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兴,生于年4月,现为江苏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九届*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拉美史研究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员,并应聘为台湾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
他自幼随舅父、著名画家萧龙士学习书画,后又先后拜师李苦禅、王铸九、许麟庐诸家门下。萧龙士先生在其《松树八哥图》中题句:“笔墨苍茫挺拔,构图多奇趣”。李苦禅先生曾赞许曰:“志兴用笔拙健,画幅中常溢阳刚之气。”多年来,他锲而不舍,广泛涉足书法、绘画、诗词及书画理论各个领域。他的书画论文、诗词及作品三百余件分别发表在《美术研究》、《美术史论》、《荣宝斋》、《中国书画报》、《江苏画刊》、《书画艺术》等全国十余家报刊上,并选入省、全国及国际各类大赛,多次获奖。他的论文曾先后入选浙江首届书法艺术节书学研讨会、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两个世界文明汇合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及江苏省花鸟学术研讨会。并分别编入浙江美院出版的《浙江近代书法研究文集》和北京大学出版的《通向现代世界的年》。他的书画作品被收入各种大型画册。他的名字及个人艺术简介已被载入《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词典》、《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词典》、《世界现代美术家大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跨世纪著名书画艺术家精典》、《世界美术家传》等三十余部各种大型辞书。
他先后出版了专著《中国书画美学简论》、《徐志兴论画题画诗三百首》、《徐志兴论书绝句三百首》及《徐志兴画集》。17读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五首①
一
一画开天太朴风②, 三千立象尽鸿濛③。
无中蕴有有生万,
万古丹青从此兴。
二
笔可从心画道明,
乾旋坤转春雷惊。
法无心障障无法④, 万法皆从一法生。
三
天地阴阳妙悟生,
云涛万叠露青峰。
还从有法求无法⑤, 借古开今月更明。
四
天成地造心同识⑥,
一画乾坤万象知。
无息无间无内外⑦,
我之为我写新诗。
五
交会氤氲雷雨惊⑧,
生活决出放光明⑨。
山川与我相神遇,
我写千山万水情。
[注释]①石涛:见上卷第首注。②一画:从字面含义,可皆是为一笔一画;从石涛对“一画论”的阐述来看,它是绘画艺术形式美的本源,是绘画技法最根本的法则。《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有云:“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散一散,而法自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②太朴:指原始时的状态。③鸿蒙:之广大的自然界。④《画语录》中有云:“一画明,则障不在目,而画可从心,画从心而障自远亦。法无障,障无法。”这说明法正则心无障。⑤《画语录》,中有云:“盖有法心必有法,化然后为无法。”学画者必先从有法开始,法而入化方能臻至无法,但无法亦法也。⑥受:及对外界的感受。识:通过感受而获得的理性知识。石涛认为受于识的关系,应“先受而后识也。”受与识也象“天之造成”一样,是一个不寻常的过程。⑦《画语录》中有云:“夫受,画者必尊而守之,强而用之,无间于外,无息于内。”无间:至微处。外:指画家对外界的感受。无息:不停息。内:这里指画家的内在认识。外感内识,无息无间,交融在一起,自然能进入“我之为我”的境界。⑧氤氲(yinyun):同音缊,中国古代哲学术语,意即万物由阴阳相互作用而变化生成。后来也有人解释为气和光色混合鼓荡之貌。石涛把笔墨的挥运看作是阴阳交会,变幻无穷,故有“比与墨会,是为氤氲”之说。⑨此句指笔下辟开混沌,焕发精神,展现生活的神韵。《画语录》中有云:“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
18读王原祁《雨窗漫笔》二首①
扫尽俗肠霞满天②, 凝神静气一云山。
天然凑拍淋漓处,
无限风光落笔端。
二
欣参体用论精宜,
龙脉正斜母子期③。
开合若能臻变化,
万星垂野百峰奇。
[注释]①王原祁(—年),(清)字茂京,号麓台,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擅画山水,为清初“四王”之一。与康熙朝曾任集古代书画大成的《万寿圣盛》总裁官。②扫尽俗肠:指扫尽胸中的庸俗之气。王原祁《雨窗漫笔》中有云:“作画于管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气,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后虚毫吮墨。”③王氏以“体用”二字妙参“龙脉”,其论颇为精到。所谓龙脉,即画面构图主线的趋向和气势。《雨窗漫笔》中有云:“龙脉为画中气势源头,有斜有正,有浑有碎,有断有续,有隐有现,谓之体也。”而“开合”“起伏”所产生的各种变化,“谓之用也”。体为母,用为子,体用互合`母子相期,方为真画。
19读恽格《南田画跋》六首①
一
绮艳莲花不可踪, 积尘淫靡世人轻②。
若求粗服乱头格, 国色何伤仙子风。
二
万山虚渺静无尘, 千笔何曾一笔痕③。
悟得古人精妙处, 无心方摄画中*。
三
南田跋语妙清芬, 如玉昭昭惠后人。
不可图之骋灼见, 隐机天籁入云深④。
四
殆似卢敖游太清,
还如列子御长风⑤。
谁知逸笔超凡处,
祗见梨花飞舞中⑥。
五
洗尽沉滓留妙姿, 独存孤迥蕴新诗⑦。
不从繁简论毫楮⑧,但识精微无碍时。
六
笔墨无情可有情⑨, 有情能使*神惊。
无情落笔无情摄,
书画雄风何处兴?
