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话端午漳台的端午习俗
TUhjnbcbe - 2021/7/20 2:40: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4214.html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漳州人现在多称为“五月节”,台湾则多称为“五日节”。

端午节,全国各地有多种风俗。漳台一带也不例外。

这一天,漳州人“悬艾插蒲,蒸角黍,服雄*酒,儿童带茧虎。俗斗龙舟,富人放标,持豚酒饷之”。在台湾,“各家悬菖蒲、艾叶、榕枝于门,制角黍。以五色长命缕系小儿女臂上,男左女右,名曰‘神链’;复以茧作虎子花插于首。近海居民群斗龙舟,虽曰吊屈,亦以辟邪。无贵贱,咸买舟放中流,箫鼓歌声凌波不绝。或置船头,挂锦绮器物,捷者夺标鸣锣而去,以为得彩”。

在端午节到来时,让我们一一细说漳台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漳台的端午习俗水仙王与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流传得最广的是起源于屈原。

南朝梁的《续齐谐记》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其实《史记》只说屈原“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死日并无可考。向江中投食物吊溺死者也不是始于屈原的时代,而是自古以来南方的一种习俗,有认为是纪念伏羲、女娲、大禹、伍子胥、句践等人。

但漳州的风俗确实是将端午节与纪念屈原等同起来。旧时漳州城在五月初五要祭祀“水仙尊王”,至今城内仍有水仙王庙。现在石码一带仍于是日在江边摆水仙尊王神案,挂水仙尊王旗,赛龙舟,祀水仙王。漳州民间大多认为,水仙王就是屈原;台湾的“水仙尊王”较复杂,除了屈原外,也有人为是大禹、伍子胥、王勃、李白、奡、项羽等。

漳台裹粽子粽有多种

端午节包粽子,是我国很多地方共有的习俗;而漳州与台湾,在包粽方面则自己特点。

每到端午节,漳台两地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或自己吃,或者馈送亲友,称为“裹粽”或“缚粽”。

除了肉粽外,漳州城乡居民还做糯米粽、粳米粽、红豆粽、花生粽、咸菜粽和碱粽。

碱粽,是用糯米浸泡烧早季稻草的灰浸出的水后做成,可贮藏多日不变质,能助消化,吃时拌上糖或蜂蜜,凉滑爽口。

豆粽,又称“赤米粽”,将*豆磨碎与粳米混拌,加入少许盐水,或再拌以葱花、五香、油炒五花肉等,做成的粽子又香又脆。不过“新丧之家不作角黍而由亲戚馈送之”,当年有丧事的家庭不包粽子,只能吃别家馈赠的粽子,接受馈赠时以红糖回赠。

台湾绑粽时多以咸草为“粽索(绳)”,上端编成辫子的交结形状,称为“粽符”,俗信可驱*辟邪。赠送丧家时必须将上端的“粽符”剪掉,使粽子呈零散状,因为丧家忌讳“规捾(成串)”,这与漳州明显不同。

台湾的粽子种类比漳州更多,还有桂圆粽、水晶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火腿粽、养生粽等花样。宜兰县还要用粽子来“拜公妈(祭祖)”。一些地方新婚之家第一个端午节不包粽子,岳家要送粽子到新女婿家,称为“送节”。

吃粽会乖

在漳州,实际上五月初一就开始包粽子了。

城区俗谚云:“初一裹芳粽,初二裹乖粽,初三裹送人,初四裹敬尪。”意思是初一做的是今年第一次的粽子,吃起来特别香;初二做的粽子是为孩子做的,形状不是正四面体,而是略长,俗谓孩子吃了这种粽子会乖,听话;初三做的粽子是为了送人,包括送给因为居丧而不能做粽子的亲友,尤其丧家已嫁出的女儿或孙女,更要在婆家做大量的粽子送回娘家;初四做的粽子则用以翌日的祭祀。送人粽子时一般要从一整串中一个个剪下来,只有对丧家才可整串地送过去。在诏安,送丧家的粽子必须在五月初一这天。

除了吃粽子外,一些地方还有祭江之俗,祭毕将部分祭品投入江中。旧时海澄的一些地方在半夜里把粽子沉入江中以祭屈原,据说这样就不会被蛟龙夺去。

扒龙船:勇敢者的游戏

“端阳佳节可人天,溪北溪南竞斗船。金鼓声喧齐喝彩,锦标争夺看谁先。”这是《漳州四时竹枝词》对漳州龙舟竞渡的描绘。

旧时漳州各地都有龙舟竞渡的习俗,并设有奖品,奖品由当地商家富户捐赠,有扇、巾、伞、帽以及银物等,系于竹竿上,胜者当众“夺标”。有的地方在竞渡的终点泊“标船”,以鸭子为标,龙舟到达终点时将鸭子投入水中让竞渡者跳入水中追逐,观众则呐喊助威。

每艘龙舟一般配22人,其中划桨手18名,旗、锣、鼓、舵手各1名。旗手在船头弓身挥旗,呼号指挥;舵手边纳喊边用脚有节奏地猛踏船板,使船头起伏有致,加速前进。如有别处的龙舟前来参加竞赛,当地的龙舟要摇旗和放鞭炮欢迎;赛完将离开时也会同样欢送。

有的地方赛龙舟前要唱龙船歌,颂赞忠良,诅骂奸佞。同时以猪头五牲祭拜,还要放鞭炮,向江中投粽子,焚烧纸箔祭奠屈原,称为“献江”或“祭江”。

家中有产妇或参与过丧事的人均不得靠近龙船。

漳州城区的赛龙舟不单在端午日举行,而是延展到整个五月。划龙舟多从浦头港沿江上溯到洋老洲分地段轮日举行,初五是洋老洲的船民,初九是大路头,初十是新桥头,十一是洋老洲,十二是竹排沃,十六是浦头。

