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论语线上共读46
TUhjnbcbe - 2021/6/22 12:30:00
时间:01年4月7日晚上0:00-:00

主持:不眠

书记员:小西

一干书友:Frida、闲人、桑杰、小西、二公子、不眠、水仙、Rainy、玛丽莲、图图、胡子

共听音频:靳大成·论语通读(上部)48

孔子的饮食习惯

共读内容:

10.6君子不以绀緅(gàn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zhěn)絺绤(chīxì),必表而出之。缁(zī)衣,羔裘;素衣,麑(ní)裘;*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服而朝。

10.7齐(斋),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食不厌精,脍(kuài)不厌细。食饐(yì)而餲(ài),鱼馁(něi)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xiù)恶,不食。失饪(rèn),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饩xì)。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10食不语,寝不言。

10.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斋)如也。

10.1席不正,不坐。

草长莺飞,山花烂漫,我们在最美的季节,又一次进入了《论语》共读的美好时刻,主持人也非常用心,书会开始前几天就已经抛出两个问题给大家思考:

1.“乡*篇”通篇所说的都是各种各样的礼仪规范(包括仪态、服饰、饮食等等),在这里以这样一种形式结束《论语》的上半部,为何呢?大家有何理解?

.结合思考题:你今天怎么看“食不语,寝不言”?孔子生活中的“八不食”,是不是太过讲究了呢?——来谈你的日常生活是否也注重穿衣和饮食?

而且,主持人在书会进行当中,针对每个人发言后还会继续提些小问题,还挺有趣的,整个主持的过程和节奏把握感觉到不眠还是花了不少心思的,赞叹!

下面请看大家精彩纷呈的感悟:

首先是胡子班长,他虽然工作很忙,今天没有参加线上讨论,但是学习可是一点也不含糊的,早早就发来了书面感悟:“礼”与“食不语寝不言”,我理解,就是“本”与“末”的关系。“乡*篇”内所说的各种礼仪规范,通俗来讲,就是“礼”这种理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放在《论语》上半部的结尾,有点像“举例说明”。

在一期《奇葩说》里,高晓松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大意是,一个人应当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一个年轻人,在自己想去玩想去自由发展时,跟父母说“我要独立”,倡导西方价值观,而在跟父母要钱时又说“家庭观念”,倡导东方“家族”价值观,就是耍流氓了。

理解“食不语寝不言”,如果只是看这个形式,而不是通过这个形式去理解“礼”这个价值观念,就是耍流氓了,是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在论语中,“食不语寝不言”,既是“礼”这种价值观念的一个案例,也有那个时代特定的文化背景的色彩。要生搬硬套这个形式,放在今天的所谓“国学教育”中,只能教坏,不能教育。所以,“食不语寝不言”要和“礼”放在一起去理解,而理解的重点应当是“礼”,而不是“食不语寝不言”。要理解的是“礼”,是“礼”的价值观念对工作生活、日常行为的指导性,理解的是“一以贯之的价值观“——在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下,“食不语寝不言”是一个以“礼”为核心价值观的修行者的修行行为,那么,今天,你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践行你的核心价值观,你的修行行为又是什么?你的修行行为是否能做到“一言一行一衣一履,都体现你的价值观,都不与你的价值观相悖?”

《司马法》中讲兵法,有这么一句话:大善为本,其次为末。执略守微,本末惟权。唯有做到“执略守微,本末惟权”,才是一个内外和谐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这次线上书会第一位被主持人隆重请出的是桑杰,作为今天书会到场唯一的“*代表”,他也是当仁不让、侃侃而谈,他说道:10.6,这节比较长,主要讲穿衣打扮的注意事项,年后的今天,衣服材质和生活中衣着的审美变化很大,在这节里,他的收获是:衣着打扮在不同场合中要有所讲究,正规场合穿得端庄一些;看病、祭祖要穿素色一点;个性化的衣着,适合在业余私人活动的范围内。靳大成老师所说,孔子当年人的审美也很讲究,还讲究颜色,自古以来就有象征的意义,我们对颜色的意义也应该有所了解。