[注释]①恽格(见上卷第首注)。②《南田画跋》中有云:“粗服乱头,愈见妍雅,罗纨不御,何伤国色。若非必踏莲华,营金屋,刻玉人,此绮艳之余波,淫靡之积习。”看来,恽氏所崇尚的是“粗服乱头”的格调,而非“绮艳”“淫靡”之画风。③《南田画跋》中有云:“须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其所言的含义是见其整体,而不见其笔痕。④《南田画跋》中有云:“山林畏佳,大木百围可图也;万怒号,激叱吸,叫谤突咬,调调刁刁,则不可图也。于不可图而图之,唯隐几而闻天籁”有形之具象可图,无形之抽象则不可图。“于不可图而图之”,当“隐机而闻天籁”,静而味象,以意写之。“天籁”指大自然中发出的奇妙的声音。⑤首二句以卢敖之游太清`列子之御长风比喻逸品飘乎不定`自然无为的艺术风格。李白《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中有句:“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庄子·逍遥游》中说:“夫列子御风而行,冷染善也”。⑥恽氏把逸品超凡之笔墨比作“赵子龙之犁花枪,公孙大娘之剑器,人见其犁花龙翔,而不见其人与枪剑也。”⑦《南田画跋》中有云:“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所谓“洗尽尘滓”,即除掉一切冗繁`尘浊之处;“独存孤迥”,即留下唯我所有`与众迥别的“入微”之处。⑧恽氏所谓:“高逸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种,不必以笔墨繁简论。”意思是:作品之高逸与否,不能以画面上笔墨的多少作为论定的标准。这里的“繁简”是多少意,非繁杂简练意。画面笔墨多而不厌其多,画面笔墨少而不厌其少,如王蒙之多,倪之少皆能各其妙。⑨《南田画跋》中有云:“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本无情之笔墨,应通过画家之执运而有情。笔墨有情便能摄情,便能使鉴者生情。反之,笔墨便无意义,书画艺术便丧失了其感人的力量。
20读唐岱《绘事发微》二首①
一
画理勾玄林壑深, 发微究奥识层云。
香光之后新光耀②,绢素英华奕奕春。
二
丹青鸿渺谁能识, 咫尺长随万里驰。
天地烟云全属我, 画中三昧自心知。
[注释]①唐岱(—?),字 毓东,号静岩,满洲正白旗人,官至内务府总管,一画祗候内廷,康熙赐“画状元”。他是王原祁弟子,山水沉厚深稳,著有《绘事发微》。②香光:即明代晚期著名山水画家董其昌。
21读王昱《东庄画论》三首①
一
闲参画理识真诠②, 妙语方通气韵关。
画到无形才入化③, 蒲团坐破几层天。
二
空空洞洞一无尘④, 丘壑疏灵自有神。
恍对淋漓元气在,
岚容川色荡真*。
三
心游目想欲挥毫,
气静神凝酒一瓢。
放马笔来风雨骤,
芙蓉出水上青霄⑤。
[注释]①王昱:(清)生卒年不详,字日初,好东庄,江苏太仓人。王原祁族弟,曾从原祁学画。其所画山水淡而不薄,疏而有致,笔意在倪瓒`方从义之间,著有《东庄画论》。②真诠:即真理`奥妙。③《东庄画论》中有云:“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形处,而在无形处。”所谓“无形”,即画中的形`神`气`韵。④王氏认为,画家经营位置时,应“胸中空空洞洞,无一点尘埃。”“空空洞洞”是空阔无际`能容天地万物,而无一丝尘念的意思。⑤李白曾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里用其意。
22读孔衍《石村画诀》二首①
一
烟村云树近山隅, 虚以运锋锋亦虚②。
满纸笔痕忽不见③,一天风动蕴神机。
二
造景以情随意成, 何须九朽苦经营④。
胸存定见飞天镜⑤,一鹤横江任驰骋。
[注释]①孔衍:(清)生卒年不详,约顺康时人,字懋法,号石村,山东曲阜人,尝为济宁训导。工山水,深入宋元名人之室,著画诀`题画诗等书行于世。②孔氏认为:“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此虚,指虚而灵,虚灵是也。③有笔无痕,是用笔的高层次`高境界。④《石村画诀》中有云:“每见画家,先用炭画,取可改救,然以先自拘滞,如何笔力有雄壮之气。余不论大小幅,以情造景,顷刻可成。”孔氏所注重的是“以情造景”,而不是炭画“改救”。不过,对初学者来说,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⑤胸存定见:“即胸有成竹。孔氏认为:有何滞碍,奚必拘用成稿。”“飞天镜”用李白诗意:“月下飞天镜”——月映江中,有如天镜从天空中飞下。这里是说由于画家胸中存定见,其笔下所生成的意象妙境。
23读张庚《浦山论画》三首①
一
毫端落下金刚杵②, 墨彩清光自可人。
论画论书尤重品,
意高方得出尘氛.③
二
德成为上纹为下④, 心画正邪当不疑⑤。
刊尽雕华留逸韵,
超然物外识天机。
三
习气侵淫易失足⑥, 入门有路莫踌躇。
神参意会融天地,
万里清秋一画图。
[注释]①张庚:(清)字浦山,号瓜田,有号弥伽居士,著有《浦山画论》。②杵:指棒槌或兵器。金刚杵言其沉重有力。张氏认为:“用笔须重,重则厚而古”,重在“脱尽习气”,因此他主张:“初学者终当以重为入门之要。”③《浦山画论》有云:“改品格之高下,不在乎迹在乎意。”从中可以看出张氏更重立意,意高才能品高。④张氏认为,一位画家的名声及画品的高低总是与其道德人品连在一起的,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艺成”虽也可留名,但较之“德成”总是“而下”的。⑤《浦山论画》中有云:“扬子云曰:‘书心画也。心画形而人之邪正分焉。’画与书一源,亦心画也,握管者可不念乎?”书画皆是书画家内在心灵的外观,故古代评论家一直认为,书画家的情感`思绪`道德`品格以至为人的正邪均可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⑥习气:常指画界中的不良影响和倾向,象媚俗`纤巧`粗野等等。张氏认为:“入门之路,不可不慎。一失足则习气浸淫于骨髓……”故张氏主张要多看古人名迹,多读古人评论,好学深思,虚衷集益,而后自能超凡拔俗。
24读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五首①
一
山川大地起鸿濛,
大物当于大器成②。
觅巧求长实卑见③, 空天沧海浩然风。
二
