的一种坚持,他不肯迁就,不肯低眉,只有水仙的高傲才能比拟,在*庭坚的内心,坚强地绽放着一株水仙花。由花到人,*庭坚也感叹水仙一般的人所遭遇的不平,他在荆州的时候,见一位美丽的民间女子嫁给一位与她不般配的夫君,其命运又颇为坎坷,易伤感的诗人不免以花喻人,还是在《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中如此描述:可怜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甚为叹息,又蕴含不平之气。

然而,水仙的美丽唤起了诗人的愁绪,是谁招此断肠*,种作寒花寄愁绝,水仙似乎成了他愁绪的具象。这是位身体含香,倾城倾国的美人,含香体素欲倾城,在*庭坚心目中的位置,应该是高于山,而低于梅花,所以山是弟梅是兄。山是何物?是一种木本花,很平凡,自然在水仙之下,而梅花的清韵高远又在水仙之上。在*庭坚眼中,梅花或是花之圣者,而山是下愚,水仙则是性情中花,*庭坚便是性情中人,或许以水仙自许源于此吧。

以性情中人观性情中花,不免烦恼,坐对真成被花恼,如何解脱?不妨到外面走走,开阔视野和胸怀,于是出门一笑大江横。可见*庭坚以水仙自况,又不甘于不能自拔,于是以大江涤荡胸怀,走出低谷。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其一)

朝代:宋代作者:*庭坚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译文

水仙花只要有水就能开花可称得上一奇,它骨如沉香肌如碧玉。

暗香已经远远超过了酴醾,比起寒梅只是缺少好枝。

注释

⑴次韵:亦称步韵,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中玉:马珹(一作马瑊),字中玉,时为荆州知州。

⑵水沈(chén):即水沉,沉香木。

⑶暗香:犹幽香。酴(tú)醾(mí):蔷薇科春尽开花,花单生,重瓣,白色或浅*色,甚美丽。本酒名。以花颜色似之,故取以为名。

⑷淤(yū)泥:滞积的污泥。解作:可以长出。

⑸粪壤:秽土。《楚辞·离骚》:“苏粪壤以充帏兮,谓申椒其不芳。”*玉花:水仙花的别名。

⑹国香:本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这里泛指高品位的花。

⑺随缘:本为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此处为听随命运播弄的意思。小民:指一般老百姓。此句作者自注:时闻民间事如此。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写水仙花质地美好,借水开花,雅淡清高,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刻画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

第一首诗用比喻和对比手法刻画了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诗人所要刻画的不是水仙的绰约仙姿,所以少有形象的描写;他要表现的是水仙特有的性格,因此突出了幽香与柔美。

水仙花属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水培法培育,不用泥士,宛如凌波仙子,婀娜多姿。“借水开花”虽奇,但却是实事。胡仔讥这句诗是“语病”,其实是片面的意见。杨万里《水仙花》诗也说:“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可见*庭坚的诗不是语病。写水仙从水写起,恰恰是抓住了它的特征,传达出清雅高洁的神韵。第二句,诗人不作直接描写,而是连用两个比喻,说水仙花骨如沉香肌如玉(水沉即沉香木),写出了水仙特有的晶莹澄澈之美。第三句紧承上句,补写了水仙的芳香。

《次韵中玉水仙花二首》通过咏水仙花寄托身世的感慨,前一首诗寓意较为含蓄

酴醾,蔷薇科落叶灌木,初夏开大型重瓣花,色白味香,苏轼赞为:“不妆艳已绝,无风香自远”(《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萨泉见饷》组诗之一),韩维称之为:“花中最后吐奇香”(《惜酴醾》)。而水仙的暗香弥漫,却超过了酴醾。“压倒”一词用得有力,气魄惊人。幽香沁鼻,如同“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昏”(林逋《山园小梅二首》)的梅花。水仙与梅有相似之处,都是冲寒开放,色白香幽。诗人在另一首咏水仙的诗中说“梅是兄”。然而这对兄弟性格迥异:梅花迎风斗雪,傲然挺立,显得坚强无比;水仙花不冒风雪,十分柔弱。“无好枝”,正道出了两者品格之异。诗人不写两花之同,只写其异,目的是在对比之中显示水仙柔弱的性格,或者叫阴柔之美。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评价这两首诗说:“苏、*又有咏花诗,旨托物以寓意,此格尤新奇,前人未之有也。”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评“借水开花自一奇”句说:“第水仙花初不在水中生,虽欲形容水字,却反成语病。”

*庭坚觉得当地已无人能超过自己,就决定走出家乡的小天地,游历三国时东吴都督周瑜点将台旧址。唐朝诗人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建了这个小亭。后人因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一句,于是将它命名为“浸月亭”。北宋熙宁年间理学家周敦颐来九江讲学,他的儿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楼筑亭,取“山头水色薄笼烟”之意,命名为“烟水亭”。上联中写有一个名胜,下联也就必须用名胜与之相对。*庭坚毕竟李白曾经为此赋诗:“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

*庭坚听到大家的夸赞,有些得意,走到思贤桥的时候,他神气十足地对众人说道:“这次出游,很感谢各位垂爱作陪,现在我也想到一联,让各位对对聊助雅兴。”说完,就念出上联:

思贤桥,桥上思贤,德高刺史名留世;

上联中的“德高刺史”,就是指曾做过江州司马,后又做过杭州和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白居易离开江州后,当地百姓对他十分思念,就修建了一座“思贤桥”,作为纪念。

*庭坚刚一说完,大家都倍感突然,谁都没有料到*庭坚会出题考大家,一时间,没有谁对得上来。见此情景,*庭坚颇有些得意,他悠闲地说:“各位不必为难,我这里已有一个现成的下联。”接着就念道:

