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仙人之姿,君子之德,一口气了解中国的
TUhjnbcbe - 2022/8/14 22:27:00

中国水仙(下文简称水仙),多花水仙的一个变种,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与梅、兰、竹、菊等传统名花相比,在我国种植历史相对较短,但凭借着其清新雅致的形象,芬芳馥郁的花香以及超尘出俗的灵韵备受文人喜爱。

在文人的眼中,“仙人之姿,君子之德”的水仙正是自身高洁人格的象征,而在普通的人们眼中,水仙是美的代名词,更是美好的象征。

“孙光宪续注曰,从事江陵日,寄住蕃客穆思密尝遗水仙花数本,摘之水器中,经年不萎。”

这是段公路所书的《北户录》中的一段文字,是最早记载水仙传入中国的可靠文献,这段话讲述的是寄居江陵的波斯人穆思密赠送给孙光宪几棵水仙花的事情。孙光宪是晚唐五代时期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水仙在唐朝时期便传入了中国。而根据《花史》中记载,

“唐玄宗赐虢国夫人红水仙十二盆,盆皆金玉七宝所造。”

更是证明了在唐朝时期是有水仙花的,并且是御赐之物,花盆都是金玉七宝所打造的。

因而,虽然有些人认为中国也是水仙花的原产地,但是,没有可靠的资料证明在唐朝以前有过野生水仙花的存在。并且根据《花史》的记载,如果中国是水仙花的原产地之一,那么,也不会如此珍贵。总之,根据目前搜集到的资料,现在的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水仙是外来植物。

那么,既然是外来植物,就要起一个中文名,那水仙名字是由何而来呢?

对于水仙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由栽培方法而来,主要是根据南宋温革《琐碎录》所记载的“其名水仙,不可缺水”

而第二种说法则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观点,“不可缺水,故名水仙“。

而第三种观点则是认为,水仙在欧洲名为那喀索斯(Narcissus),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神灵,但是最终因为想要拥抱河水中自己的影子而溺水而死,这与中国“忠而见谤,流放日久,行吟泽畔,投水而死”的屈原颇有几分神似,再加上屈原死后,“楚人思慕,谓之水仙”,因而当时传来水仙的蕃客移民入乡随俗,取了水仙这个名字。

而除了水仙这个名字,水仙还有许多别名,比如依其茎叶形态命名的雅蒜、天葱;取其花形命名的金盏银台、玉玲珑;还有来自典故命名的洛神、湘妃、姚女花等等。

总的来说,水仙以其特有的色、香、味、形以及独特的寓意一直伴随着中华大地,它虽然不是中华大地土生土长的,但是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孕育之后,它早已成为了我们中华大地上的一部分,而以它为载体的水仙文化更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活中的水仙

根据前文中我们所提到的《北户录》中的记载,水仙在传入我国后一般是先传入到我国的湖北荆州一带,这主要的根据是,在北宋时期,歌咏水仙的诗词主要集中在湖北荆州一带,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是弟梅是兄”

这是*庭坚所作的《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当时*庭坚路过荆州,当地王充道赠与了他多枝水仙花。*庭坚在诗中将水仙花与梅花、山相提并论,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对于水花的喜爱。

南宋之后,水仙花传播至整个江南地区,而在南宋之后,水仙花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直到明清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水仙。

而水仙花从荆州传至全国的原因源于人们对它的喜爱,因为,它是吉祥美好的象征,

首先,水仙是“小寒三信”之一(其余两种为梅花与山茶),因为常在春节前后绽放,被认为是新春吉祥的象征,其次,单瓣水仙名“金盏银台”,千瓣水仙名“玉玲珑”,正好有金玉满堂的美好象征。

但是,吉祥美好的水仙花却并不好养活。

因而,智慧的古人们总结出一系列的水仙花种植方法。

最早总结相关种植经验的是南宋温革著、陈晔增补的《分门琐碎录》:

“水仙收时,用小便浸一宿,取出照干,悬之当火处,候种时取出,无不发花者”

这里的“悬之当火处”说的是水仙鳞茎必须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下才可以催发花芽。而到了南宋末年的时候,吴怿在《种艺必用》又明确指出了水仙喜水的特点:

“种水仙花,须是沃壤,日以水浇,则花盛,地瘦则无花。其名水仙,不可缺水。”

后来,在地方志《(嘉泰)会稽志》中又详细的描述了收种时间,

“园丁以为此花六月并根取出,悬之当风,八月复种之,则多花。或曰多粪之,花自多。又曰但勿移三四年,数灌溉而已,不必它法也”

