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墓葬,是古代社会的人们告别现实生活后,在“另一个世界”安置躯体、寄托*灵的场所。古人相信灵*不灭,所以视死如生,去世后都重视墓葬的营建,因此,墓葬聚集了更多的古代信息,反应着某一个时段古人的思想理念、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丧葬制度等等。可以说,一座墓葬,就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因而,对古代墓葬的研究,也被称之为是解开古代历史的“金钥匙”。
相信大多拜读过南派三叔所撰写的《盗墓笔记》系列的读者,一定对古人的墓葬很感兴趣,但是也仅仅是对盗墓,或者墓洞里发生的事感兴趣,并不是真的对古文化感兴趣,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那些存在于赤峰的辽代墓葬。人猪合葬居室墓
辽王朝是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多民族国家,存国二百多年,先后建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位于赤峰市宁城县铁匠营子乡)、东京辽阳府(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南京幽州府(后改名析津府,位于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位于山西大同市),并在北方建起了很多州城。契丹族在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取汉族及周边民族文化的精华,丰富和发展了契丹文化,创造了富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辽文化。因此,辽文化以其多样性和创造性,成为北方草原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及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仕女图(寄锦图)
据史料记载,契丹人早期采取陈尸三年焚骨的葬俗。辽建国后,葬俗发生了变化,吸收了唐宋时期北方地区汉族中流行的墓葬制度,并结合自己的民族习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墓葬制度。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年)至辽天祚帝保大五年(年)辽亡为止,在辽阔的辽代疆域内发现了众多契丹族和汉族的墓葬。天井西壁出行图赤峰是辽代发源崛起并发展壮大的摇篮,因此,通过研究赤峰的辽墓,就可以让我们对辽代墓葬制度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辽代墓葬,数量众多,发掘清理的数以千计,出土各类文物数以万计。按照民族而论的话,包括契丹族和汉族两大系列,同样也有一些族属不名的墓葬。契丹人的墓葬分为皇陵墓、大贵族墓、一般贵族墓和平民墓等。这些墓葬在选址、结构、墓园、墓仪和尸体下葬、葬式及其随葬品、墓志等方面,都具有浓烈的民族特点。而辽代汉族墓葬,可分为贵族官员墓、平民百姓墓及僧侣墓等类。一般葬俗、葬制、殉葬品等习俗与契丹人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汉族墓内往往有墓志或是在葬具上铭刻、墨书题记,铭记死者形式及埋葬时间。辽代帝陵——辽圣宗永庆陵
辽传九帝,共建皇陵五处,赤峰有三处帝陵,葬六帝,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境内,包括辽太祖祖陵,辽太宗和辽穆宗的怀陵,辽圣宗、辽兴宗和辽道宗的庆陵。由于历史上的多次盗掘和破坏,年日本学者只在永庆陵(东陵)发现了壁画和少量的随葬品。根据当时了解及近年调查材料可知,永庆陵地上建筑遗迹包括有木构神门、石围墙、神道和祭祀场所等。庆云山陵墓分布图永庆陵位于陵园的最佳位置,居于庆云山三峰之中峰之下,左右两峰俨然如天然侍卫守护。山下筑有通往陵园的神道,山脚筑有陵门。从陵门至陵墓有长米、宽3米的神道,神道两侧有望仙殿、御荣殿等建筑遗址。东陵墓道长22米,由7个墓室组成。永庆陵中室四季山水花鸟图