琵琶亭,亭下琵琶,情多司马泪沾襟。

这联中的“情多司马”仍然指的是白居易。他在任期间,曾在亭里送客,夜里听闻琵琶声,有感而作《琵琶行》,这亭因此得名。

*庭坚年纪轻轻,竟如此见多识广,才思敏捷,大家不由地暗暗吃惊。他随众人游逛了一阵子,愈加得意起来,心想:江州府历来被称为人杰地灵之地,可眼前这些文人士子不过是泛泛之辈。于是脸上流露出骄矜之色,说道:“一直以来听说江州人才济济,我很想领教领教,不知在场各位谁有难成之对让小弟我揣摩揣摩,就不枉此行了。”

*庭坚傲气凌人的态度,让大家都难以忍受,个个愤愤不平,暗下决心要找机会将他一*,好让他出乖露丑,煞煞他的威风。

走了一段路,他们就来到小乔梳妆楼下。这时有人上前一步,对*山谷说:“不久前,本地有位才女,在新婚之夜仿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举,以这一座楼为题出一个上联,要新郎对出下联,否则不准进入洞房。那新郎没能对出,后来因此郁郁而终。我辈才疏学浅,也一直不能对上,今天有幸请到先生到此一游,还希望您不吝赐教,以开众人茅塞。”说完即说出那句上联:

梳妆楼头,痴眼依依,痴情依依,有心取媚君子君不恋;

那人话音刚落,聪明的*山谷就觉出了弦外之音。心想:在我看来他们平庸的如同草芥,他们却以为我在献媚,把我比作痴女,真是可笑可恼。我若不想个妙句回敬一下,他们必定更加小瞧我了。正在思索的时候,他抬头看见延支山上叶落花残,顿时文思泉涌,于是就语带讥讽地说:“那位新郎心窄命薄,死得可怜,真是可悲可叹。我来替他对上一联,希望他在安息。”说完这话就接着吟道:

延支山上,落木萧萧,落花萧萧,无缘省识春风春难留。

众人听了都暗暗叫苦:*山谷在对句中以春风自比,把他们比作依附春风的花草树木。文辞精妙而不露些微痕迹。因此,虽然反被他捉弄一着,却又不得不叹服他超群的才学,于是,便争相恭维起来。其中一个人说:

“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见到您,果然名不虚传。”又一个人说:“先生如此青春年少,竟然这般才华横溢,将来一定鹏程无量。”……

*庭坚陶醉于这些甜蜜的奉承话,想到江州府也不过如此,不值得久留。于是,就辞别众人,想乘一叶轻舟顺流东下,到吴越苏杭一带显一显才华。他站在船头,望着眼前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的景象,不觉心旌摇荡诗兴大发,就旁若无人地吟哦起来。就在这时,桅杆下扯篷索的少年谦恭地问他说:

“敢问先生,您就是大名鼎鼎的修水才子*山谷吗?”

*庭坚诗兴正浓之时被人生生打断,心里十分不痛快,因此,沉默不语,仅仅轻轻地点了点头,作为回答。

少年系好篷索,走过来说道:“刚才先生吟诗,我本不该打扰,只是家父在世时曾留下一句上联,许多年来,一直无人能对出。听说先生才学盖世,特别擅长对对子,我怕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不能寻到佳句了,情急之下,唐突冒犯,不知先生可否赐教?”

*庭坚听说是一句多年无人对上的上联,又见这个少年态度恳切,顿时来了兴致,点点头说:“既然如此,快请说来我听。”

少年深怀歉意地拱手笑道:“请教了!”接着就念出那上联:

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

*庭坚听完哈哈大笑道:“这联纯属俗俚之流,我本来不屑一对。不过,看你心诚意切,我也只好凑此俗趣了。”于是,他就低头默想起来。

想啊想,猛然悟到:上联中,数词一到十都已用过,而下联也必须以数对数,而且上下联不得有一字相同,哪里有这么多的数词与上联对仗呢?此刻,他才幡然醒悟:原来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自己年纪轻轻,不该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于是,取消了去苏杭的打算,立刻请船家调转船头,回家乡刻苦攻读去了。

名人介绍

*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

英宗治平四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但*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水调歌头·游览》原文翻译及赏析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

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瑶草:仙草。汉东方朔《东方大中集·与友人书》云:不可使尘网名鞍拘锁,怡然长笑,脱去十洲三岛,相期拾瑶草,吞日月之光华,共轻举耳。

⑶武陵溪:陶渊明《桃花源记》称晋太元中武陵郡渔人入桃花源,所见洞中居民,生活恬静而安逸,俨然另一世界。故常以武陵溪或武陵源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武陵:郡名,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⑷枝:一作花。

⑸我欲三句:元李治《敬斋古今红》卷八:东坡《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时词手,多用此格。如鲁直云:‘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蜕。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盖效坡语也。

⑹红露句:化用唐代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句。

⑺倚:依。一作欹。⑻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

⑼谪仙:谪居人间的仙人。李白《对酒忆贺监》诗序:太子宾客贺公(知章)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⑽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⑾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仙草。⑿醉舞二句: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水调歌头·游览》通过抒发一次春游的感受,表现了鄙弃世俗的清高,流露了词人徘徊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矛盾心情,但仍不失豪纵之气

此词情景交融,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

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水调歌头·游览》全词情景交融,缓缓道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脱化而来,*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

苏轼咏*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卷三:起句古,红露句媚,明月句闲。其余当耐之。

明代杨慎《批点草堂诗余》:首二句直是古诗。清代*苏《蓼园词选》:一往深秀,吐属隽雅绝伦。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性情中花却独爱水仙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