六彩烟霞掠案飞④, 挥毫四势重如雷。
空空窈窈茫无象⑤, 气气相和百卉催。
三
意为锋体锋为用,
意在笔先烟雨生⑥。
银树琼花随意发,
墨毫时断意长行。
四
玄因妙旨论如潮⑦, 理通千载意迢遥。
心传心法心相印,
易道清源画道高⑧,
五
无边情景亦无形, 笔境兼夺妙趣生⑨。
鸾舞蛇惊风雨过, 祥云舒卷自天成。
[注释]①布颜图:(清)号竹蹊`啸山,乌亮海氏,海州镶白旗人,官至绥远副都统。能诗,好画,善琴。画论最重章法,尤好用渴笔淡墨。淮阴戴德乾以善琴游京师,布颜图授以画学,因其问答作《画学心法问答》。②布颜图认为,布局必须从大处着眼,不能从小处堆积,故他说:“制大物必须用大器,故学之者当心期于大。”山水画家表现的是山川大地——“大物”叶,他的心胸“必先有一段海阔天空之见,存于有迹之内,而求于无迹之先。无迹者,鸿蒙也;有迹者,大地也。”这样他能以己之“大器”制彼“大物”也。③布颜图反对画家从一开始构图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求长觅巧”的细部技法上,并认为这是一种卑见。他所强调的是“心期于大”`“大器”`“大物”。④《画学心法问答》中提出:墨有黑`白`浓`淡`干`湿六彩。⑤《问答》中还提出笔有筋`骨`皮`肉四势。⑥布颜图十分重视“意”在绘画过程中的作用,,他说:“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可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又说:“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⑦妙旨玄因:指绘画艺术之奥妙。⑧布颜图门人戴德乾在其“跋”中说:“蒙吾师口传心授,以心印心,豁然进步,今欲罢不能矣。”又说:“悟画道之变化,与易理吻合无二。”于此可见布颜图的传授是以心传心,是将画道通于易道。⑨布颜图在《问答》中说:“情景者,境界也。古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境兼夺为上。”所谓“笔境兼夺”就是笔墨境界皆佳。
25读蒋和《学画杂论》二首①
一
理法相生意在先, 气机流畅实虚间②,
挥毫直写心中画, 天外云烟落眼前。
二
重山密树须剪裁, 远近廻环互不乖。
兴会飘乎万象里③,春兰秋菊一时开。
[注释]①蒋和:(清)约生于雍`乾年间,字仲淑,号醉峰,江苏金坛人。工画山水`人物`花卉及墨竹,乾隆时以太学生充四库馆篆隶总校,得举人,官学正。著有《说文集解》`《书法正宗》`《写竹简明法》及《学画杂论》等。②蒋氏非常注重理——画理与法——画法的融和,若二者能够协调在一位画家的挥运之中,则会产生绝妙的艺术效果。他在《学画杂谈》中说:“理法相生,气机流畅,自不与凡俗等。”③兴会:指画家触景生情时,内心里所产生的联想与灵感。这时画家对物象的剪裁与创构,往往会超越时空而不受任何局限。
26读沈宗骞《介舟学画编》十一首①
一
笔锋为帅墨为充②, 笔墨交融画事兴。
趣以笔传生妙相,
烟霏雾霭墨华中。
二
笔到墨随情有归,
相成相济灿如梅。
天惊石破剨然下②, 雷电交加万象飞。
三
风行水面自成文,
运出岩间万态新。
无意无心无物我④, 天花不尽落纷纷。
四
矜奇炫异妄称奇,
牛*蛇神何有宜⑤。
惊愕本从胸臆发⑥, 一时神会悟天机。
五
陶写性情诗画同⑦, 去庸几雅此心中⑧。
炼得金丹徵内象⑨, 超然物表紫霞生。
六
去华存质勤师古⑩, 璞玉浑金郑草花。
味而愈醇还愈淡,
精神内酝漫天霞。
七
不袭前贤不蹈今, 天然入彀自维新⑾。
精神意象从心起, 我写我情毋附人。
八
前人矩可遵循⑿,
无束无拘悟以心。
运我性情莫向偶⒀, 灵机妙绪自成纹。
九
法度前贤运我思,
千图万变寸心知。
独抽真慧挥毫日,
动合风怀落墨时。
十
团练胸中一气发⒁, 贯通天地到仙家。
层层开合无穷尽,
信手点开千古花。
十一
神机妙会尽天然, 般礴解衣天地旋⒂。
泼墨一时收不住, 飞毫已湿万重山。
[注释]①沈守骞(——年),字熙远,号荠舟,又号研溪老圃,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善画山水人物,著有《荠舟学画编》。②沈氏在论及笔与墨之间的关系时,曾说:“笔为墨师,墨为笔充。有妙笔乌可无妙墨以充其用耶?且笔之所成,亦即墨之所用。”此论颇有见地。③劐然:用以形容东西破裂时的响声。④无意无心:指画家已经进入了自由王国的境界,无意而有意,无心而有心,无规律而有规律。无物我:是指物我,主客之间已经没有界限,且融为一体,正《庄子》所谓:“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⑤《荠舟学画编》中有云:“故吾尝谓因奇以求其,奇未必即得,而牛*蛇神之状毕现。”沈氏反对“矜奇炫异,”“因奇求奇,”因为这会导致“牛*蛇神之状毕现”的恶果,故他认为“平中之奇,是真所谓奇也。”⑥《荠舟学画编》中有云:“一切可惊可愕`悲喜者,无不发自性情。情有所动,心有所会,随笔写来,自会感人。⑦“陶写性情之事,故凡可入诗者,皆可入画。”⑧去庸几雅:即扫去庸俗之气,期察雅韵之格。⑨以丹家炼丹比喻画家功力与修养的培植,假外丹以徽内象,外丹成亦即内丹成也。⑩去华存质:沈氏认为,华是“美之外现者也,”质是“美之中藏者也”;“然则华之外现者,博浮誉于一时,质之中藏者,得赏音于千古。”一位画家应把其审美理想放在对内在美——“质”的追求上,而不要徒求华美之观。天然入彀:彀,原意牢笼,范围,这里指规范`法度。一位有出息的画家,既不依附古人,又能使自己的作品自然符合艺术的规范与法度,这样的创新才不失其价值与意义。 矩 :规矩法度。偶:指土偶。莫向偶:不要向土偶衣冠,求其笔言与动作。《荠舟学画编》中有云:“当于末落朽时,先欲一气团链,胸中卓然已有成见。自得血脉贯通,首尾照应之妙。”团链:凝聚会集之意。画家胸中之气与天地之气相通相合,再贯入画面,则会形成妙不可测的变化。般礴解衣:语出自《庄子·外篇·田子方》,讲的是宋元君时的一位画家解衣般礴,无拘无束的作画情景。般礴:箕坐,即舒展两足而坐状如簸箕。
27读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四首①
一
诗画江山若有助②, 阳开阴合结新庐。
先人稿本岂能本,
师得天然万象苏。
二
河洛图书八封始③, 山龙华虫象形多。
篆分真草丹青笔④, 翻作墨花千顷波。
三
丘壑层层肺腑流⑤, 宗师造化梦神州。
迂倪颠米传千载,
至性真情万古留⑥。
四
驰毫骋墨走烟云, 柳暗花明入眼新。
