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梅占金骏眉,到梅占特级白牡丹,频频出圈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今年去武夷山时,发现街上多了许多卖白茶的店。

一开始时,让人觉得很奇怪。

因为,武夷山是不产白茶的。

武夷茶叶主产,是岩茶与红茶。

牛栏坑肉桂、马头岩肉桂、慧苑老丛水仙,大红袍等,是武夷岩茶里令人骄傲的崽。

而武夷红茶,更是不得了。

正山小种——世界红茶鼻祖,诞生于此。

而红遍大江南北,开创了以芽头制作红茶历史先河的金骏眉,同样是武夷山茶叶的骄傲。

但是转念一想,又让人释然了。

武夷山是个没有工业的城市,以旅游和茶叶作为经济支柱。

终年到底,武夷山的游客众多,且整座城市的茶文化氛围极浓郁。

从城市文化上,武夷山是个极适合开茶叶店做宣传的地方。

不论本地特产的岩茶、红茶,还是白茶、绿茶、铁观音等,概莫能外。

《2》

在武夷山闲逛时,出于好奇,我们进了一家卖白茶的店里。

原本只是打算,随便看看。

但是,却看到一款让人很纳闷的茶。

这款茶的名字,叫做“梅占特级白牡丹”。

村姑陈心里在想,梅占还能拿去做白茶,这不是全乱套了?

提到梅占这个茶树品种,它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最早知道梅占,是因为那款水帘洞老丛梅占。

当年第一次喝到它的时候,只觉得惊为天人。

因为那款梅占的香气里,藏着浓郁的梅花香,清凉孤寒。

而茶汤喝起来又很柔和,等泡到三冲左右,汤感渐稠,老丛独有的丛香蹁跹而来。

清幽素雅的梅花香,与浑厚沉着的丛香,一起出现在温柔稠滑的茶汤里,像一盏光华流转的霓虹灯,美艳至极。

用梅占制成的岩茶,凭其独特的梅花香,在品种众多的武夷岩茶江湖里,逐渐站稳了一席之地。

后来,还遇到了用梅占制成的工夫红茶。

红茶的制作,有别于岩茶,红茶的发酵程度更高,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会更多地被氧化。

用梅占制成的红茶,汤感轻轻润润的,花香温柔如斯。

不得不说,倒也蛮别致的。

到如今,在看到梅占做出来的白茶时,心里已经不淡定了。

一方面,在感慨梅占这个茶树品种,竟如此“多面手”。

另一方面,还想再旧话重提一遍,关于茶树适制性的话题。

按照国标规定,梅占可不在适制白牡丹的范围之内!

《3》

为什么梅占可以做岩茶、红茶,但不能做白茶?

长话短说,从这些茶的概念定义说起。

武夷岩茶的现行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T-。

从这份标准,可以查询到岩茶的官方定义——在独特的武夷山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进行繁育和栽培,用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岩韵(岩骨花香)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可以看出,岩茶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概念要求主要有四大点。

首先,仅限在武夷山若干范围内。

其次,选用适宜的茶树品种。

再则,用传统工艺制作,需要焙火。

最后,具有岩韵等品质特征。

而从清代就已经引入武夷山的梅占,在制作岩茶方面,表现优秀。

并且现如今,种植在正岩山场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梅占,当它们的青叶采下后,按照传统工艺制作,最终成品茶体现出来的风味,除了独特别致的梅花香外,同样能拥有明显的“岩骨花香”,当茶汤喝下去时,能体会到别样的喉韵,汤感内质丰沛。

