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家水仙花合作社员工正在包装水仙花,准备外销。
漳州高新区水仙花海一角
东南网1月2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黄如飞苏益纯/文白志强/图)最近,漳州关于水仙花的动作一个接一个。去年底,水仙花海改造提升项目启动。紧接着,海峡两岸水仙花文化论坛举行,以水仙花为主题的文创作品纷纷亮相。
漳州水仙花产量长期占全国水仙花产量的九成以上,是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然而,自年以来,水仙花产业一度萎靡。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漳州多番发力,借力文化创意和数字化等元素,重新设计产业链,使得水仙花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需求端发生变化市场萎缩
元旦过后,漳州城中便有淡淡的水仙花香。在圆山脚下的花田旁,九湖镇蔡坂村村民张顺强有条不紊地打包着水仙花。
“去年,大颗水仙花的收购价是3元。今年是8元,价格很好!雕刻后的水仙花可以卖到元一盆。”张顺强说,这几天,他都忙着雕刻水仙花。
今年59岁的张顺强,自小就跟着父辈们在圆山脚下种植水仙花。从年至年,张顺强持续扩大水仙花种植规模,年达到十几亩。上世纪90年代初,水仙花从业者收入不错,一亩纯利润多元。
然而,从年开始,水仙花产业面临挑战:水仙花的生产、包装技术停滞不前,肥料、农药、人工、机械等成本在上涨,更严重的是用户需求改变了。
张顺强说,每颗水仙花球茎都要经历三年的寒冬酷暑,“三种三收”才迎来一次绽放。年,一个水仙花球可以卖几元钱。后来水仙花球价格仅几毛钱,有时还卖不出去。
“多肉、蝴蝶兰、鲜切花等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趣味。”漳州一花店老板张艺燕说,水仙花球如果没有及时销售出去,过了开花期就变空心,只能废弃。
国有资产入局期待重生
水仙花产业,亟待重生。
年1月,漳州出台《关于推进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和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一系列扶持措施。当年2月,漳州高新区财政局全资控股国有企业——漳州圆山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负责运营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开展保护区规划和复垦复种等工作,并管理和运作中国驰名商标“漳州水仙花”品牌。
“圆山脚下,最适合种植水仙花。”公司工作人员邹炎洪介绍,圆山脚下计划设立水仙花原产地保护区亩,其中核心保护区亩。
目前,漳州已完成核心保护区一期亩土地征收,二期亩土地征迁工作已启动,预计今年5月完成。
为鼓励花农种植的积极性,圆山水仙花公司降低土地租金,每亩还补贴元。现已出租亩,惠及多位花农。
公司持续在科研方面发力,获得“可进行高精准恒温恒湿控制的水仙花栽培装置”等10项专利;实现30多个外国水仙花品种的本土适应性种植;进行仿野生种植,达到复壮提纯的效果;成功开发出新品类——夏季水仙花。与此同时,建立种质资源库,已收集保存国内外30个水仙花品种。
为了传承水仙花雕刻技艺,漳州市水仙花协会成立水仙花雕刻技艺传习所,接连开办多期培训班。
借力数字化提升品牌价值
“一棵普通的水仙花,经过美学设计后,价值可翻10倍甚至更高。但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这需要学习,实属不易。”漳州金盏花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功华说。
金盏花乡公司致力于花卉产业的数字化运营。他们依托京东大数据分析梳理出优势品类,邀请农户抱团加入,提供精准的种植导向及文创样本。
“公司计划在京东开设漳州水仙花旗舰店,提升品牌溢价。”林功华说,他们还会为水仙花农及漳州花卉绿植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文化创意,也在水仙花海逐步呈现。水仙花海位于九湖镇,总面积.5亩,于年7月启动建设。目前,水仙花海主要种植金盏银盘、凌波仙子等。以水仙花田风光和圆山为背景,漳州正在建设八大景观工程,促进水仙花产业和旅游、文创等产业融合。
“环境变了,策略就要变。水仙花产业已经过了草莽英雄的年代,必须建立强大的正规军。”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林焱认为,植入文化基因,依托大数据,提升品牌价值,重塑产业链,才能让整个水仙花产业更有韧性,更能抵抗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