非仅皴成千万壑, 还从妙笔写真神。
[注释]①盛大士(——?),字子覆,号逸云,又号兰移道人,镇洋(今江苏太仓)人。能诗,擅山水,著有《蕴素阁集》`《山卧游录》。②盛大士认为,诗画之美皆来自江山之美,江山是诗画创作的最佳稿本,故他在《溪山卧游录》中说:“诗画均有江山之助。若局促里门,纵迹不出百里外,天下名山大川之奇胜,未经寓目,胸襟何由而开拓?”③《溪山卧游录》中有云:“书画本出一源。昔圣人观河洛图书之象,始作八卦。有虞氏作绘作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之属,稽其体制,多取象形。”河图洛书:《易·系辞上》中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传说伏羲时,有龙马从*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④此句指以书入画,将篆合`真`草各种不同的笔法融入丹青之中。《溪山卧游录》中说:“书画源流,分而仍合。唐人壬右丞之有真楷也;宋人米氏父子之画,犹书中之有行草也;元人王叔明`*子久之画,犹书中之有蝌蚪篆也。”于此可见,以书入画的艺术效果与作用。⑤画家经过长期的对客观世的观察与写生,应做到胸储万壑,这时他的笔下自能生出层层丘壑。⑥《溪山卧游录》中有云:“米之颠,倪之迁,*之痴,此画家之真性情也。”一切真正的艺术家,均在于他们的作品中流露出了他们的真情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遂使他们的名字与世长存,永垂不朽。
28读王学浩《山南论画》①
士气当从“写”字生②,挥毫重写个中情。
凌云大笔真*魄,
精妙能夺造化工。
[注释]①王学浩(——年),字孟养,号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工诗`书,善山水,结体徽,笔力苍古,著有《山南画论》。②《山水论画》中有云:“王耕烟云:有人问如何是士大夫画,曰,只一写字尽之。此语最为中肯。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工矣。”王耕烟,即清初“四王”中王。关于“士气”的论述,从元代的赵孟`钱选已经开始作了大量的探讨,他们都十分强调“以书入画”,作画要“写”不要“描”。
29读张式《画谭》五首①
一
画道之中尚水墨②, 风流从笔非由它③。
阴阳交会山川气,
造化催开万朵花。
二
文彩风流入画心, 研求书画重修身④。
和平意气应千物, 泼彩能融天地春。
三
以墨为形水作气, 气行形动溢神机⑥。
阴阳五彩风云里, 相克相生势转奇。
四
学力自能全悟天,
沧桑历尽入自然。
笔毋驱我我驱笔⑥,一笔横空万笔全。
五
如潮笔墨任奔腾, 翰逸神飞造化工。
一笔贯通千万笔, 玄玄妙妙化机生。
[注释]①张式(?——年),字抱翁,号荔门,又号夫椒山人,江苏无锡人,隐居江阴。工诗`文`书`画,山水谵远苍秀。能自展机轴,著有《画谭》。②《画谭》中有云:“王右丞曰: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上与尚同,非上下之上。后人误会,竟认水墨为上品,著色为下品矣。”王维(右丞)之所以上(尚)水墨者,是以其能“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艺术功用,若无此功用,何“上”之有?著色画若能如此,亦应同样“上”之,故不能以运用了水墨还是著色作为判断上下的标准。③画家作品中能否溢荡出风流雅韵的格调,关键在笔,而不在其手段是水墨还是著色,如张式所说:“殊不知雅俗在比。笔不雅者,虽著墨无多,亦污人目;笔雅者,金碧丹青,辉映满幅,弥见清妙。”④《画谭》中有云:“言身之文,画心之文也。学画当先修身。”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书画家要先修身,先有人品,再定艺品,人品是成就艺品的关键。⑤中国画亦称水墨画,这说明水与墨的重要作用。张式对水与墨之间关系作了十分精到的阐述:“画家用墨,最吃紧事。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⑥画家对笔的运用应做到主动,万不可为笔所驱。
下 卷
1题画山水
江天澄净柳婆娑, 朗月空明万顷波。
我与江天同旷远, 心中自是光华多。
2春溪
水上行舟静无尘, 轻烟淡抹柳风新。
不知多少芭蕉雨, 染得一溪春酒深。
3云龙夜色
月明松影幽幽路, 杏染彤云不见山。
今我举杯苏石畔① 春风千里共婵娟②。
[注释]①苏石:指徐州云龙山西侧苏东坡卧石。据说苏东坡在徐任职时,曾于酒后醉卧此石。②苏东坡《水调歌头》词中有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婵娟:指月亮。
4画山水即兴
近看非山远似山, 千挥万点渺青烟。
于无层次显层次①叠叠层层上九天。
[注释]①清代笪重光《画鉴》中有云:“无层次而有层次者佳,有层次而无层次者拙。”这是说作品的优劣不在表面的`一时的效果;而应在深层的`令人玩味无穷的真境。
5山水写生有感
行到溪头又一湾, 坐看云起数重峦。
无穷境界无穷尽, 深远方知天地宽。
6雨霁
雨势初晴万象清, 千峰又映碧空中。
无穷妙境赤霞里, 牛背高低若梦行。
7作画有感
人生何事重钱财, 墨海横舟万象开。
不作追名逐利客, 千山明月入胸怀。
8观景有感
凌空取势动云烟, 月水天光龙影翻。
振笔直遂含妙理①, 飘乎飞纵舞翩翩。
[注释]①振笔直遂:指画家挥笔直追其心中所想,语出自苏轼《文与可画 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而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落,少纵则逝矣。”
9花果山写生五首
一
轻掠*云窗外消, 淡画新村入眼遥。
才见一溪清清水, 有看双羽缓缓飘。
游人笑指花如洗, 同学争传翠更娇。
万壑千松倏忽近①青峰迎面入云霄。
二
峰廻路转碧云寒,
快步轻登花果山②。
银杏蔽空倾翠雨, 龙松卧地汲清泉。
娇花一线红千树,
芳草三元绿万巅③。
今日来参孙大圣, 举杯共饮九重天。
三
何方神圣凿仙砚, 古朴纯真万代传④。
写到烟云恍惚处, 香飘千古有奇山。
四
从天飞下一清泉, 挂玉悬珠成水簾⑤。
大圣思凡出洞府, 应惊春色满人间。
五
混沌铸空曾补天, 女娲炼石留人间⑥。
峰迴路转寻难见, 应在深云何处边?