墓室中绘有壁画,墓道绘有驼车、旗鼓、出行场景;前室及其两耳室绘有真人大小的官吏、契丹人物和近侍,人物排列有序,形态不一;中室绘有四季山水画;苍穹顶下部四周饰有砖砌仿木构的横梁和斗拱。永庆陵中室西南壁四季山水的部分画面
契丹贵族墓——耶律羽之家族墓地殉葬车
契丹贵族墓园的选址讲究风水,多在山谷之中。墓室因建造时间不同,形状也有方、圆、六面、八面形多种,大多为多室。墓室的建筑材料上,有琉璃砖、青砖、石等。葬具有木质棺椁和石棺、椁等。随葬品中多民族特色的陶瓷器和北宋景德镇、定窑、越窑等精美瓷器及金银器、水晶、琥珀等。耶律羽之墓地位置示意图
朝克图山西端异峰突起,峰顶有一巨大裂带,当地人称之为“裂缝山”,山东南阳坡三面环山,东丹国左大相耶律羽之的墓即坐落在坡南。墓葬为砖石结构,由墓道、门庭、墓门、甬道、东西耳室和主室组成。深10.41米、全长32.5米。墓室里有大量的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器、丝织品等。年9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发掘耶律羽之家族墓地时,在距离耶律羽之墓约米的地方,发现大型殉葬车一辆。殉葬车室
耶律羽之墓是至今赤峰地区发现的早期没被盗掘级别最高的辽代墓葬。耶律羽之墓规模宏大,结构精细考究,墓室以琉璃砖为建筑材料,坚固美观,这种四壁生辉的设计在众多辽墓中堪称一绝。室内装饰壁画与彩绘形象逼真,画技高超,亦是罕见的辽早期绘画佳作。随葬品做工精湛,许多文物在工艺和造型上都是极具特色。墓志中所提到的种种,更是有助于后人对文献史实的勘补。辽代汉人墓——辽韩匡嗣家族墓地
在契丹的发展过程中汉人功不可没,如韩氏家族的契丹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辽代社会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他们手握大权,对辽代的内*外交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斡鲁朵、投下州,使许多契丹贵族望尘莫及。对辽代社会而言,韩氏家族的转变与融入坚定了大批优秀汉族知识分子及其家族为统治者服务的决心,有利于*权的稳定,也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榜样。由于营建墓园本来属于契丹吸收汉文化后出现的,所以,辽代汉人墓与契丹贵族墓在形制上风格相同,甚至在葬俗上也很接近。韩匡嗣墓男女石俑
韩匡嗣墓为砖构多室墓,全长48.46米。由墓道、天井、墓门、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后室前甬道、主室及外排水系统组成。墓道两壁石砌,天井砖砌,上抹白灰,形似庭院,平面长方形,天井门正上方填土中发现并排而立的男女石俑。由于墓葬多次被盗破坏严重,葬制不清楚。根据墓志记载该墓为夫妻合葬。残存的瓷器、铜器、铁器、骨器、佩饰等均保留不多,该墓的发现对研究辽代汉人风土人情、衣冠制度、文化民俗等提供了难得的资料。辽代僧侣墓葬——辽代鲜演墓
辽代佛教盛行,二百余年间,出家为僧尼者难以计数。辽代建有大批的寺庙和塔,在辽上京、辽中京城内都建有庙宇和塔,对佛事的重视程度不容小觑。僧尼的墓葬遍布赤峰各地,但集中的地方主要在辽上京和辽中京周围。
木雕真容偶像鲜演墓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砖厂北山,在辽中京城址北3公里处,年发现,墓葬早期被盗,在墓室淤土中发现开龙寺僧鲜演墓碑一方,碑座一个。从墓志记载中了解到他是辽代晚期的佛学大师,从鲜演墓碑上可看到他兼通经、律、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当时享有盛誉。碑文记述了鲜演自幼受母亲教养,后又拜同乡太师、大师,在开龙寺出家为僧,接受佛教教育。鲜演以弱龄少年,“试经具戒,擢为第一”。后为游方寻师,求学于白霫(宁城)和幽燕(北京)。他撰有《华严悬谈抉择》六卷,他的这部阐扬唐代名僧澄观学说的著作,曾经传入高丽和日本,先后收入两国所编《大藏经》之中。辽文化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作为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辽文化所开启的风气在赤峰地区较为娴熟,“窥一斑而知全貌”,赤峰地区的辽代墓葬就是一把解读辽代历史的“金钥匙”。您若在〔林西在线〕有任何需要我们的地方,随时可以联系我们
客服小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