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漳州水仙ldquo小农rdquo
TUhjnbcbe - 2021/8/24 16:51:00
转型升级打破小农思维

转型升级是当下花卉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是花卉业保有活力的突破口,享有“天下水仙数漳州”之美誉的漳州水仙也概莫能外。凭借箭多花繁、色美香郁、素雅娟丽的特点,几乎每年央视春晚,嘉宾席的桌子上都能看到漳州水仙的身影。作为福建省花、漳州市花,漳州水仙占据全国水仙市场九成以上的份额,可以说漳州水仙的兴衰代表了中国水仙整个产业的走势。然而近几年,漳州原产地花农种植水仙收益摇摆起伏,整体下滑明显,生产积极性受挫,水仙产区规模日益萎缩,相比年几近腰斩。

步入发展新时代,传统花卉谋新路,漳州水仙也面临产销升级的关口,需要打破小农思维,用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武装自身,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的产业路子。

文化有底蕴规模渐萎缩

漳州栽培水仙有多年历史,水仙栽培得到持续发展。漳州东南的龙海九湖镇是漳州水仙的主产区,九龙江畔、圆山脚下土地疏松肥沃,光照温度适宜,因此这里生产的水仙,种球大而饱满,花箭多,花期长,香气怡人。

曾经水仙是九湖镇蔡阪、新塘、梅溪等地村民的支柱产业,几乎家家户户种水仙,产业基础深厚。正如漳州市水仙花协会秘书长叶季波介绍,当地人对水仙是有情结的,过年时家家户户要摆水仙才有年味。漳州人也有互赠水仙花贺新春的习俗,寓意送去新春祝福。而且香港、广东的很多市民也习惯新春佳节在家里放上一盆亭亭玉立、清香四溢的水仙,满屋春意盎然。央视春晚的嘉宾席上,一盆盆花开正好的水仙频频出现在镜头里,也带动了全国市场,水仙因此有了很好的群众消费基础。

三种三收,每一粒成品水仙种球,需要经过三年生长,收益最好的时候,每亩能达八九千元,甚至上万元。但水仙的市场起伏大,收益非常不稳定。根据水仙三年长成商品球的周期,最初价格波动还能找到一些规律,三年好三年坏,农户还能有所期待。但随着花卉品种越来越丰富以及消费习惯从送礼转向家庭,水仙价格的波动越来越无规律可循。尤其是年以来,水仙每亩收益两三千元是常有的事,极大影响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农户种植积极性受挫,最直观的体现是规模萎缩。据记载,漳州水仙在年左右迎来规模扩张高峰,种植面积最高时达到一万两三千亩,除了圆山脚下的水仙原产地,很多农户还去其他村镇租地种植水仙。其后,水仙价格走低,一部分农户转而种植蔬菜或者其他小盆栽,规模随着价格起伏而波动。到了年,漳州水仙种植面积还在1万亩左右,其后几年,面积变化显著,有的年份甚至一年减少多亩。

到年,漳州现有水仙面积分散而不好统计。漳州市花卉协会秘书长柳银卿介绍,漳州水仙产区分两大块,一是以九龙镇为主的传统种植区域,二是产业扩张在其他镇租的水仙产地。她乐观估计,目前总生产面积应该在七八千亩,其中亩划入*府保护地。不过,当地从业者有的认为应该还有0亩,有的觉得亩都未必能有。“现在水仙产量明显比以往少很多,去年价格太低,很多农户放弃种植了。”当地花农林先生说,他跟父亲都种水仙,两代人已种水仙50余年,目前还在坚持生产和经营。

叶季波表示,以农户为主体的农产品生产调整很快,苗木、盆栽、蔬菜哪个好赚钱,农户就种哪个。这两年水仙收益低,一些种植户就弃水仙而转向文竹,种子播种的文竹生产门槛低,繁殖快;前两年周边城市建设带动苗木需求,一部分种植户就转向苗木生产。加上拆迁征地,一些种植户搬入城镇,诸多因素导致水仙生产面积缩水。

科技有投入成果不解渴

虽然是一类习俗用花,但随着花卉产业发展,跟水仙同台竞技的花卉品种越来越多,依赖传统产销模式生产的水仙倍感压力。

科技能否打破产销困局?漳州水仙在科技投入上有所为,但仍不够。品种选育、花期调控是先前漳州水仙的研究着力点。

品种是否是一种掣肘?漳州水仙的代表品种是‘金盏银台’和‘玉玲珑’。其中,洁白花冠,中间一个金*色酒杯状副花冠的‘金盏银台’最为消费者所熟知;复瓣花,十余片卷皱白色花瓣相叠的‘玉玲珑’又称‘百叶’,占比一成左右。相比这几年被消费者越来越熟知的风信子、郁金香、朱顶红以及洋水仙等球根类花卉丰富的花色及品种,中国水仙的品种相对单一。

这一问题已被漳州当地从业者和科研院校早早

1
查看完整版本: 漳州水仙ldquo小农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