[注释]①倏忽:极快地,忽然。②花果山:位于江苏连云港境内,据说物成恩德《西游记》即使在此构思写成。③一线天与三元寺俱是花果山的景点。④花果山有一方巨大的砚石,传为上古留下的仙砚。⑤此处即指《西游记》中所写的水连动。⑥据传,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未用完者,曾有遗存花果山境内。
10墟沟写生抒怀五首
一
偷闲一日荡轻帆, 拾贝堆沙学少年。
醉卧长岩君莫笑, 洪波浩浩浪滔天。
二
逐浪追波瀚海边, 遥看舟艇荡云间。
狂飙为问能乘否, 笑捧鲛珠对九天。
三
拄岩观海化春容, 脚下滔滔雪浪生。
任是无边骤雨过, 江山依旧笑春风。
四
风狂雨纵海漫漫, 浪起船高行路难。
它日功成浪里跳②, 白波翻到赤云边。
五
海滨多拾贝,
满地孰为真。
色与形皆妙,
当归慧眼人。
[注释]①《博物志》中有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字织,其眼泪则能出珠。”这里的水珠比作鲛珠。②《水浒传》中的水上英雄张顺,游水术超绝入妙,人送外号“浪里跳”。
11题云梦悠悠
廿载杏壇鬓已秋①, 丹青遐想大江流。
长恨光阴白马去, 胸中云梦寄悠悠。
[注释]①杏坛:原指孔夫子的讲学处,后泛指教师讲坛。
12题云岭迢迢
向来云岭迢迢意, 今日铺毫墨不迟。
自信江山在我手①, 高峰一振紫云衣。
[注释]①江山在我手;即“胸储万壑”之意。
13野水夕照
野水参差落照边, 鸣鸠飞燕古槐前。
欲将田舍浸花气, 十里香薰赤水天。
14挥笔抒怀
杳杳云山千里景, 漻漻烟水映苍穹。
移来四海三秋雨,
泼湿神洲万壑风。
[注释]①杳杳:深暗幽远。②漻漻:形容水深旷貌。
15空水野烟
一蓑风雨钓秋寒, 空水茫茫隔野烟。
闻道静中常自得, 轻舟飞过万重山。
16摹石涛山水有感
不是胸中藏万卷, 谁能笔下涌层云。
自从欣遇清湘后①, 画梦萦萦到石门。
[注释]①清湘:即石涛,这里指石涛的作品。
17云龙秋色
万点残荷碧水头, 每随鸥鸟荡轻舟。
铺毫泼彩不经意, 分得云龙一段秋。
18题野烟归棹
一棹苍茫归野烟, 插天峰碧乱云间。
溪林随处皆图画, 何用别寻方方山。
19泰山写生七首
一
云涛滈汗涌千年①, 铁铸青山不改颜。
翻碧苍龙衔白日, 碐嶒耸入九层天。
二
长松绝巘墨云翻, 冽冽风凌子夜天②。
忽见海心红一点, 斯须霞满万重山。
三
拔地通霄十八盘, 路横北斗到南天。
巃嵸劈出绝崖壁, 风送青云到笔端。
四
五松亭下泻青泉, 云步桥边诗意酣④。
洗虑涤心若有悟, 夕阳回首碧云天。
五
山上雨狂山下晴, 风吹云雾漫孤亭。
南山隐去北山现, 道是无形还有形⑤。
六
巨岩搭作桥,
仙子可吹萧。
望海问青石,
凤鸾飞九霄?
七
依槛望飞泉,
淙淙五月寒。
过桥寻胜地,
倾墨写奇观。
泼彩红云海,
朝元青石仙⑥。
碧霞松溢翠⑦, 日满九重天。
[注释]①滈(hao)汗:高耸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崇山矗矗,龙从巍峨。”④五松亭和云步桥是泰山的两个景点,前者因有五棵老松高入云天而得名,后者因人步其上若在云中而传世。⑤此句指众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变幻多姿。⑥云雾缭绕中露出的青石峰顶向朝见元始天尊的仙列,故称“朝元”——朝元仙仗之意。⑦碧霞寺为泰山光明顶上寺庙。
20春雨
红树绿林春雨生, 烟岚水气有无中。
迢迢溪路因风转, 迷却崖云又几层?
