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祭花神,祈繁盛,花朝节的千年之魅
TUhjnbcbe - 2021/7/23 21:59:00

花朝节

花神,主春夏长养之神

花开时节想见你

SPRING

农历二月十二是花朝节

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

是春天中最美的日子

虽然不是明确的女儿节

但也在民间被成为姑娘会

未出阁的女子最爱此日

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

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朝气与美丽

旧时贵族士人郊游雅宴

于花下设行障坐席,女子游春野步

遇名花则设席藉草

以红裙递相插挂,以为宴幄

于亭边流水边烹茶对吟

传花令,抽花签,斗草,写诗,赏花

饮酒落花满天飞,拂了一身还满

醉倒于花下,甚是风雅

外出游览,将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

寄托了一整年的烂漫期许

传统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节日逐渐被人们淡忘,花朝节就是其中之一。

花朝节最早起源于春秋时代,在汉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它的重要性甚至可与中秋节相提并论。

花朝节祭花神、祈繁盛,节期因地而异的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的早迟有关。世界上像中国那样定出花的节日的民族是不多的,可见汉民族对花的热爱有悠久传统。

花朝节的起源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诞生的日子,也称“花神节”,是汉族流传的传统节日。

有关花朝节的明确记载始于隋唐,但其形成期应早于文献记载。如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就有“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的说法;晋代周处《风土记》中则言:“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在古人的观念里,花代表着生命的轮回,就如人的生老病死一样。

唐朝明确以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并与元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合称为三个“月半节”,后来走向全国,成为中国八大传统节日之一。不过仍基本流行于上流社会和官宦阶层。

关于花朝节的来历,民间传说,唐太宗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于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而嗜花成癖的武则天在自己执*期间(公元-年),每到花朝节这一天,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赏赐给群臣。

晚唐洛阳文学家郑还古的《博异记》中讲了一个美丽的传奇故事。

唐朝天宝年间,洛阳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神幻变的艳丽女子进入其花园,对他说,百花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

崔玄微于是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于其上。次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此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

按郑还古的解说,花朝应属追溯崔玄微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但不少古代文献说花朝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

如清代《铸鼎余闻》说二月二的花朝节,乃花神生日,各花卉俱悬挂红帛。清代蔡云《咏花朝》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期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谁是花神?

中国是花的国度。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相传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宋代张宗敏《花木录》说,魏夫人弟子女夷善种花,号花姑,她餐风饮露,统领群花。”

实际上,花神并非只有一个,女夷是花神王国的女王,又称百花仙子,她下面还有多个花神,每神各司一花。

据《淮南子》所言,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花神。十二月花神是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十二个月冠以花名而成的。

从明朝时期,道家就有“百花神”之说,但那时没有用人物去代表花名。

至清代中期,杨柳青年画开始出现“花神”组画,以唐宋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确定花神名称,代表各月的花神。遗憾的是这组年画已经失传,现在仅俄罗斯存有部分“花神”年画。

关于中国十二月令花到底是哪十二种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北方流传的十二月令花分别为:正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以及腊月水仙。

而南方则为: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蜀葵、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木芙蓉、十一月山茶、腊月水仙。

而对于每月花神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不过,这与其是说花神,不如是说与花有关的故事和传说。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实这都是人们一种美好的怀念、寄托或想象,无须考证。

1

一月

梅花:花神寿阳公主(创造“梅花妆”)、梅妃(唐玄宗宠妃江采苹,癖爱梅花)、柳梦梅(情侣:杜丽娘);

兰:花神屈原(在离骚中曾以兰蕙自喻);

迎春花:白居易(作《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2

二月

杏花:花神杨贵妃(葬于马嵬坡下杏林)

梅花:花神林逋(梅妻鹤子)

()3

三月

桃花:花神息夫人(楚国息侯的夫人)、戈小娥(元顺帝之淑姬,被呼为“赛桃夫人”)、杨延昭(北宋杨家将,抵御外寇就像桃木之能驱逐凶祸一样)、唐朝诗人崔革、皮日休(著《桃花赋》)

4

四月

牡丹花:貂蝉(据传她曾在牡丹花旁练舞,周围的牡丹花也跟着翩翩起舞)、丽娟(汉武帝的宠妃,“曲庭飞花”传说)、李白(写下多首牡丹诗);欧阳修(著第一部栽培牡丹的书《洛阳牡丹记》)

5

五月

石榴:花神公孙大娘(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的唐代舞蹈家)、钟馗(石榴花开时正值端午,每家贴钟馗以辟邪)、张春(从西域取回石榴)

芍药:花神苏东坡(赞颂“扬州芍药为天下之冠”)

6

六月

莲花:花神西施(曾在苏州锦帆径留下采莲的故迹)、晁采(花开并蒂传说)

石榴:花神江淹(写《石榴颂》)

7

七月

蜀葵、玉簪花:花神李夫人(汉武帝宠妃,因为她平时常插一朵玉簪花于鬓旁;她短暂而又绚丽的生命,宛如蜀葵);

鸡冠花:花神陈叔宝(鸡冠花又称为“后庭花”)

荷花:花神周敦颐

8

八月

桂花:花神徐惠(唐太宗的妃子)、绿珠(西晋石崇宠妾)、窦禹钧(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紫薇花:花神杨万里(写《咏紫薇》)

9

九月

菊花:花神梁红玉(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陶渊明

桂花:花神洪适(宋代金石学家,著《咏桂花》诗)

10

十月

木芙蓉花神:花蕊夫人(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因妃子花蕊夫人偏爱芙蓉花,在成都广植)、貂蝉、石曼卿(传说宋真宗的大学士石曼卿死后成芙蓉城城主)、范成大(苏州故里遍种芙蓉花)

