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位浙江的老朋友,上礼拜刚去武夷山漂流回来,顺便还试喝到不少新茶。
哎,今年的岩茶新茶,味道怎么样?
按朋友直言,新茶现在的火功偏轻不适合他的口味,倒是喝了几款去年的足火茶,感觉还不错。
接着话锋一转,向麻花分享了他的新观察——武夷山人在泡茶时都不大讲究。
啊,此话何意?讲真的,迄今为止,武夷山是麻花感觉茶氛围zui浓的一座城市了。
满大街都是茶叶店,再不然也是和茶相关的茶具店、礼盒店等相应周边。
要说武夷山本地人对泡茶不讲究,估计会有一大帮人和你急。
牛栏坑肉桂闻言老朋友赶紧补充,他要说的不是这个意思,而是他逛了一圈下来,发现本地人泡茶用的茶具都很朴素。
十有八九都是白瓷盖碗,碗上也没描个花什么的。
“还记得,当年在景德镇的时候吧,随便找进一家小店吃拌面,店家端上来的也是一个青花碗。但在武夷山,别人牛肉、老丛这样的高档茶,也是用便宜盖碗……”
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都说最高端的食材,仅需最朴素的烹饪方法。
泡岩茶亦如此。再名贵的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小牛肉、慧苑老丛铁罗汉,用上一个最基础款的白瓷盖碗,足矣。
简简单单,更能还原好茶本味。
牛栏坑肉桂《2》
泡岩茶,白瓷盖碗的出镜率很高。
在武夷山,不论试茶、斗茶、还是日常喝茶,盖碗都是高频出镜的主角。
或许,有个别茶掌柜在私下里喝茶时,惯用紫砂壶。
但出于试茶目的,泡茶给客人喝时,还是得回归到盖碗。
因为白瓷盖碗,简单朴素又实用,更能试准茶味。
话说像牛栏坑肉桂这么贵的茶,每斤都要五位数起,泡茶时只用便宜基础的白瓷盖碗,会不会显得没档次?
牛栏坑肉桂麻花觉得不会。但凡是喝茶追求务实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恰恰相反,喝上万块一斤的核心正岩好茶,只用几十块的白瓷碗,几乎是一众老茶客心照不宣的默契所在。
像拆迁后暴富的老广们,仍旧爱穿低调的拖鞋与宽松衣裤。
从某种意义上,真到了一定阶段后,还真不会在意这么多。
穿衣打扮,得体舒适为宜。
茶具选择,自己用得顺手才最重要。
牛栏坑肉桂《3》
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岩茶的天价茶一早就已经限价。
但近一两年来,却有观察到这样的现象:
一泡大几千的天价茶之路,虽然被堵死了。但天价茶具这片蓝海,可没人管啊。
标榜着泡天价茶,用“上档次”的茶具的宣传语如雨后春笋,陆续涌出。
几万一个的手绘青花盖碗;
近万一个的大师手制孤品玻璃公道杯;
以及一组6个要好几位数的品茗杯……
虽然,艺术无价,这些茶器的定价是否过高,暂且不做评说。
虽然,平日在泡茶时,换上一套赏心悦目的新茶具,自己的心情也会变得更好。
但一次性大跨越,入手明显远超市场行情的天价茶具,未免是观赏性大于实际。
牛栏坑肉桂某次和朋友讨论起紫砂壶时,他就说过下面这番话。放在此处倒也非常应景。
“几十元的白瓷盖碗,他敢放心用,毕竟只是陶瓷罢了,但百元出头的便宜紫砂壶,他还真的不敢入……”
无独有偶,某次我们在一位相熟的茶农家里喝茶。
刚一落座,立刻就发现桌上的品茗杯,有两、三个是缺了口的。
因为相熟,所以就直言告知。
茶农见状也十分不好意思,一边换了新茶具,一边解释。平时洗茶具和泡茶招待都是他老婆在负责,他是个粗人只管做茶。
但不巧我们上次去的时候,赶上嫂子回了娘家。他洗茶具时接了一脸盆的水,把桌上的一摞杯杯盏盏放进去洗,一不留神,就磕裂了几个。
想来也是,在武夷山,几乎家家做茶的人,常年都少不了试茶和斗茶PK。朋友圈内,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晒图情景。
大量试茶后堆成小山的岩茶叶底;以及排成长街宴那样,数不清的盖碗,数不清的审评碗,一字排开在桌面上。
如此高频率的使用下,盖碗、公道杯、茶杯等,可谓茶桌上的消耗品。
太过名贵的茶具一早就已经脱离“实用”范围,不然万一磕到碰到,岂不得心疼半天?