到了明清时期,水仙种植的范围更加广阔,栽培技术也更加丰富细致。

“蓄种囊以纱,悬于梁间风之,未播先以敝草履寸断,杂溲浡浸透,俟有生意方入土,以入土早晚,为花先后。”

这是万历年间于若瀛《金陵花品咏》水仙诗序记载的如何控制花期的方法。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千年的时间,智慧的劳动人民总结出了一整套的科学种植方法,因此,从唐朝时期到现在,每一株水仙花的诞生都包含了古人的智慧。

诗词中的水仙

说起诗词中的水仙,我们首先要提的就是宋朝时期,虽然说,水仙在唐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却很少有唐诗提及水仙,一是因为“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水仙刚传入中国再加上不好养活而较为珍贵,使得很少有文人能见到水仙。而到了宋朝就不一样了,与气势凌云、色彩艳丽的盛唐相比,宋朝就较为清贞平静、格调淡雅。而清香素雅的水仙自然而然的就颇受文人们的喜爱。

1,水仙花是高雅气质与高洁人格的象征

水仙花以其清雅的花色、清秀的姿态、清郁的花香展现出了一种高雅而又超逸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正是彼时文人们所追求的。

“不许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

此句话出自刘克庄的《水仙花》,在这首诗中,刘克庄赞美了水仙高洁的品质并与屈原、李白相比,由此表达出诗人自己对水仙花的喜爱,以及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而在吕诚的《双清诗》中更是直接称赞了水仙花的高雅气质:

“有类乎高人逸士,怀抱道德,遯世绝俗,而高风雅志,自有不可及者。”

在吕诚的这首《双清诗》中,诗人将清绝与清逸的水仙花与梅花并称为双清,寄托了诗人对高雅洒脱逸格的追求。

2,水仙花是坚贞品格的象征

一般来讲,水仙花的花期在晚冬早春的季节(可以延长花期),而这时天气还很寒冷,因此,在古代,人们常常以不畏严寒的水仙寄托自己的坚贞品格。

“惟有水仙羞自献,不随群卉争葳蕤。冬心坚抱岁云莫,粲齿一笑香迟迟。”

这是清代民族英雄邓廷桢所做的《水仙花》,邓廷桢在当时与林则徐协力查禁鸦片,击退英舰挑衅。邓廷桢所作的这首《水仙花》称赞了水仙花不随波逐流而又坚贞乐观的品质,名为咏花,实为自喻。

而清末民主革命志士秋瑾也曾以水仙自喻:

“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

其高洁坚贞的品格象征正是对秋瑾自身人生品格最好的描述。

总之,人们常常将其与梅、竹、松一起赞誉,称赞水仙为:“高并青松操,坚逾翠竹真”,人们以水仙花来寄寓自己的坚毅人格。

绘画中的水仙

对于这样一株香清色雅而又高洁坚贞的植物,在绘画当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影子。

在我国,现存最早的水仙作品是故宫博物馆所藏的《水仙图叶》,是南宋中期宫廷画家的作品,而第一个以画水仙著称的画家是宋末的赵孟坚,其画作《水仙花卷》((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画长丈余”,将随风飘逸的水仙刻画的生动传神,后人赞扬道:“庶几为花传神矣”。

而在元代之后,水仙逐渐成为了文人画中的“常客”,水仙在画家的眼中渐渐的与梅、竹、松并列,清末吴昌硕称赞水仙为:

“花中之最洁者。凌波仙子不染点尘,香气清幽,与寒梅相伯仲。萧斋清贡,断不可缺”

在画家的眼中,水仙除了具有美的特点,也有高洁坚贞的品格之美。

总结

“仙人之姿,君子之德”的水仙花,它是美好的象征,人们因它而快乐,它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人们因它而满足,它是坚贞品格的象征,人们因它而自豪。

其姿态“极纤秾而不妖,合素华而自妍,骨则清而容腴,外若脆而中坚”;其品质“冰玉其质,水月其神。

总而言之,中国水仙花虽然是外来物种,但是在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后,水仙不再是一株普通的植物,它凭借着“脱俗离尘意洒然”的清雅气质和“坚逾翠竹真”的坚贞品格,早已深深的扎在了中华大地肥沃的土壤中,早已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和象征符号,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水仙文化会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不断的成长。

参考资料:《论宋代水仙花事及其文化奠基意义》程杰

《论中国水仙文化》程杰程宇静

《试论宋代的水仙文化》柴继红

1
查看完整版本: 仙人之姿,君子之德,一口气了解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