11

十一月

山茶花:花神王昭君(远嫁匈奴带了枝红色的茶花)、白居易、汤显祖(喜爱白山茶,书斋名曰“玉茗堂”)

菊:花神陶潜

水仙花:花神甄宓(曹丕夫人、洛神原型)

月季:花神王昭君

12

十二月

水仙花:花神娥皇、女英(尧帝的两个女儿,同嫁给舜,殉情于湘江)、梁玉清(水仙神骨清绿,织女之梁玉清也)、高似孙(写水仙花赋千余言)

腊梅:花神苏东坡、*庭坚(他们将*梅改称为腊梅)

花朝节的风俗

花朝节主要流传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节期也因各地的花信时间而有差异。

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春序正中就是农历二月十五。

在《提要录》中提到:“唐以二月十五为花朝。”

在唐代的诗文及史籍中,关于花朝的记载已很是常见,如司空图的“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早春》)、卢纶的“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题念济寺晕上人院》)。

而在成书于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公元年)的《旧唐书》的《罗威传》中亦有“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这样的文字记载。

而在《广群芳谱》一书中记载:“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此外,旧时浙江绍兴、河南光山还有以二月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的民间习俗,如清光绪《光山县志》云:“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如北京、开封在二月十二日,江浙在二月十五日。

祝神庙会

花朝风俗,各地不一。

相传花神掌管着植物的生长繁荣,祭奉花神的不仅有花农还有很多种植庄稼的农民。节日期间祭拜花神之人聚集在“花神庙”中进行参拜,为花神供奉上时令水果,草木繁盛庄家涨势兴旺;或者于花树下祭祀行礼祭拜。

此外,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因此花神节也有“祈生求子”的含义。

东北是要为花神设置神位,用素馔祭之。

在洛阳,达官贵人在花朝节这一天都要到龙门石窟等处游玩。商丘人更注重天象与丰收的关系,是以花朝日之阴晴,占卜全年小麦与果菜的丰收。

在苏州,人们要在虎丘花神庙前宰杀牲畜,祭祀花神,恭祝仙诞。在节庆中,一般都有酒食宴乐助兴。

宴游赏春歌窈窕

在宋代以前,过花朝节的一些高雅习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之中,在民间并不普及。

自北宋开始,人们对花朝的热情有增无减,连童叟百姓也参与进来。除了踏青,赏花,雅集,还流行种花、挑菜、扑蝶等活动,更添了许多生活气。每到花朝,更加热闹,“国中罢市、红翠出游”。此时无论男女,都乐于将大朵的鲜花簪在鬓侧。宋《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不同于剪纸花,而是簪真品,戴于头上。

开封举行的民间“扑蝶会”是赏花踏青的趣味活动之一,优胜者可获大奖,《诚斋诗话》载:“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

闺阁中的姑娘们也会做各种颜色的小旗插在花盆里,为百花祝寿的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祈福。妇女剪彩帛为花插头。

唐朝时期,习俗活动内容包括吃花糕,觥筹宴饮,踏青赏花,吟诗作赋,伤春怀旧等。关于花的活动,琳琅满目,尤其是插花艺术,进入了*金时期,甚而举国有以花会友、寄情花木之风。

唐人又甚爱牡丹,牡丹的雍容华贵,与唐人的气度甚是符合。每当牡丹花期,人们争相赏花、买花。宫廷中则比较排场了,会举行牡丹插花会,且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过程。

明代以后,在全国范围内,二月二有了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并且以此纸花互相赠送或以真花赠友。

种花挑菜

农历二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这天,人们要祭百花以求庇佑,士人郊游赏花并采摘野菜。

宋代《翰墨记》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挑菜”主要指花朝节当天挖白蒿、荠菜、苦菜等野生菜品食用的活动。

民间种花,文人则行栽花盆景,插花贡酒,香的雅事。插花供于画下案上,在唐宋或仿唐宋的古画上经常可以看到。

花朝节这天部分地区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和今天的“植树节”颇为相似。

晒种祈丰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其“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制作花糕

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

赏红

旧时江南一带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闺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笺,取了红绳,把彩笺结在花树上,即献给花神的礼物来装扮花神,凭自己的喜好装饰花树打扮的越漂亮者为魁,边祈福,边赏花,谓之赏红。

赏红一般与拜花神连为一体,清以前贵族士人也赏花剪彩,到了后来逐渐变为女儿的专利。未出阁的女子最爱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祈祷自己像花一样朝气与美丽。

挂花神灯

一些地方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旧时江南民间在这天夜里,人们会在夜间手提“花神灯”进行巡游祈福,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清稗类钞》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

花朝节的复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传统节日习俗逐渐淡忘,花朝节也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近些年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习俗,这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花朝节。杭州西溪湿地著名景区因此受到启发,每年都会举办花朝节盛会,让花朝节以更新颖的方式传承下去。

花朝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它不仅蕴含了对美好的追求,也象征着对自然的期盼与生命的敬畏。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春日里

让我们品雨后清茶,听花开的声音

读悲欣交集的天地

世间万物,有灵且美

今天花朝节,让我们留住传统

也祝愿你

不负良辰,不负美景,不负佳人

 顾问:万立煌

主编:定光平

副主编:万默何岳球

编委:丁鹤葆万默方如良冯金陵

冯晓光刘亚敏吴陆生舒爱民

闻斌廖世斌吴梅芳金顶挑

责任编辑:Summer

咸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祭花神,祈繁盛,花朝节的千年之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