21无限风光
时人周末爱寻青,无限风光丝柳轻。
偶向画桥看翠色,湖中尽是胭脂红。
21
泼墨有感
淡水墨中浓墨添, 千重乔木出孱颜①
挥毫一日全无我, 满意云烟任往还。
[注释]①孱(chan)颜:不齐貌。
23
*山写生八首
一
桃花初至即挥毫① 奇石安排白水桥。
更绘泉声飞涌去, 流云一纸雨萧萧。
二
登山颇似少年狂, 汗洒云峰望八荒②。
百里崎岖入画卷, 九霄风马到天乡。
三
山高万仞出重霄, 踏上天都沐海涛③,
七十二峰堪入画。 腾蛟起凤笔如潮。
四
风云长护清凉台, 罗汉浮天过海来④。
今日方知大涤子⑤。 千峰搜尽妙门开。
五
不信莲花开九重⑥, 每疑曲径上天庭。
光明绝顶松云翠, 一石飞来万壑惊。
六
空际沉沉墨色寒, 胭脂欲动紫云天。
松风遥看朱痕裂, 一点金光动大千。
七
谁织罗绮散晚风, 千山披彩若为容。
相机旋动云毫落, 万象具融奇幻中。
八
人人具道*山险, 吾辈登临若等闲。
揽月摘星举手事, 乘云踏雾壮河山。
[注释]①桃花:指*山脚下的桃花溪,西中有大小岩石,变化多样。②八荒:八方(四方和四偶)远地。杜甫《寄韩谏议注》:“濯足洞庭望八荒。”③天都:*山之天都峰,是*山的主峰。④清凉台:*山著名景点之一,立于台上,眺望远处云峰,有如众多罗汉浮天过海而来。⑤大涤子:即石涛,他十分重视师法造化,曾提出“搜尽奇峰打草稿”。⑥莲花:即莲花峰,据说它是*山的最高峰,状若莲花。
24
蒙山写生五首
一
巨石高岩蔽日月, 老松深树起涛声。
挥毫时已不知我, 我在乾坤万象中。
二
峰迴路转密林风, 过涧攀崖笑语盈。
昂首九天云雾外, 挥毫一写众山青。
三
满园苹果花, 灿灿绕山家。
一望无穷尽, 惊疑落晚霞。
四
苍岩峭壁几枝春, 映入长林灿若金①。
山外已无春踪影, 山中却好色如新。
五
一夜狂风万壑吹, 掀天揭地走春雷。
清晨依旧金光照, 缁燕双双掠水飞②。
[注释]①灿若金:时见几枝迎春花从峭壁缝间斜伸而出,灿然开放。②缁燕:指黑色的燕子。
25
画迎春花
青条带雪缀金英, 绿萼冲寒春意融。
安得东皇驰笔下, 百花千卉共春风。
26
画月季花
四季娟娟韵味浓, 一花才放一花从。
不教闲却世人眼, 道是无心却有情。
27画桃花
东风烂醉簇花团, 映入一溪云锦鲜。
如见鱼郎来探问, 寰中何处不桃源。
28画牡丹
谁人不识百花王, 三月春深倾国香。
翻倒墨池浇翠叶, 倾来脂粉染红妆。
淋漓似得东风意, 窈窕如临西子乡。
不似似之才有韵, 乾坤浩浩紫云翔。
29画荷泽牡丹
万顷红云漫天霞, 层层叠叠到天涯。
良晨泼墨真当勉, 寄写春风无限花。
30写墨牡丹
芳蕊一枝凝碧丛, 不求浓丽不求工。
天然但得氤氲气, 雪魄何须赋紫红①。
[注释]①雪魄:雪的*魄,用以形容牡丹之净洁。欧阳修《白牡丹》:“蟾精雪魄孕云亥,春入香腴一夜开。”
31春色满园
春风春雨洗春颜, 春色春光春满园。
幻出千般红紫色, 欣欣万象尽成篇。
32画兰
风驰雨骤写狂兰, 两叶三花尽自然。
随淡随浓浑不问, 元元妙妙若神仙。
33无意于佳而佳
戏拈秃笔写春风, 叶舞花歌势纵横。
无意与佳佳却至, 花香常共墨香生。
34画兰有感
临案挥毫写楚辞①, 汨罗江水洗繁枝。
谁能求索不知险,
被月高驰定有时。
[注释]①写楚辞:指画兰花。战国时楚国士诗人屈原的楚词作品《离骚》中有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后人便以楚辞《离骚》作为兰花的借代,倪瓒《题郑所南兰》中有句:“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35写春兰有感
清风入砚写春兰, 墨染花香载我船。
我愿追风逐浪去, 香随风浪到千山。山
36题迎春图
春风一载又迎梅, 万壑赤霞传玉杯。
毫楮时时著冰雪, 诗情处处伴云飞。
37梅花写生
和风著雨石头城, 初识幽芳冰雪清①。
燕子磯前逸韵起, 莫愁湖畔暗香生②。
登桥遥望乾坤尽, 穿柳遽思千里行③。
若有梅妻岩下伴, 风饕雪虐运毫轻④。
[注释]①幽芳:指梅花。②燕子与莫愁湖是南京的两处景点。石头城即指南京,故址在南京清凉山,吴孙权时所筑,唐武德时废。③遽思:突然间形成一个想法。④风饕雪虐:指风雪凶厉狂暴。
38画梅
披离老笔苍龙盘①,
倾落丹砂万点寒。
任是西风揭地起,
也传春色到人间。
[注释]①披离:形容笔法纷然纵横,且苍劲有力。
39评诸生梅花作业有感
又增春意几分梅, 佳境渐臻横玉吹。
屈铁苍龙体应古, 短戟长剑势能回①。
花层切记均疏密, 枝叠当毋滞死羸②。
试写湖东千万树, 风梳雨洗自芳菲。
[注释]①短长剑:指画梅枝应长如剑`短似。势能回:指画梅笔法应以书入画,无往而不回。②羸:瘦弱。死羸:是笔法中所应避免的死极无力的毛病。
40画竹
岁寒持节不踌躇, 啸雪吟风入画图。
遥望渭川三万顷①,琅琊笔舞拟龙株②。
[注释]①渭川:即渭水,水滨多竹,故常以代竹。②琅琊:山东胶南琅琊台石刻,传为李斯所书,这里指以篆笔法入画,吴昌硕曾有画兰诗云:“临抚石鼓琅琊笔,为幽兰一写真。”龙株:即竹,古人常以龙比竹。
41秋竹图
墨君云友写湘江①, 淡影微风秋思长。
斜月一窗留翠梦,
老龙邀我入苍茫。
[注释]①湘江多竹,借指产竹地。②老龙:指竹。
42画竹有感