牛栏坑肉桂《4》
基础款的白瓷盖碗泡岩茶,有何优势?
容量和8克单泡装的岩茶般配。
之前有茶友和我们分享过,她带了一泡慧苑老丛出门和别人泡茶。
结果在别人店里,那泡原本汤感极醇,木质丛香凸显的老丛,竟被泡得风骨尽失。
后来才发觉,是盖碗容量不对。
那天泡茶的盖碗,用的是泡普洱生茶的盖碗,目测过去容量接近毫升以上。
而平日我们推荐使用的标准盖碗,容量在毫升绰绰有余。
容量过大的盖碗,不仅不聚香,还会将茶味稀释。
难怪那泡原本茶味丰腴,层次丰富的慧苑老丛,在泡茶时,竟会让人产生“拿错茶”的尴尬。
盖碗泡岩茶,8克单泡装的茶,用标准盖碗去冲泡,不必再换算投茶量,省心省时又省力!
牛栏坑肉桂白瓷材质不吸香,能衬托底色。
之前有茶友鉴茶,私信发来一张图片。
问,这个大红袍我怎么喝着有一股炭焦味?
点开图片,麻花尴尬了,愣是没看到茶在哪里。
因为茶友在泡茶时,用的是粗陶快客杯,高度比标准盖碗高出一大半。
将岩茶投进去后,里面“黑洞洞”的,啥也看不清。
从盖碗的材质上,白瓷盖碗的瓷白,更能衬托干茶、茶汤、叶底的颜色。
并且,白瓷表面的釉面紧实,不会像粗陶、紫砂那样吸附茶香,干扰原味。
在清洗过程中,仅需轻轻一擦,就能崭新靓丽。
牛栏坑肉桂盖碗泡茶,方便闻盖香。
泡茶闻香,盖香是重头戏。不同温度下,每次揭盖闻香,都能闻出层次不同的香型。
但提到闻盖香,咱们默认是闻盖碗的“盖”。
要是用壶泡茶(紫砂壶、白瓷壶、粗陶壶等),揭盖闻香过程未免太尴尬。
盖碗泡岩茶,出汤过程更利落。
从泡茶流程看,烫壶温杯后,趁热投入干茶,轻摇盖碗闻过干茶香后,快速注入沸水,正式冲泡。
待注水接近碗沿,立刻合盖出汤。
短短数秒内,盖碗内部的茶水就能大量倒出。
并且,只要多练几次,还能轻松做到将盖碗底部的茶水沥干,不留丝毫余汤。
如果不放心,担心自己没有彻底沥干,还可以在倒出茶汤之后,放下盖碗,再重复倒汤动作,确保滴汤不剩。
务实来看,市面上的网红茶具、创新茶具、新奇茶具虽多,但在泡茶包容性与实用性上能超越白瓷盖碗的,还真无出其右!
《5》
周末在写文章时,已经提到了。
删繁就简,追求实用,是茶圈的一大主流趋势。
选茶具,当务之急是将茶味泡得更好喝。
再多花里胡哨的新奇茶具,都比不过基础款的盖碗来得实用。
之前有茶友问,为什么福建人用盖碗时,大多只用二才碗?
(注:有碗有盖有底托的是三才盖碗,没有底托只算二才碗)。
思索了一番,发觉的确如此。
身边惯用盖碗的朋友,还真挺少看到有人用三才碗的。
至于背后的原因,麻花觉得,三才碗更适合盖碗的“古典职能”——直接喝茶。
像红楼梦里林妹妹喝茶那样,不逐次冲泡,端起碗揭盖就喝,这时底托可以发挥防烫作用。
但换成盖碗泡茶后,咱们大多是将盖碗安置在茶盘上。
有了茶盘负责“托底”后,再添置底托,未免太鸡肋繁琐啦!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