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动物森友会村民姓名梗浅挖鸭篇上17 [复制链接]

1#

作者:NGA-佛罗伦娜

这一次从说好的鸭鸭村民开始~由于鸭鸭们数量较多,考据也逐渐加入了中日英以外的版本翻译,耗费时间与篇幅较老鹰篇多一些,所以分上下两个部分,以朝三暮四的方式发出。

集合啦!鸭鸭!普通字体的部分是第一版的结论,后期有朋友提出问题后改进的部分我们选择保留原版,用红字标出新加入的部分,也算给各位看到我们的整个推算过程。

那么正式开始说吧——阿坊Derwinボン

阿坊是难得的天生自带眼镜的小动物,根据英文wiki上的卡片描述,在一次涉及足球撞到头部并迷失视力的事件后,他戴上了眼镜。ボン(Bon)本身是德国波恩的音译,在这个足球盛行的国度有这样的经历也挺正常(?)吧。

口头禅是“喂!妈妈”或许是因为在关西方言里,将其名字念成叠词的ボンボン(bonnbonn)特指有钱人家的被宠坏小少爷,身为家中独子的阿坊在和村民的对话中也经常流露出想念母亲的神色。更别说阿坊的家装设计完完全全一副儿童游乐场模样;另一方面,在法语中将代表“好”的ボン(bon)叠词化后的Bonbon,在现代法语中指裹有糖衣的坚果零食Dragée。

法式糖果Dragée日文为了区别“泡在蜜糖里长大”的孩子和零食,将代表零食的ボンボン后面专门添加了“菓子”一词。阿坊的英语座右铭在历代中都是“一切都有节制,零食除外”,可能说的就是ボンボン菓子这种零食吧。

阿守Scootマモル

脑袋上戴着的是旧式橄榄球头盔,不知道在座各位初次接触球类运动的时候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去主动触碰球而不是躲开它。或许英语版中,阿守座右铭的那句“有些鸟避开水而鸭子寻找水(Somebirdsavoidthewater;duckslookforit.)”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守门员事业鼓劲吧,毕竟他的梦想是成为橄榄球选手呢。日语版的座右铭则是“飛び出し注意”,一般这句话用于贴在路边电线杆上,提醒来往车辆小心突然从巷子里窜出的孩童和行人甚至鹿(奈良有话要说)。但也可以理解为阿守进行扑球练习时让别人“注意飞扑”。中文版座右铭应该是没有多想,直译了“飛び出し注意”为最常见的翻译“小心路旁”。

飛び出し君,我习惯喊他“路上小心君”,滋贺县的文化名片之一,藏在大街小巷中。

查询各版本译名时候发现一点有趣的事,动物之森的亚洲版(中日韩)无一例外选用的是和守护相关的翻译,而欧洲版(英法德西俄意荷)几乎都采用了与其外貌中头盔部分的特征相关的译名。不敢胡乱总结东亚三国看内心欧洲老外直球云云,只能说或许这就是文化圈的差异吧。

爱哭鬼Pateナッキー

看起来一直在哭唧唧的小鸭子,中文译名源自日语ナッキー(nakkii),与表示哭泣的“泣き(naki)”在发音上只有节奏区别,加上口语中经常用中顿来表示强烈的感情——比方说めちゃ→めっちゃ给人的感觉从“超级”变成了“超级超级”——可见爱哭鬼哭得还真挺厉害的。

在日语版和中文版中,爱哭鬼的相关资料还保留些许内敛,将知人知面不知心作为座右铭的她或许只是被人欺骗过而持续哭泣。到了英文版中翻译的恶趣味直线上升,不仅姓名Pate直接就是可食用的鹅肝酱,座右铭也由推荐人吃东西常用的那句“试试嘛又不会咬你”衍生成“鸭子又不会咬你。(Aduckwontbiteyou.)”顺便,欧洲系翻译除了德语版将她起名为羽绒和意语版翻译成卡米拉以外,其他各国简直是开鸭肉料理展览会……

安妮Maelleアンヌ

这只小鸭子的原型问题让我们三个人之间难得产生了分歧,Salehis比较倾向于这只小鸭子的原型是奥黛丽·赫本在《罗马假日》中饰演的安妮公主。因为原版日语名アンヌ(Annnu)出自法语的安妮,而英语名Maelle同样源自法语Malle,是源自凯尔特语Mal(王子)的阴性词——那就是安妮公主了吧!包括安妮家中装修也也像在法国街头随处可见的咖啡店,这一切都说得通。

但我个人总觉得那股说着“每天无忧无虑的只有愚人”的傲慢劲也好,发型也好,都不是赫本女神身上的元素。于是以傲慢的安妮为主题去搜索,得到了16世纪英国的安妮·博林(AnneBoleyn)这个结果,她有着幼年随姐姐成长于法国的经历,被处死时造假币的罪证似乎也与安妮的英语座右铭“聪明鸭鸭自己管账(Awiseducktakescareofherbill.)”有所关联。德语版则将安妮的名字翻译成Sissi即众所周知的茜茜公主,她追求自由拒绝王室禁锢的独立在当时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傲慢,这个条件也成为了“原型”的一种可能。但造型呢?最重要的造型呢?

