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月十二讲
(一)嗦啰嗹,从四月初一起鼓声到五月初五日凌晨,深沪各个自然村也有嗦啰嗹,好比沪江宝泉庵、后山妈祖宫、西安宫等宫庙也会配合东垵真武行宫的嗦啰嗹,相互呼应,热闹非常,它游行于五澳各角落,驱除五*疬疴。
(二)插艾草,招紫气,驱瘟神,迎百福,除万疴。各家各户都会自觉把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框、门楣上。
(三)贴*联(*符),把有关纪念屈原及驱邪迎新的诗句或咒语,以对联及咒符形式,用红笔写在*纸上,贴于门上。这种风俗在民国初尚且盛行,到后来逐渐消声,当今已匿迹了。
(四)烧苍术、蝉退、蒲*竹,现在只烧苍术。即在近己时(十点多钟),把苍术、蝉退放在“风炉”内的木炭上生火焚烧起烟,使浓烟飘到厝内各个角落,驱除瘟疴五*之瘴气。
(五)洒雄*酒。取药雄*少许用白酒冲调,近午时抹鼻,用艾草酒喷厝前厝后,室内庭外各个角落,可驱除蛇*、蜈蚣、*蜴等害虫。
(六)孩童点雄*,穿新衣过端午节,幼童手脚还要加上用五色线搓成的脚链、手链,此后,需待七月初七七娘妈生日方可解下来,幼童便可享受到平日难得的敬神鸡蛋,可望能一生五色光彩,平安长大。
(七)五月节有“五*节”之说,除插艾、雄*酒等外,还用苦草水洗身,苦草连根洗净,临正中午时取个水盆,放入苦草后任日晒。此法为取天地日月之精华,值正午时给孩子沐浴,可望在夏秋酷热季节不生疮疥,不生头发角,不并发暑邪,其作用不可低量。
(八)五月初五日晒书,晒衣裳。这日称是五*日,诸*交集,老人教诲,切切谨记:在节气的前后三天,要养神纳气不可房事。
(九)五月节要取日月天地之气,制药备用,取仙楂、藿香、防风、小茴、大茴、扁豆、香付、木香、丁香、生姜、盐等放入锅中,生火炉于露天炒制至干后,取出封存备用,可治腹胀,消化不良呕吐之症。
(十)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是闽南人的一年五个节的第二个节(清明节五月节,七月半*节,冬至冬节,年兜大节),上供品祭先祖。
(十一)深沪地处海边,五月初五这日下午要摇白龙船,挠龙船,随着水时的限制,每年的龙船赛只有二至三次的比赛就结束,后来因比赛产生纠纷,只得停止活动,至今有四十几年之久。
(十二)讲长讲短,讲吃煞尾。煎?是深沪人爱吃的一种面粉制品,把面粉和糖水,调至糊状,在铁锅中倒入食油,放入小许面糊酱以文火烤至赤熟即成;还有卷润饼,即以面粉制作的薄皮,形如月圆,直径六七寸。把烤焙好的海苔,炒好的菜脯条、豆芽、萝卜、肉条、蛋条、花生仁、虾仁蒜瓣等大什烩的食品集成,用烤好的润饼皮一捲,便是一卷。此二种佳肴备齐后,待“补天”敬祖后便可食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外省人来泉州打工者,也把他们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带到深沪,更增添了节日的色彩。
二、深沪扒龙船
蔡荣锭
记得小时候一年中最高兴两个节日就是春节和端午节,因为都有好吃的和新衣服穿。每年五月初五早上大人们忙着插艾叶、烧蝉蜕、煎?敬祖,孩子们急不可待换起新衣裳,涂抹雄*,缠五色丝,穿街走巷炫耀新衣。
吃过午饭由大人带着到宫仔口或东垵山看摇白龙船。深沪龙船较为简单,即用渔业作业船,如“钓白船”或“宽头仔”因船身全部刷白,刻有龙眼,故称“摇白龙船”“桡白龙船”。由五澳各大队或生产队组织进行比赛,组织者在端午节前在村界上竖旗,以告五澳参赛者提前来报名,便于安排开赛。四月末开始操练,随后各代表队在东垵宫口、后山妈祖宫口、西垵水仙尊王宫口等竖有挂着破鲎勺,有的挂有扫帚头表示参赛。因以前的的比赛条件有限和随着退潮的限制,有时同时到达不分胜负就要重新比赛,但潮水不作美只能来年再赛。所以就会有挂破鲎勺表示不服气,有机会定要拼个输赢。有的挂扫帚头说风凉话,比喻对方一扫就倒,不堪一击。比赛地点在摇鼓屿到沪西南角,有时在港阜顶西宫,每船11人,1掌舵,两边各5人。
是日海上赛船锣鼓喧天,彩旗飘扬,男女老少齐集于土埕上、沙滩上、棧道上、石板屋上助威喝彩,小伙子们使出平时锻炼的技术,和着节奏的呐喊,操起桡刀奋力向前冲向终点,体现出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场面热闹非凡,一片欢乐节日的氛围。45年前由于比赛设备简陋,判断失误引起误会而不欢而散,随后一场海难使五澳民众停止该项活动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深沪的渔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木帆船、舢板已改为铁壳船和玻璃钢船,生产力大大的提高,群众的生活富裕,文体活动也丰富多彩。但是受到世俗观念的影响,五月节扒龙船活动只能在老一辈人的嘴里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变化很大,相信这些传统习俗,应该弘扬并一直传承,作为民族传统节日的端午节,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而文化的魅力与民族精神也在快乐日里延续并传播。
(图片说明:以前的嗦啰嗹迎龙王转变为岸上扒龙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