所以,梅占符合适制岩茶的要求。

《4》

再来看红茶。

国内的茶叶市场里,红茶是一个大分类。

并且在当年,不少茶叶产区还经历过“绿改红”的特殊期。

按《茶叶分类》国家标准看,红茶的定义要求并不复杂。

“红茶是以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条文里,并没有体现适制红茶的具体树种。

只要用茶树的嫰梢鲜叶为原料,按照红茶的工艺进行加工,就能称为红茶。

但提到这,不得不提一段插曲。

红茶里,没有特定的茶树品种要求。

但不少知名红茶,都对树种原料的产区、品种,有着明确规定。

金骏眉要用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方公里内的高山茶树为原料。

正山小种要用产于桐木村及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域内的茶树鲜叶。

坦洋工夫要采自坦洋菜茶和适制红茶的优良茶树品种的幼嫩芽叶为原料。

以及,祁门红茶要以祁门槠叶种及以此为资源选育的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适制树种、产地范围等条条框框的限定,哪来这些名气响当当的优秀红茶代表?

所以在听到“梅占金骏眉”这个说法时,李麻花就不客气地笑了。

桐木关上的高山茶树里,以菜茶居多,而少部分是后来种上去的水仙。

至于说到梅占,连线了多位桐木茶农,他们均表示,当地极少有梅占的分布。

所以,对于“梅占金骏眉”一说,其产地是否正宗?其来源是否可靠?

这背后,可值得大家多多掂量!

《5》

最后进入正题,为什么梅占不适合制作白牡丹?

答案很简单,国标内有着白纸黑字的明文规定。

翻开现行的GB/T-《白茶》国家标准,里面对于“白牡丹”有着清楚定义。

白牡丹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质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

按照国标规定,适制白牡丹的茶树品种,有且仅有大白茶、水仙茶。

其中,并没有梅占的影子。

梅占白牡丹这个产品,并不符合白茶国标规定。

梅占白牡丹,并非真正的白牡丹!

回到开头,当时在那家店里,茶掌柜见我们在那款“梅占白牡丹”前停住脚步,还以为我们对那款茶感兴趣。

于是,热情地介绍起来。

“这款茶很多客人都喜欢,花香特别好,梅占本身就是高香品种,用白茶工艺做出来以后,更是香到不得了。一喝进去,头泡是白茶的清香,接着就是梅占的花香和果香,又香又耐泡,很多老客户过来专门回购,你们要来试一试吗?”

彼时,李麻花问了句冷场的话。

“国标里不是写了,梅占不适合做白茶吗?”

茶掌柜一听,稍愣一会,接着淡定地说。

“现在没有规定,不代表以后没有啊,等到后面,做梅占白茶的人多了,以后白茶国标就会将梅占加进去了……”

一听这话,李麻花一副要怼人的架势。

于是,赶紧将她拉了出去,告辞出门。

回到车上,李麻花还在愤愤不平。

“刚刚那说的是什么话!现在没有规定,当然是现在不能做。等到未来放开标准了,再做也不迟啊,急什么。”

“更何况,难道未来可能规定杀人不偿命,现在就可以随便杀人了?什么逻辑啊!”

而村姑陈的心里,则在叹息商人重利。

明明国标标准在前,仍旧有大批人不愿意遵守,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6》

行文至此,估计还有不少茶友在心里纳闷。

买茶时,为什么要强调树种适制性?

按红茶工艺做,就是红茶,按白茶工艺做,就叫白茶,有什么不对吗?

当然不对。

打个简单的比方,福州这边有道家常菜,叫清蒸*瓜鱼,肉质极鲜嫩。但到了江浙一带,当地人在烧鱼时,更喜欢做酸甜口味的松鼠鱼。

不过做松鼠鱼时,一般用*鱼、鲤鱼、鲑鱼,肉质紧一些,裹粉后才能炸出漂亮的造型。如果是用*瓜鱼做成“松鼠”般的造型,那么就是为难人了。

做茶,如同做菜,也要选择适合的材料才行。

一款好白茶的背后,要讲究原产地、原材料、原地加工。

适合的产区环境,适合的茶树品种,以及传统的方式加工,才能做成好茶。

至于说,为什么各类茶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里,会涉及对“适制树种”的规定?

说到底,是为了保护一款好茶的品质。

一旦随意放低准入标准,整个茶圈很容易就会乱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