10.7,在这里,他有个感想就是伊斯兰教的斋戒月,是公历的十一月初开始,规定日出之后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直到日落,意义在于穆斯林禁食赎罪,克制私欲,饥饿而生发对贫困阶层救济的善心,不是清清肠胃这么简单,与我们中国人说的辟谷不一样。孔子还教育我们斋戒的衣着饮食、睡觉要注意的事项。

10.8和10.11可以联系在一起,这两段话是反映孔子对饮食卫生很注意,也注重礼节,饮食中的礼节如割不正不吃,里面第一句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成为今天对饮食评价的经典。另一方面,我认为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物质应该是丰盛的。

10.9,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祭祀用新鲜肉,不能用隔夜的肉,第二层意思是分到祭肉超过三天就不能吃了。

10.10,“食不语、寝不言”,这是靳大成老师今天的思考题,我感觉到这句话是对的,是个基本的标准,这个标准有它的合理性,但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可以灵活一些,可以说话,但是不影响别人作为前提。此外,今天思考题还有对"八不食"的理解,我想是从食物对身体健康影响来界定的,八种情况不食是合理合情的,但生活中物质条件差的人们没条件讲究太多了,只是孔子对食物的一个标准罢了。

10.1,"席不正,不坐”,席子摆放的不端正不坐,联想到今时今日我们吃饭时碗筷的摆放、座位的设定、主客人入座、酒水的摆设、迎来送往、主赔客赔、餐前餐中餐后等,都是有所讲究。

紧接着是二公子:最近我们学习《乡*》篇都是在学习很多礼仪的细节,比如说10.6讲了衣服的礼制,礼的特点是有区分,区分出了等级秩序,上下左右、尊卑贵贱,甚至连色彩都是有划分的,有一些颜色是不能用的。这样事无巨细的去规定了人们的举止行为,从一定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理解说近代为什么会批孔,因为这样对人们太过于束缚了。但是我还是赞同要遵守礼仪的,在适当的场合做适当的事情,适当的着装得体的言行,特别是在工作的场合或者是公共的场合,在家里可以相对随性。

今天对于10.10“食不语,寝不言”这样的传统习俗,每个家庭执行还是不太一样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现代社会里,吃饭,在公共场合其实它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在家里的晚餐也是一个交流的场所。

食不语,寝不言在我的家里,我家公对这些传统习俗还是比较注重,他经常会提。我们家还有一个规则,就是每餐吃饭的时候老人要先动筷,其他人才可以动筷开吃。我们家在餐桌上还是会有些交谈,因为觉得晚餐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亲子时光。

然后是Frida:论语《乡*篇》记录了许多礼的规范,例如:从10.记录了孔子做官时,面对同事及君上的状态。儒家强调与人相处要考虑三点:

第一,内心感受要真诚,需要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谁,与谁来往,自己的角色为何。

第二,对方的期许要沟通,与谁来往,对方对我有什么要求。

第三,社会规范要遵守。孔子对国君特别尊重。

另外,礼的传承上,如吃的方面,10.8这篇可看到日本人发挥的很极致,例如,家庭料理的风格,需讲求新鲜,当季的食材;极简的菜色不需要非常丰盛,但要精致符合营养,尤其在颜色搭配上要能引起食欲;另外极致的风格,也从小碟小菜的排列分餐中可以看到。孔子并不是什么都不吃,或要吃的很精致,但吃这方面,孔子还是重视养生,以健康为主。

士心:“乡*篇”主要介绍孔子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衣、食、住、行方面的行为举止和礼仪仪容,类似于《中学生守则》,《职员行为规范》等规范性的程式。

尽管年代久远,其中有很多饮食穿着方面的标准,至今看来还有其科学合理性,比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八不食”等,符合现代人的卫生标准。然而,结合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乡*篇”里谈到的各类行为规范对物质条件的要求比较高,绝大多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老百姓显然是做不到的。从这方面看,儒学被后人诟病不体谅老百姓疾苦,这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于“食不语,寝不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家人、朋友、合作伙伴常常选择聚餐作为联系感情、交流心得以及洽谈生意的重要方式。倘若严格地按照“食不语”的标准,不但不符合现代的生活习惯,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当然,在餐桌上高谈阔论等不遵守餐桌礼仪和饮食卫生的行为也不为人倡导。

