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发现一个规律,越是不懂茶的人,喝茶时越大胆。
之前还收到这样的留言分享。
“老岩茶没有保质期,放一百年以上都能喝,之前在南平就有幸喝过茶农祖上用木箱存下来的,清朝末年的老茶碎,都是过去老工艺做得足火,够耐放,喝下两杯后,感觉出差着凉的轻感冒症状立马好了……”
字里行间,将喝茶功效传得神乎其神。
但麻花对这件事,深深存疑。
这么离奇的清朝古董茶,真实性很低。
且不说,现在很多武夷山当地茶农,祖上未必做茶。
光是用木箱存茶,能存上百年之久,也够传奇了。
没有抽湿机去潮,没有严格密封,老式木箱还容易透气。
先不说存茶上百年,光是存个三年五载也够呛!
喝岩茶,品质为重。
真正懂岩茶的人,看重的是茶味本身,汤感醇不醇,茶味是否饱满,“水路”表现是否出色,才是第一位的。
至于那些离奇噱头,除了能在茶桌上换来谈资外,没有太大实质意义。
较真起来,没有可信度。
《2》
敢于喝下号称是足足上百年,晚清时期存下的老岩茶碎。
这样的行为,在麻花眼里属于“茶大胆”。
无知无畏,毫无畏惧。
哪怕里面的茶叶早已变质,也敢直接喝下去。
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这样的对话。
一段麻花在评论区里,意外看到的小片段。
A茶客:“我喝岩茶很多年了,一般茶都看不上,喝惯了好的就喝不下差的。”
B路人:“那你一般喝什么茶?”
A茶客:“平时只喝古井、百年老丛,还有10年以上的老岩茶。”
B路人:“厉害了大佬。”
额,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岩茶圈子里,能找到很多与A茶客相似的例子。
但论本质,这何尝不是新式“茶大胆”?
因为对照上述三种点名的茶叶去淘茶,踩坑的概率极高。
麻花敢打赌,网上那些号称自己只喝“百年老丛”的人,估计没有喝过一次真的。
毕竟,放眼整个武夷山,树龄超过百年的老丛水仙,堪称翎毛凤角。
有机会能遇到一次,已经很庆幸。
要想天天都将“百年老丛”当成口粮茶泡来喝,根本没这个机会。
哪怕不缺钱,也没有这么高的产量供应。
《3》
古井、百年老丛、10年以上的老岩茶……
这三类岩茶里,唯一能做到有点量的,是最后一个。
不过,这里想提个醒,岩茶不是越老越好。
存满10年以上的老岩茶,未必是好茶,很容易出“状况”。
因为,按这样的选茶标准,很容易遇到库存积压茶。
正常情况下,好岩茶是不愁卖的。
新茶刚做出来,等到年底那会儿,过半就已经清货。
再等到来年夏秋季,等到第二年的新茶出来后,也会陆续消耗库存。
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优质的岩茶不愁销路,早早卖断货很常见。
茶农们不可能放任不管,一直库存积压在仓库。
尤其是,一放就是足足10年。
因为十年时光,中间会发生的变数太大。
万一这批茶,彻底返青变味,受潮后,变质发酸。
万一存着存着,焙火香气消失,茶香消失。
万一放了7年8年后,山场特征不清晰?
与其放过难得的变现机会,转头冒着风险去存茶。
还不如早早转手卖掉,赚来真金白银比较实在,有了充足现金流,来年更有底气多收点好山场的青叶来做茶,才是良性发展之举。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如果执意要10年以上的高龄岩茶。
那么,很容易碰到那些因为当初品质不过关,表现平平,销路不畅,因为卖不掉,才库存积压下来的问题茶。
无意当中,只会白白交出学费。
话说回来,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有人在做出新茶后,特意将山场正,做青到位,焙火焙透的优质新茶,一路用心仓储下来,提供标准化库存管理,久存到现在才“开仓”分享?
不可否认,有这样的可能性,但概率极其渺茫。
如果愿意相信,随便在直播间花一个优惠价就能买到精品级老岩茶,这样的买茶思路无疑是赌博,并且赌输的概率超过99.9%。
《4》
很多茶友在买岩茶时,会遇见这样的情况。
买水仙时,老丛水仙仿佛比比皆是。
只要是卖岩茶的,必定会准备老丛水仙这个货品。
类似吃福州菜馆,店家提供的菜单里少不了荔枝肉那样,属于各家标配。
并且,在清一色老丛水仙里,又有三、四成以上,印着“百年老丛”字眼。
一时间,营造出这样的错觉。
仿佛老丛水仙在整个武夷山,家家都有,满大街都是。
所以,喝岩茶水仙,不喝老丛都过不去。
出门喝岩茶,说自己只喝“百年老丛”听上去更加有面子。
但可惜,这些基本上假的。
树龄满60年以上的老丛水仙,在高端岩茶里,如果愿意花高价买茶,还能遇到树龄真实的。
至于树龄超过百年的老丛,买到真货的概率很低。
这得从岩茶水仙的来历说起。
水仙不是武夷山本地名丛,而是外来良种。
水仙茶树的原产地,是建阳水吉大湖,等到清朝中后期,陆续传入武夷山种植。
翻开历史课本,回顾下近代史。
建国之前的历史有多动荡?不必多说。
在饭都吃不起的年代,茶农们哪有这么高的种茶积极性?
何况,茶树在种下之后,未必能顺利存活百年。
期间遇上天灾,或洪涝、或干旱、或高温、或寒潮等,都有可能折损。
所以,留到现在,整个武夷山不是说完全没有百年老丛水仙茶树。
但这个留存的数量,极少。
最终制出来的成品,数量远远低于牛栏坑肉桂。
要想随随便便就遇上真货,天天当成口粮那样泡出来喝,哪有这么简单。
《5》
最后,简单聊一下古井。
平时上网时,经常能看到“喝老丛只喝古井”的论调。
这时候,如果你继续反问以下几个问题。
“古井这个山场在哪?”
“古井的面积有多大?”
“古井一年能出多少茶?”
“单泡低于能不能买到真古井?”
如果对方接连卡顿,完全回答不上来。
那么,不必多说。
连基础市场行情都不了解,就敢直言自己只喝古井老丛水仙的人。
他们喝到的,基本只是印着“古井老丛”字眼的假货。
事实上,古井这个山场,位于慧苑坑。
是慧苑旗下的小山场,面积不大,仅有两、三户有古井山场资源。
按现在的行情,古井老丛的市场价,能够与“牛肉”对齐。
如果你买到的“古井”,每斤不到五位数,那不会是真的。
普通茶客喝岩茶,不建议盲目跟风。
千万别抱着炫耀心态,去入手那些自己根本不了解,但名气听着格外响亮的岩茶。
因为这样做,最容易踩坑被骗。
还是那句话,买茶喝茶不能看噱头,看准品质才是关键。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