淇澳清风一砚秋①, 花汀翠雨入琴幽。
横空欲得峥嵘气,
金错刀横月满丘②。
[注释]①淇澳:《诗·卫风》诗篇名,其中有句:“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淇:在河南省北部,奥(澳):河岸弯曲的地方。②金错刀:书画中的一种笔法。《宣和画谱》中说:“李氏(南方后主李煜)能文善书画。书作颤笔寥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唐希雅初学李氏之金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43夜作墨竹有感
入法时难化更难,
意生笔后趣娟娟。
和调峰杪*神运①, 变动天机心手连。
思并情驰势放荡, 竹同人化韵回沿②。
龙吟凤舞春雷动, 潇洒翻飞出碧园。
[注释]①峰杪:指笔锋。②回沿:形容韵味象水一流动回环。
44作画有感
造物无心人有心, 千年画境总求新。
南华梦到方成妙① 蝶我双飞才入神②。
[注释]①南华:《南华经》,即《庄子》。②《庄子》:“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人化为蝶,蝶我双飞,此指“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45画蝴蝶鸳鸯
彩翅翻香穿紫红, 春花如蝶亦随风。
溪边更写鸳鸯鸟, 挥笔时时若梦中。
46画燕
写来双燕舞晴空, 千尺柔条金缕风。
最是多情皎月里, 花前叶后喃喃声。
47画菊有感
不拜前人不逐流, 飞毫一任写清秋。
推究千古晦明事, 自爱胸中菊水洲。
48冬日写菊
冬风今岁似春风, 大雪已经湖未封。
一夜淅淅不寐雨, *花朝看更分明。
49画荷花
凉风袭袭挥毫忙, 倾墨三池写梦乡。
最爱湖心弄一叶, 冰华挹露品清香①。
[注释]①冰花:冰花,形容莲花的冰清玉洁。挹露:酌取露水,这里指露水沾湿了荷花。
50画荷有感
婷婷一茎写芳年, 风醉烟轻碧水连。
无限能容有限里。 片花只叶亦三千。
51画白荷花
西池亭榭玉芙蓉, 烟水空朦淡月风。
今夜偏知诗兴暖,
心花当共墨花生。
52画睡莲
一溪香韵玉花尊, 衔日映红盛白云。
飒飒晨风桥下过, 清香飞到画中人。
53看月中梨花
花气侵人酒未消, 楼中望见梨花娇。
不知香伴娟娟月, 流到南湖第几桥。
54山茶喜鹊图
烂红如火遍山崖, 雪积冰层万点葩。
唯有缁灵报喜至①,春光浮动到千家。
[注释]①缁灵:即喜鹊。《开元天宝遗事》中有云:“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55美人蕉
层层碧叶著罗裙, 仙子摇风涤紫尘。
放笔点来红艳色, 美人曾度几千春。
56雁来红
曾是牡丹三月暮, 繁华瞬息已无存。
何如此草红颜住, 化作丹霞更胜春①。
[注释]①雁来红又名老来少`老少年,至秋季,叶子变得鲜红,远看一片,有如丹霞。
57画荔枝
离离朱实赤云天①, 香沁乍疑琼液鲜。
何日岭南明月夜,
与君同摘水晶寒。
[注释]①离离:指果实分披繁茂的样子。
58画孔雀
何事灵禽降水滨①, 一身文彩半天云。
墨分浓淡无穷色,
也写金花烂漫春②。
[注释]①灵禽:指孔雀。②金花:孔雀开屏时,尾部的金花交相辉映。
59画八哥
八哥能学人间语,
一举成名天下知。
松下幽情兰竹会,
轻声细语月明时。
60画鹰
蓝天碧海一雄鹰, 飞越青云又几重。
万里诸峰浮浩荡, 凌霄直上击苍穹。
61葡萄
一筐玄玉绿云中, 曾使参差画梦生。
朱墨倾盘写翠帐, 三千珠露舞玲珑。
62画玉兰花
湖光清影漫天霜, 一树银花一树香。
有意春风偏放纵, 特翻疏柳也轻狂。
63画蝴蝶花
晓风寒露淡如烟, 起舞翩翩绿水前。
只恐一朝随蝶去, 云山之外更云山。
64题画松柏
雪霽暮山寒, 风吹白絮天。
万花皆寂寞, 松柏独红颜。
65画紫藤
铁铸铜浇古艳花, 叶青云漫绕山家。
长空作纸溪为砚, 我染春风醉紫霞。
66画水仙
春风带雨翠云寒, 烂漫玉肌香正酣。
何事笔端偏有意, 更添新燕舞翩翩。
67画芭蕉
山泉坐爱映红崖, 几处芭蕉初著花。
造化不知缘底事, 都将美色付诗家。
68画紫薇花
谁道花无百日红①,紫霞烂漫至秋风。
云龙湖畔层层染, 深浅全融碧水中。
[注释]①紫薇花又名满堂红`百日红,属落叶小乔木,花期较长,从夏至秋,约百日有余。
69骆驼
天封地冻卧冰寒, 雪挂珠连眉宇间。
观照凝神银世界, 茫茫大象万重山。
70百花图
日日看花不厌花, 花开花落遍天涯。
我今挥彩百花艳, 无尽花开到万家。
71新年赠诸学子
学海无涯千岁竞, 芸芸学子驭风行①。
新年当有惊人举, 踏破层澜万里程。
[注释]①芸芸:亦作云云,众多貌。《老子》:“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72学画有感
千锤百炼驭龙行,一点觉心天地通。
阅尽苍茫三万境,毫端始有风雷惊。
73师古有感
临摹岂可囿形迹①,会意通神始转奇。
大化无方贵在悟②,骋毫驰墨尽天机。
[注释]①囿:拘泥局限的意思。②《周易·系辞上》中有云:“神无方而易无体。”这说明世界万物生生不已的变化是无常方的,也是无定体的,故此须要悟。
74晨起作画有感
