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端午节,就是古人崇尚的中正之道的一个文化符号,教育一代代的后辈,做人要有正气,做人要走正道,这才是最根本的文化精神内涵:
一、爱国;
二、正义;
三、大孝;
四、忠诚
五、奉献。
从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都是应该具备的精神内涵的!其不动声色的道德教化、不动声色的优秀文化的基因,正式蕴含在这些节日当中,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辈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忽视它,应该把他们继承发扬,让我们后代有更好的担当,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
随着社会发展,让人们记住端午节的主要有几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这五个人:
一、纪念爱国情怀的大诗人屈原。端午节源自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的遭遇。相传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屈原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外交大事。他在内*上主张举贤修法,外交上力主联齐抗秦,是当时楚国的一代名臣。然而楚国君主却昏庸无道,听信谗言,使屈原的一身才华得不到重用。结果楚国郢都被秦*攻破后,屈原在无望中于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以身殉楚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亦将端午节作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延续至今。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也就沿袭至今。
二、纪念身怀正义的伍子胥。伍子胥父兄被楚王因听信谗言而杀害,伍子胥助吴攻楚,洗刷了家族了冤屈!
三、纪念大孝女曹娥。端午节就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公元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孝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最根本的文化元素之一,如果没有孝文化,人类文明的发展,就会成为精神文明的缺陷者。
四、纪念忠臣的介子推。晋文公重耳落难时期的重要忠臣。春秋时期晋国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
五、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年6月5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佳节,有5样饱含节日气息的东西要提前准备,这些都是流传比较广泛的老传统了,按照传承过节日,图个安心。
一、准备粽子、包粽子的材料。无论南北,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最重要的民俗活动,各地的粽子风味、外形都不相同,北方一般吃甜粽子,多以蜜枣、豆沙、红枣为馅料的辅材,南方多吃咸粽子,多以咸肉、咸蛋作为馅料的辅材,主料都是一样的糯米,端午吃粽子是我国千百年来的传统,如果选择自己在家包粽子,所用的粽子叶、原料要提早准备,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耽误事情。
二、准备五色丝线、香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青、红、白、黑、*"代表五方五行,被视为吉祥色,端午节这天用五色线编织成彩色的绳子、香囊等系在手腕上、颈项上,老传统要从端午节这天开始戴,一直要到七夕“七娘妈”生日这天才能取下来,和金箔一起烧掉,祈福平安,也有一种说法是端午节过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仍到河里,让河水把灾祸带走,带来一年的好运气。
三、准备艾草。“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气。”从古至今,端午节这天插艾草和菖蒲在大门上都是重要的节日内容,端午时节“五*”活动频繁,而艾草里有大量的艾油,香味特殊,可以防蚊、驱虫。
四、准备雄*酒。很多人知道雄*酒还是从《新白娘子传奇》这部电视剧里知道的,白素贞在端午节误喝雄*酒显出原形,这才引出昆仑山盗仙草救许仙的故事。端午节有吃“五*”的习俗,喝雄*酒是其中一种,传统做法是将雄*和蒲根、*酒混合在一起,就变成雄*酒了,传言可以辟邪辟虫。
五、准备“沐兰汤。端午节有用“沐兰汤”擦拭身子洗澡的习俗,这里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植物或者草药,有独特的香味,煎水以后进行沐浴,这个习俗极为古老,早在战国时期的《九歌·云中君》就有“浴兰汤会沭芳”的句子,传言可去“邪气”。
有关端午节的诗词非常之多,摘录其中五首端午七言绝句,为安康端午增添文化气息:
一、《五*符》[清]郭麐
角黍须盛五采筒,
蛟龙波底泣孤忠。
六丁六甲符安用,
且避人间虿与蜂。
二、《连日竞渡再赋》[清]赵翼
竞渡传从楚岁时,
为投角黍吊湘累。
谁知千载沉渊痛,
翻与人间作水嬉。
三、《端阳十咏·斗草》[明]杨基
珠玉*牙签,
争奇手自拈。
一筹矜独胜,
袖有谢公髯。
四、《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
莲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
舟楫何劳吊屈来
五、《端阳采菊》[明]顾开雍
菖蒲初进石榴卮,
忽报*花香满篱。
总是朱灵分寿缕,
长生先试傲霜枝。
按照传统习俗,在端午节这天早晨,各家各户均将菖蒲、艾草悬挂于门旁、屋檐下,以辟邪、防病、保安康。后来,人们在菖蒲、艾草之外,又加上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并称为“天中五瑞”,也简称为“五瑞”。
一、菖蒲:菖蒲(Acoruscalamus)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花寓意避邪镇灾。菖蒲喜长在清浅溪涧边,以多年生草本球根繁殖,花形大而美,似翩翩起舞的美蝴蝶,又名玉蝉花,叶子形状细长型态雍容如兰,故俗称福兰。菖蒲诗情画意的模样却是全株有*,又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杀虫灭菌的功用。长条而挺直的菖蒲叶片从基部生出,两三指宽左右,长可达一米左右,中间有脊,两边有刃,像是一把青锋宝剑。不管是植株的*性和香气的杀虫灭菌的功用,或是菖蒲的蒲剑形象,都使得菖蒲成了“天中五瑞”的代表。
二、艾蒿:艾蒿(Artemisiaspp.)作为野草在春天的中国乡野随处可见,而它在民间传统中的影响力也许要高过其他很多野生植物。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蒿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而在清明时节,它则是江浙一带“清明果”的必备原料之一。
艾蒿强烈的气味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蒿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
三、石榴花:石榴(PunicagranatumL.)原产西亚一带,汉朝时就已经传入中国。石榴有许多变种,花色多为朱红色,可拿来当作红色染料。古时妇女就常用它来染布,做成裙裤称为石榴裙。
石榴果实是维生素含量极为丰富的水果,有止渴、生津、解酒、祛*的功效,而且石榴的根茎皮都含有石榴皮硷,对于寄生人体的寄生虫有驱虫、杀虫功效。此外,艳红的石榴花正好在五月盛开,所以自然而然地成了“五瑞”之一。
四、大蒜:大蒜(AlliumsativumL.)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秦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国,原产亚洲西部高原。鳞茎大型,具6瓣-10瓣,叶基生,线状披针形。在古代,端午时节是疫病高发期,据说吃大蒜可以避“五*”,至于吸血*惧怕大蒜,通常认为是因为吸血*拥有远高于常人的嗅觉,大蒜的刺激性气味令吸血*感到强烈不适。河南、江浙一带至今还有端午节早饭吃大蒜和鸡蛋的习俗。
五、龙船花:龙船花(IxorachinensisLam.)为茜草科龙船花属常绿灌木,因为端午节划龙舟而得名的。相传老百姓为了避邪驱魔、去病瘟、求吉祥,就把龙船花与菖蒲、艾草并插在门栏上,每年端午期间要举行划龙船活动,就会把此花用作辟邪,久而久之就把它叫做龙船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