闲人:闲人和书友们分享了论语10.6-10.1的原文理解内容,再针对:“不时,不食”分享了自己对食物的养生心得,根据各人不同身体条件对食物的健康选择,食物尽可能按季节食用,取其新鲜,不做过度加工或存放太久不新鲜的不吃,并能囊括五色蔬食取其不同功效和营养平衡。对“食不语,寝不言”诠释了自己的感受,在现代的交流环境下,边吃边交谈也是一种人际交际的需要,只要嘴里没有食物,防止被呛着,并且不要讲话时口水到处飞溅。对“席不正,不坐”的“正”做了理解说明,“正”包括层数,名位、礼数、流程安排,也有“整洁、平整”之义。

Rainy:1.结合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乡*篇做为结束《论语》的上半部。《论语》中心思想是礼,前面大部分章节是论述孔子对于礼的知识,理解,要求,在《乡*》中以具体的礼的形式来指导我们衣食住行,让礼的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得于贯彻执行。

.我的原生家庭不注重祭祀等仪式,所以这块礼仪的教育我是缺失的。也不是很注重着装,父母从小教育我们着装只要干净朴素就好。但家里很注重日常饮食的卫生和营养搭配,孔子所提的八不食,我们基本都是执行的,对健康的珍视,对人生的热爱都体现在吃上了。同时也注重餐桌礼仪,例如上桌前,要父母长辈上桌才能动筷;不能用筷子敲碗,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菜品等等。

3.10.1席不正,不就坐。正位,从身体结构来看,正位是很重要的自我察觉,关节正位,才不会让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正位才会让我们的呼吸顺畅,不压迫。正能量的思维,也让我们更加积极向上,正气凛然。

玛丽莲: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书友们从饮食养生旳角度来分析有道理。我看到有另外一种解释:这个厌是厌足的意思,即不因为饭食和肉做得精细就不知饱足。孔子前有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何以忽又讲究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呢?依此解可一以贯之。

水仙:此次乡*篇如果不是和大家一起读,我是读不下去,感觉很繁琐。

以前对孔子有个笼统的印象,觉得孔子很飘,但现在看来他繁琐礼数背后是有脉络可循的;另外,我们看完这篇结合时代背景来看,应该那时物质不丰富,供应也比较稀缺。所以孔子这些讲究的行为是否是浪费还是得瑟,其实还是很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礼的背后是什么?礼的形式是一种延申,所以我们不能就形式谈论形式。

比如说食不语寝不言,我们今人觉得吃饭是交流的机会,当然除了工作应酬之外,那是否饭桌上交流一定是深入有效的?吃饭到底是提供的相聚的机会还是吃饭好好吃饭。

反过来,食不语寝不言就一定是个束缚或者说必须与时俱进吗?也许也未必。

食不语背后是养生,是一种对天地对食物的敬畏,所以我们要不要用形式去否定形式?

包括席不正,不坐,是一种傲慢还是恭敬?席正和不正代表什么?总之要理解背后深意,不以形式论形式。

最后是小西:我今天主要回答主持人的问题,“食不语,寝不言”,我本人是没有做到的,我觉得在饭桌上的确不适合做一些破坏食欲和吃饭氛围的一些话题或者讨论,但是有一些轻松愉快的交谈是不是也可以?

现代人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特别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睡前的沟通交流也是比较多见的,也是增加亲子和夫妻感情的一个重要时间段吧?

如今,吃饭时不交流,睡觉前不交流,那每天剩下能交流的时间也不多了吧?

当然,吃饭的时候不说话,有利于消化,睡觉前不说话确实比较利于快速入眠,都是比较利于养生的,但是,现代人还是不能完全做到的。

穿衣和饮食对于我来说,穿衣我觉得首先要适应场合和环境以及功能的需要,在什么样的场合就穿合适什么场合的服装,也就是要得体,然后就是舒适,美观大方,这就是我对服装的选择。

饮食,我就是比较喜欢美食,喜欢吃好多好吃的东西,反而对健康饮食还注意的不够,以后要多注意。简单,适量,健康、不浪费。

结语:不读圣贤经书,就不会明白事理,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是一种潜移默化,它能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悄悄地对你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所以,无论有多忙,逃离浮躁的世界一段时间,一杯茶,一本书,去好好感受书籍给你带来一点一点的蜕变,去尽情享受每周三书会给你带来的放松和快乐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语线上共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