晨风初至意苍苍,点石行云笔若狂。
神轶山川松柏翠①心容天地竹梅香。
朝辉荡荡播琴韵,江岭荫荫谱乐章。
墨沈倾来一画尽,无声诗里颂春光。
[注释]①轶:本义为后车超前车,引申为超越。
历代画论
唐前
《古画品录》谢赫
《画山水序》(南朝宋)宗炳《画云台山记》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顾恺之《叙画》(南北朝宋)王微《续画品》(南朝陈)姚最
《续画品》(南朝陈姚最)臆解张新龙
唐宋
《宝章待访录》(宋)米芾
《寳晋英光集》米芾
《笔法记》(五代)荆浩
《德隅斋画品》(宋)李廌
《洞天清录》(宋)赵希鹄
《翰林志》(唐)李肇
《後画录》(唐)僧彦悰
《画继》(宋)邓椿
《画山水赋》?(五代)荆浩
《画山水诀》(摘抄)(宋)李澄叟
《画说》(五代)荆浩
《畫墁錄》(宋)張舜民
《*筌竹赞序》(宋)李宗谔
《兰亭始末记》(唐)何延之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林泉高致集》(宋)郭思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山水节要》(五代)荆浩
《山水论》《山水决》(唐)王维
《山水训》(宋)郭熙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虛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宣和画谱》宋·无名氏
《益州名画录》(宋)*休复
《韵语阳秋》论书画一卷(宋)葛立方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元明
《画禅室随笔》(卷一)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卷二)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卷三)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卷四)董其昌《画尘》(摘抄)(明)沈灏撰《画继补遗》(元)庄肃
《画鉴》(摘抄)元·汤垕
《画说》(摘抄)(明)莫是龙撰
《画引》(摘抄)(明)顾凝远
《画原》(摘抄)明-宋濂
《画竹谱》(摘抄)(元)李衎
《绘画微言》(摘抄)(明)唐志契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六如画谱》唐寅
《清秘藏》(明)张应文
《书法要录·写梅》(明)沈襄
《四友斋画论》画论部分(明)何良俊《天形道貌·论画人物》(明)周履靖《写山水诀》(元)*公望
《写像秘诀》(摘抄)(元)王绎
《燕闲清赏笺·论画》(摘抄)(明)高濂
《寓意编》明都穆
《竹嬾论画》(摘抄)(明)李日华
清代
《板桥题画兰竹》(摘抄)(清)郑燮
《传神秘要》清蒋骥
《东庄论画》(摘抄)(清)王昱
《读画纪闻》(清)蒋骥撰
《读画闲评》(清)俞蛟
《读画纪闻》(清)蒋骥撰
《东庄论画》(摘抄)(清)王昱
《二十四画品》清*钺
《过云庐论画》(摘抄)(清)范玑
《好古堂家藏书画记》(清)姚际恒
《画耕偶录·论画》(清)邵梅臣撰
《龚贤论画》(摘抄)清龚贤
《画筌(附书筏)》清·笪重光
《画筌析览》(清)汤贻汾
《画说》(摘抄)(清)华翼纶
《画谭》(摘抄)(清)张式
《画学心法问答》(摘抄)(清)布颜图
《绘事发微》(清)唐岱
《绛云楼题跋》(清)钱谦益《芥舟学画编》清沈宗骞《论画十则》清王原祁《梦幻居画学简明》清郑绩
《明画录》清徐沁
《南田画跋》清恽格
《南宗抉秘》(清)华琳
《浦山论画》(摘抄)(清)张庚
《山静居画论》(清)方薰
《苦瓜和尚画语录》清石涛
《山南论画》(清)王学浩
《山水画式》(摘抄)清·费汉源
《石村画诀》(摘抄)(清)孔衍栻
《书画涉笔》(清)陈撰
《松壶画忆·上卷》(清)钱杜
《天下有山堂画艺》(摘抄)(清)汪之元
《溪山卧游录》(清)盛大士
《习苦斋题画》(摘抄)戴熙
《小蓬莱阁画鉴》(摘抄)(清)李修易
《写真秘诀》(摘抄)(清)丁皋《写竹杂记》(摘抄)(清)蒋和
《小山画谱》(国朝)邹一桂
《学画杂论》(摘抄)(清)蒋和《扬州画舫录》(清)李斗
《养素居画学钩深》(摘抄)(清)董棨
《颐园论画》(清)松年
《玉台画史别录》(清)汤漱玉
《指头画说》(清)高秉
《醉苏斋画诀》(摘抄)(清)戴以恒
近代
《陈子庄谈艺录》陈滞冬
《觀畫答客問》傅雷
《何海霞刍议用笔》
《画引》(郑褧裳)
《*宾虹画语集萃》
《*永玉书画题跋辑录》
《李可染谈艺录?上》
《李可染谈艺录?下》
《陆俨少论画学》
《潘天寿画谈随笔之:用笔、用墨、用色》
《齐白石画语录》
《山水画刍议》陆俨少
《沈耀初画论》
《石壶论画语要?上》陈子庄
《石壶论画语要?中》陈子庄
《石壶论画语要?下》陈子庄
《石屋余渖》论书画(民国)马叙伦
《吴冠中画语录》
《吴湖帆画论》
《徐志兴论画题画诗三百首?上》《徐志兴论画题画诗三百首?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