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峒关蒲雪图》
▲明董其昌《峒关蒲雪图》纵.5厘米横62.1厘米日本慈照院藏
《峒关蒲雪图》是董其昌以宋元人笔意对青绿山水技法的文人化改造。画中此岸碧山红叶辉映,丘坡草庐披素;彼岸峰峦巍峨环峙,丛树郁然挺秀;中景则作数丛芦苇戴霜雪,万顷烟波浮孤舟。全图沉着遒劲、腴润如玉,随处可见董源、米芾等“南宗”大家风韵。“峒关蒲雪”之图式传为唐代杨昇所创,“以张僧繇为师,只为没骨山,都不落墨”。杨作今虽不传,然经由董其昌的笔墨转译,今人或可体味杨昇与张僧繇“没骨山水”之韵。
2.《仿李唐山水图》
▲明蓝瑛《仿李唐山水图》纵.2厘米横98.2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仿李唐山水图》是明末“武林派”创始人蓝瑛循李唐法之作。画作写深山幽谷秋景,林木葱郁,流水潺湲,红叶缤纷,草庐清幽,写尽秋高气爽、叠翠流金之貌。此作取势高远,构图奇伟,有李唐笔意,然山石形体较李唐而显简略概括,构图经营亦强调开阔疏朗之气,已流露出其日后“化古开新”之端倪。
3.《茶花水仙图》
▲明陈道复《茶花水仙图》纵.6厘米横3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茶花水仙图》以水墨写意法,绘山茶、水仙依偎湖石、并簇盛放之状。画作纯以笔墨之酣畅率逸而成,纵横历落,涉笔成趣,生气远出。陈道复晚年自谓“游戏水墨,不复以设色为事”。此作逸笔草草,笔墨间多见书法用笔之抑扬遒劲,正是其游戏水墨、遗貌取神的绘画观之体现。画中潇洒流丽的笔墨,上承沈周,下启徐渭,从而在花鸟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4.《白云红树图》
▲明蓝瑛《白云红树图》纵.0厘米横48.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白云红树图》是蓝瑛与其弟子刘度各自所作的同名画作。蓝瑛以“没骨重彩”法绘碧山清泉、红叶白云之景,并借助云岚烟霭营造混沌朴茂、似真亦幻之感,望之五色斑斓、镂金铺翠。刘度则在画作中追寻明澈清晰的意境。二作虽皆称“仿张僧繇”而来,然蓝瑛氤氲灵秀、刘度细润精能,同出一源而各具风貌,显现出他们“师心而不蹈迹”“借古以开今”的创新精神。
5.《墨花十二种图》
▲明陈道复《墨花十二种图》纵25.3厘米横.0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墨花十二种图》是陈道复五十七岁时书画合璧的佳作。画作以诗画交融、书画辉映的形式,集四时花卉十二种于一卷,既呼应传统的十二月令花,又寄寓画家的高情雅趣。全卷行笔潇洒爽利、变化丰富,且融入行草书笔意,于柔劲中寓纵放之势,透露出由小写意向大写意转变的意味。全卷天真自然、生机流动,可谓“意态自足,诚可爱也。”
6.《货郎图》
▲明计盛《货郎图》纵.5厘米横99.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货郎图》是明代宫廷画家计盛唯一的传世真迹。图绘春末夏初时节,一货郎于高柳浓荫之下,以鸟雀招徕孩童的情景。画中斑竹货架铺锦列绣,珍稀鸟雀争奇斗艳,货郎与孩童皆着锦衣华服,具有浓郁的装饰意味和节庆气氛,应为宫廷节令陈设而作。图中的吉祥喜庆与明艳富贵,既是对太平盛世浓墨重彩的歌颂,亦表达了朝廷内外对于生活富足与多子多福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