最后我通过“波波头安妮”确定了最后一种可能,饰演过电影版《小孤儿安妮》的柯琳·摩尔(ColleenMoore),在厌倦了乖巧可爱的角色之后,以清纯形象出道的柯林剪断了长发,留起了对于20世纪初期而言过于叛逆并显得有些傲慢的波波头,并以这样的形象引领了波波头风潮,直至今天也没有褪去。

柯琳·摩尔,气质上和安妮还是有些相似的。

但安妮这个名字实在太常见了,这也就意味着它有太多的原型出处可能被我们忽略,如果你能确定安妮的造型和鸭设究竟出自哪一种文化符号,请一定要告诉同样在找寻的我们。

更新:在第一稿发出来以后朋友告诉我她一直以为安娜说的是美版Vogue传奇主编,《穿Prada的女魔头》的原型,Annawintour,我看完照片觉得她才是最接近正确答案的……

傲慢又强大的波波头,聪明的她自己管账,恐怕这位才是名副其实的安妮吧。所以各位看官,我们不确定的时候不要吝啬你们的想法,聚思成塔鸭——

番茄酱ketchupケチャップ

长相很明显是一个西红柿的样子,就连衣服下面露出来的小肚肚都是切开的未熟西红柿模样。番茄酱可以说是最统一的译名之一了,除了德语版叫普伦达以外,所有的版本都喊叫番茄酱。我们深刻怀疑她的口头禅“噗吱”是挤番茄酱瓶子时候出来的那一声。

中日英的座右铭都差不多,英语是“不管啥毛病先来个番茄吧(Whenindoubt,eatatomato!)”,日语是“番茄脸红日,医生脸绿时(トマトが赤くなると医者が青くなる)”,相对应的,中文想要表达的其实也是同样的“番茄对身体好”的意思,但应该是考虑到了“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本身已经是转译过一次的谚语,再把番茄埋入语句中进行修改就太过复杂并不顺口的问题,就直接采用了“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的翻译。

将熟未熟的番茄,味道一定很酸吧。

德语版的座右铭和它的名字翻译一样特立独行,脱离了番茄对身体好的物理需求,直接上升到了“番茄红是崭新的黑(TomatenrotistdasneueSchwarz)”这种听起来很哲学的层面……事实上脱离番茄后那句“红是新的黑色”有种物极必反的感觉,给番茄酱这只看上去能一眼看到底的小鸭子增添了一丝智慧的色彩。

肥肝Drakeフォアグラ

中日姓名表现了制作组极大的爱(è)意,句句直指可食性,中文好歹还遮掩了一下没有注明品种,日文名フォアグラ(fuoagura)则是赤裸裸的“鹅肝”一词。连座右铭都是世界三大珍味(日版,但那是松露鱼子酱和“鹅”肝啊,有你鸭子什么事!)和满汉全席(中译),一副恨自己上不了桌的模样。实际上满汉全席里并无鹅肝,唯一能查到把满汉全席和鹅肝绑在一起的相关资料,只有日本古早美食杂志《豆彩》(年8月,双月刊第4号)里提及了横滨中华街的菜香新馆,参与了一项“明治时代的中国料理”活动,将フォアグラのキヌガサダケ巻き(竹荪卷鹅肝)作为参赛品呈现。

鹅肝可能是世界三大珍馐(松露、鹅肝、鱼子酱)中普通人接受度最高的食物。

第一版资料发给我的日语老师以后,她发给我一份资料,解决了我抱怨肥肝居然是鸭子的问题,法语中的肥肝(foiegras)是鸭与鹅肝的统称,从年的资料来看,法国97%的“肥鹅肝”都是用鸭肝来制作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用肥鸭肝(foiegrasdecanard)和肥鹅肝(foiegrasd’oie)进一步细分。但也因为翻译问题,中文口语中常用鹅肝来指代所有的肥肝,鉴于目前鸭鹅肝的原材料使用比例,这种称呼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混淆。

