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1250.html列车越开越远,日元的车票再也买不到了。
前两年,日本老牌动画公司MADHOUSE做过一部叫做《比宇宙更远的地方》的原创动画,讲了四个女高中生克服各种困难,一路跟随科考队到达到南极的故事。靠着花田十辉高水准的剧本以及稳定的作画及音乐水准,这部作品也成功获得了观众的肯定,一时间好像好引起过小阵子“南极热”。
如果说这部片子最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在哪里,我的答案可能会和大部分人有些不同。在动画的第一集的第一个场景中,女主角玉木真理偶然发现了自己写着“上高中后想做的事”的笔记本,而其中有那么一条,写着“漫无目的的旅行”。这才为之后的故事,埋下重要的伏笔。
下一页上的“享受青春”也奠定了动画最重要的“青春片”基调
“漫无目的的旅行”“坐着电车去到从未到达过的土地”
就算在地理位置上相连,坐上普通的电车更是花不了多少时间,但对于生活在群马县的小孩子来说,光是一个人逃课前往东京,似乎就已经需要一番勇气,离开自己熟悉的那个狭小的世界,去往从未见过的远方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不确定性”和“小小冒险”的开始——
虽然就结果而言,故事的主角们最终到达的那个“比宇宙更远的地方”,是我们大部分成年人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就是了。
大概是刚上初中那会儿,我接触到了人生最初的几款“视觉小说”,就是那种只需要点击确定键,就会显示出下一句文本的游戏,却没想到自此之后,它便让我陷入了对于此类游戏的沉迷之中。现在想来,无论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亚文化爱好者”,还是“视觉小说”类游戏玩家的契机,可能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虽然格局没有前者来得如此宏大,但这款游戏讲的,也是关于一个小女孩坐着电车“去远方”,以及一个成年人从旅行中,找回幼年时自己的故事,而故事的主题,也围绕着一张找不到的“日元车票”展开,而游戏的名字,也非常直白得叫做《日元之冬》。
直到几年后,我才偶然通过某个文字游戏论坛才了解到,它的主要制作及游戏脚本片冈智,居然同时也是那个让人想起来就胃疼的要命故事,《水仙》的创造者。
在那时候,《水仙》和濑津美的故事不知道弄哭了多少人
但和《水仙》不同的是,《日元之冬》的故事并没有太多“催泪”的成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对“我”——一名为了回老家而坐上乡间电车的青年,与“小雪”这个只买了“日元”车票,却想着去到从未去过“远方”的女孩间,充满浪漫气质却又夹杂着淡淡现实意味的故事。
和现在我们熟悉的美少女游戏不同,《日元之冬》的剧本长度,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而随着这些年里我们对于“美少女游戏”的审美变化,当时所流行的“大眼睛”加“夸张发型”的造型设计,更是透着浓重的古老气质。
当然,《日元之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在同一系列中,还有着另外三个季节“春”“夏”“秋”的故事,每个都讲述了不同的男女主角之间,因为“日元”而相遇的故事。只是不记得出于什么理由,当时我所接触的版本中,只有“冬季”与“夏季”的故事,直到上大学的那几年,我才将“春季”与“秋季”的故事补完。但直到现在,那个关于“日元车票”的故事,却依然是这个系列中,带给我最多感触的——并且这种感触,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在逐渐改变。
就像标题所写的一样,“日元的车票”是一切的开端、在故事所发生的年,“日元”是两名主角所使用的铁路线上,所需要的“最低费用”,也就是说小雪从一开始,就打算以“逃票”的方式,踏上这趟旅行。
“说不清为什么,只是觉得必须要做些什么。”
在面对为何要前往远方的时候,《日元之冬》用这样的话语,回答了玩家。直到故事的最后,小雪都没有对这趟旅行的动机,给出一个合乎情理的解释。而作为成年人的“我”,在最初见到这样的小雪时的反应,就像现实中所有大人一样“不想惹上麻烦”“随她去吧”,那句来来回回重复了无数遍的内心独白,更是真实到了让人感同身受的地步。无论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社会对于“成年人”的认知,都不会改变:
“但我是大人,需要面对现实,月末要交房租,明天还要打工。”
不过,这样符合“成年人”思维的独白,也随着“我”和小雪之间的互动被逐渐改变。在故事的后半段,“我”被小雪毫无计划性可言的行为逐渐感染,并在无意识间将过去的自己,与眼前这名单纯想要“一个人前往远方”的女孩子的身影重合在了一起。
对于小孩子来说,世界上就是有着某种“既无法用肉眼看见,却也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东西”。既然说不清楚,不如以实际行动来追求。但对于需要承受来自家庭、社会各方面责任与义务的大人来说,这个东西又太过虚无缥缈,并且充满风险了。
说实话,对于十几年前,刚刚养成阅读习惯的初中生来说,游戏中主角一直在重复着的“成年人”概念,多少有些难以理解。反倒是小雪和主人公在幼年时所追求的那趟旅行,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成了我在重复且无聊生活的间隙,所追求的浪漫。
日本东北地方的某个铁路道口
四年前,为了实现那个“去远方”的目的,我利用在学习与工作间的闲暇时间,在东京购买了一种可以在短期内“无限使用”的特殊车票,踏上了一场名义上“没有目的的旅程”,途中一个人在不知道多少个无人车站徘徊,虽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但心中的确有什么东西,在逐渐得到满足,只是故事中,那个用“最低价格乘车”的行为,是我怎么都不敢尝试的。
在对于片冈智,以及对于《日元之冬》的剧本定义上,我曾经见过一个有趣的概念,叫做“精神18禁”,指的是一种只有在成年之后,才能够理解的情节或游戏内容。在现在的我看来,这种解释简直再贴切不过了。
在已经彻底成为大人的现在看来,《日元之冬》中主角那些关于明天与之后的顾虑,其实正是被我们所背负在身上的现实。大概也正是因为这样,在一趟从名为“现实”逃离的旅途结束时,我们才总是会感到寂寞和忧伤。
年,日本的消费税从原本的5%,上涨到了8%,五年后的年又调整至了10%,价值正好“日元”的最低价车票,彻底从日本的电车历史上消失。而跟随其后到来的,就是长达快三年的疫情。连我本人在内,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能够抛下一切进行的单人长途旅行,也已经成了记忆中的美好的回忆。
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正在赶往上海的高铁上,到了明天就必须回归每天路线固定、按时打卡的工作生活中,顺便因为丝毫不见放缓迹象的疫情,现在的任务清单上,还多出了一项“核酸检测”需要完成。
有意思的是,本来这篇极度自我中心,不知道想说些什么的文章,应该在这里就结束,但就在我听着音乐和列车报站声发呆的同时,手机中的播放器,却正巧随机到了樋口了一的《1/6的梦旅人》。因为太过应景,让我无论如何都想写在结尾,虽然同样是描写“人生与旅途”的歌曲,樋口了一却用了另一种积极的态度,给陷入忧郁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就算成为“大人”之后,只能看着列车越走越远。但光是怀抱“幻想”,或许也并非一件完全的坏事。
没有“青春”,但却有“旅行”和“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