在平和,初四开始赛龙舟,在南山大塘“划水花”,将水搅浑,直到有鱼跳上龙舟为止,再把鱼蒸熟祭江,初五日举行决赛。旧时在东山,四月初一就打响龙船鼓,发出赛讯,初九商定赛事,下旬龙船下水试航,五月初五正式开赛。

旧时漳州的水上船家对端午节更加重视,赛前要特别举行驱邪祈福的仪式称为“请江”、“请王”或“洗港”。当渔港的水涨到五六分满的时候,载有神像的船排成一列,为首的一只船头站立一个壮汉,手持一支长条形的旗幡,当地称“旗扫”,形似蜈蚣,俗称“蜈蚣旗”,船队进入渔港,到各个角落巡行一遍。岸边的渔民各家各户都摆上香案,祭拜船上的诸神。载神像的船三入三出渔港巡行之后,洗港的仪式即告完成。赛完龙舟后还要再次“洗港”,称为“辞江”。

现在台北的淡水河、台南、礁溪、鹿港、高雄等地,端午节都有精彩激烈的龙舟比赛,还有迎龙头游街的活动,以旗鼓迎龙头,沿门歌唱采莲曲,据说是从泉州传去的风俗。

驱疫辟邪

五月,酷暑将至,蚊蝇滋生,瘟疫流行,人们就靠兰浴来清除污秽,驱逐邪气。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月”,极忌讳五月初五生孩子。因为五月多瘟疫,人们就注重防疫。

插艾漳州民谚说:“未食五月节粽,破棉裘仔伓甘放。”意思都是指端午之前冷热不定,气温多变,端午节后才算正式进入夏季,需要防止夏天的疫病。于是,端午节以红纸束菖蒲、艾草、松枝、柳枝、蒜头等“五端”,或者径以榕枝、桃枝、柳枝、稻穗、石榴花、铁树叶等悬插门首以去秽辟邪驱虫。有的农户则拔一丛稻带泥黏于门旁的墙上。农村熏烧艾草、蒲根、川芎或苍术以驱蚊除瘴。大人喝雄*酒,小儿额上点雄*或用雄*写上“王”字,家人于午间用香草煮的水沐浴。各家清扫房间,清理衣服、床铺,以驱除蚊子跳蚤等,墙脚撒石灰,屋内喷洒雄*水以除虫蚁,祛湿避疫。大人还要给孩子脱下衣服,拿到大门口抖一抖,口念“送啰送蠓虫,送去咬树丛”。

台湾也将端午与入夏的防疫联系起来。“燃稻梗一束,向室内四隅熏之,用楮钱送路旁,名曰‘送蚊’。门楣间艾叶菖蒲兼插禾稗一茎,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

午时水在端午节的早晨以井水洗脸,午时正汲“午时水”来喝或者沏茶,俗称可保平安;以午时水浴身,俗称不生痱子;缠足女人用午时水洗脚,裹脚布不发臭。有的人于午时到河里沐浴,也有人带狗到河里洗澡。还有人将午时水贮于瓶中,以备和药治疗热*诸症。

台湾也有同样的习俗,“届中午时候,家家竞向井中汲水,名曰‘午时水’,储在磁罐,以备解热*之用。”大甲镇铁砧山上的剑井传说是当年郑成功插剑祷泉凿出的,剑井午时水的功效神奇无比,人们争相来此汲午时水饮用,以求延年益寿。

采药漳台两地农村保存着古代端午采药的习俗,客家人于是日上山挖“丁擎草”晒干收藏,作为清凉解*药。当天要吃茄子混合苋菜的菜肴以驱除厄运,称“搭桥过限”。台湾则采益母草,台中、南投等地民众相信端午节吃茄子和豇豆,身体会更健康且长寿,有俗谚“食茄肥到会摇,食豆活到老老”,称这两种应时蔬菜为“午时菜”。有些地方在端午节用盐腌紫苏叶和蕃石榴叶作“咸茶”,据信喝这种药茶可清除一切*气。

漳州城区居民端午节还要吃礼俗性的食品“卤麺”。台湾端午吃碱粽、绿豆糕和咸鸭蛋,认为有去痧消暑的功能。台中大里市还和宋代一样有端午吃桃子的习俗。

辟邪旧时,漳州的小孩在五月初五要以五色的“长命线”系在腕上,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到七夕才解下。或以芒秆红线扎成的笛子和四方形袋子挂在胸前,称“虎仔平安袋”,用以避邪,祈求小儿健康平安地生长。还有是佩香囊。香囊多以彩色丝线结织而成,有三角形,内装丸,或以白芷、丁香、木香等研磨成的细粉,清香四溢,用以祛秽逐疫。

漳州也有的在胸前挂彩缎制成的小虎形、球形、菱形、心形或粽形的小香囊用以驱除蚊虫,称为“茧虎”。端午前数天各中药店备有含白芷、丁香、木香、雄*、茱萸、檀香或沉香、朱砂、樟脑等的香末,无偿分发给儿童做香囊。新媳妇要用彩布或彩缎缝成小虎形、心形或粽形的小香囊袋分给邻近各家的儿童,各家都尽可能将香囊袋做得精美些,以显示自己家的媳妇手巧。台湾也有新媳妇端午节做香囊赠送亲友的风俗,称为“做香芳”。

帝景店:

(店长)杨林海:

陈阳华:

孙锦华:

林玉梅:

客服部代办房产过户贷款。业务咨询电话。

客服店:

陈菊莲:

戴五秀:

帝景店

1
查看完整版本: 话端午漳台的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