英语倒是中规中矩,Drake除了雏龙以外又特指雄性鸭子(因为有龙的含义在,西语和意语版本将其翻译成天龙座Darco),这比另外的几种译本甚至比日语原版都要符合肥肝的身份,因为肥肝的设计原型绿头鸭,并非是我们想象的“这类鸭子全是绿脑袋”那样,而是这类鸭子的族群里只有雄性才是真正的绿脑袋,雌性则总体偏棕色,乍看完全不像一个品种。

肥肝原型绿头鸭鸭——上面那只。

肥肝的口癖“或许鸭”在鸭子村民里十分盛行,有不少相似含义的口癖。其实如果任天堂想的话,所有鸭子都用类似的“大概鸭”、“可能鸭”、“也许鸭”也不是什么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鸭味的梗——可能、或许一次在日语中写作かもしれません,口语一般简化为かも(kamo),和鴨(kamo)的发音一模一样。

PS:我们严重怀疑英语版的译名其实也想往鹅肝角度走,但是英文版最终选择了仁慈的道路:在古早版本的WildWorld中,肥肝的口头禅是“身上带零食了吗?(Gotanysnacksonyou?)”,完全一副想把自己做成填鸭的样子。

海苔裴Pompomのりっぺ

英语名字的来源很好寻找,Pom-pom是啦啦队员在鼓劲时挥舞的毛绒球,同时英语版海苔裴的口头禅“rah-rah”也是常见的啦啦队口号。一切细节都符合她身上的编号队员服装以及元气的性格。

中文姓名是半翻半音译,前半部分翻译了日语原版姓名中的のり(nori)为海苔,而后段的っぺ(_pe)音译成了裴,赋予这只小鸭子一个中文姓氏。但想要追寻这个っぺ的本意,我们讨论了很久才得出结论,这个让人发懵的尾音实际上是日本茨城地区的方言。

日语相关小贴士:以“~だっぺ”为代表,茨城方言在句末多使用“~だっぺ”作为表达意志、推测和劝诱等作用的助动词,同时这种结尾方式有很多变体,其中以“べ(be)”“っぺ(_pe)”和它们的长音变化居多。且因为ピ(pi)常作为小雏鸭雏鸡的叫声出现,海苔裴日语版的口头禅“だっピ(dappi)”恐怕也是由茨城方言演变而来。

至于为什么和海苔搭上关系,日本全国沿海城市都有海产产出,海苔实在算不上茨城独一份的特产,但说到采摘海苔的老牌传统,茨城就有话要说了。

位于茨城县的海野海藻店,将雕花与食用海苔相结合,开拓出了海苔贩卖的新天地。

《常陆国风土记》是自奈良时代和铜6年(公园)年开始编纂,历经8年完成的记录本,以汉字录入如今的茨城县大部分区域的风土人情,其中就提到过海滨上晾晒着海苔的景象。所以说海苔裴是茨城鸭鸭恐怕也不为过了。

何童Quilsonタックン

一位迷一样的鸭子,很难找到什么原型因为即便我们从日语的名字出发都难寻踪迹。唯二能从梗说一说的是归为自恋性格的他在法语版名叫Narcisse,即水仙花。神话中那喀索斯对水中自己的倒影产生爱情,憔悴/落水而死后变为水仙花的故事相信各位早已熟知;而英语版译名的Quilson则是将羽毛笔Quill和威尔森Willson合在了一起。

这么看来法语版难得翻译出挑,至于其他的版本则完全没有统一的有趣译名,仿佛一轮到这只鸭鸭各国都缄默了起来。中文的何童也没有出处——甚至没有留有些余地,要知道动森系列是有真河童属小动物的。

另外有一点奇怪的是,中日版本的翻译里他的口癖都是肯定“マジかよ”“是真的”,到了美版里却成为了否定“胡说嘎道(ridukulous,将鸭的duck塞入了ridiculous)”。

这段话其实应该是:中文的口癖是肯定“是真的”,到了日版“マジかよ(majikayo)”变成了不确定,英文版则成了完全否定,这让三个版本的何童的态度区别很大。

可能是长相也有些普通的缘故,作为难得没有文化梗的“白板”鸭,在日文搜索他的名字紧接着出现的联想词就是嫌い(kirai,嫌弃、讨厌),何童的人气令人心疼得低。

关于前八只小鸭子的故事今天就说到这里,我们真切地欢迎各位比我们更了解相关设计和文化的人斧正错误;或是抛砖引玉,让更了解相关文化的人能参与到“从这说起”的分享活动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