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防骗,即可参与“防骗公益形象代言人报名”★
★回复:作文,即可参与“小桔灯作文试听课报名”★
永春二世坝:泽被湖洋五百年
二世坝,位于永春县湖洋镇锦凤村,是永春县古代较大型的水利工程建筑之一,始建于明初,已有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在继续发挥作用。
湖洋镇在永春县城之东,距离县城20多公里。这里曾是著名的芦柑之乡,闽南水仙茶的发祥地。这里也是人文重镇、华侨名乡,出过南宋兵部侍郎庄夏、明代状元庄际昌、进士刘应望、当代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新加坡画坛先驱刘抗等风流名贤。湖洋的开发历史很早,现在的刘、*、郑为湖洋三大姓,是在元代到明初定居湖洋的,而根据当地传说,在此三大姓之前,已经更换过两次三大姓了。二世坝的由来,就与刘姓开发湖洋的历史紧密相关。这个有点古怪的名字,源于此坝是刘姓二世祖始建的。
湖洋刘姓的开基祖叫刘逊(—),于明宣德四年(年)从安溪入居永春湖洋。《桃源刘氏族谱》在《诒燕传》一文中描绘了刘逊在湖洋创业之艰辛:“夫永岩邑也,地多荆棘阻隘,入国朝(注:指明朝)疮痍未起,虎灾肆*,所在田庐为墟,至于跋涉百里,无复跫然足音者。刘氏始祖逊公自清溪(注:即安溪)间关入桃源(注:桃源为永春雅称),初度仙邑(注:指仙游)四屏山下不遂,乃复归十九都(注:即湖洋)卜筑焉。其山川耸秀,原芜堇饴,土泞而不淖,又宜杉木,望之若邓林,以疆理则平种之无不猥大,以泉流则清浚之无不霑及,古称乐国,此其近之。逊公乔迁于此,未必非范之陶、卓之临邛也,如之何不念,渐次芟夷,寖昌寖炽。”
刘逊开基湖洋后,子孙昌盛。他生有七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刘应基,一名雄,字邦璜,号竹居。刘姓族谱在刘应基纪实中说:“秉资朴质,制行端方,处父子兄弟之间极尽孝友。平居恂恂,遇事当为,必以身先之。若食色燕僻之欲,则以义制之,不苟遂也。且不求问达,独贲邱园思,乃父肇造艰难,毅然欲缵承昌大之,克俭克勤,家用以裕,遂增收产米八十余石。又拓大埕之地,堂构既成,遂迁居焉。公相其流泉,特筑新坝,刳木通水,以灌一乡之田,子孙世世赖之,功非小也”。族谱还在《诒燕传》一文中说:“二世祖竹居基公,买庄家去后田,栽产米五十三石,筑坝通渠以为灌溉,岁入视前几倍。”这里提到的刘应基“筑新坝”、“筑坝通渠”,也就是二世坝。刘应基生于明宣德丙午年(年),卒于成化戊戌年(年)。族谱没有提到他建造二世坝的具体时间,推测当在公元年左右,也就是说距今已有多年了。
二世坝横锁穿行锦凤村的湖洋溪两岸,当地人也俗称它“石坝”,是以大型瓜卵石花砌而成的梯形石坝,坡度约45米。该坝建成之时,为便于灌溉农田,又修建了两条水圳。其中一条称为“二世圳”,长达约6公里,灌溉锦凤村、桃源村农田约亩;另一条称为“坝湖圳”,长约5公里,可灌溉锦凤村、桃源村农田多亩。二世坝未建之前,湖洋一带农田多雨易涝,少雨易旱,自坝告成之后,灌溉农田达多亩,对湖洋民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为湖洋的繁荣做出重大贡献。刘应基的功绩,也为其子孙所世代铭记,族谱记载说:“今每年祭公(指刘应基),始取坝鱼以荐,不敢移而他用。”
湖洋二世坝的建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的结晶。但由于屡受溪流洪水冲损,历代均有重修。解放后,这个古代水利工程得到较好的维护。年12月,二世坝圳加固工程竣工,浆砌石重力坝坝高2.4m,坝长m,坝底基宽约20m,干渠长3.0km,灌溉面积66.7km2。古坝和古圳又重新焕发青春,有力地保证了湖洋一带农业生产用水。
来源:人民网(林联勇姚德纯文/图)
永春网好分销系统火热招商啦
永春网携手泉视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专业为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