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6分钟学会10种传统插花,而美学修养是一 [复制链接]

1#

前两日深夜回家,家楼下的树被雪压断了一半,倒在地上。本来身体已经快速飘走,脑子突然转了一下,「是桂花树啊」,便凑上去一看,果然枝头结果子了。去年芍药写过,桂花结果的周期和别的树不太一样,感兴趣的戳蓝字→桂花的下半辈子,90%的人都错过。Anyway,这么一瞧,看见了果子,我就顺手折了几支,带回家瓶插,好特别好美啊。

总觉得冬日意境比其他季节更适合传统插花,简单的小瓶子,路边随手捡的残枝落果,数量不多,与窄瓶搭配正好。围在室内煮暖茶烤火,看着这瓶小花,总能生出「明日何其多」的感慨。

前几周芍药跑去观芷玩,花艺师正在为茶馆更换新一周的配花,我和花艺师聊了聊传统插花的那些事,还请她为药粉们做了10个简单的插花小品,并剪成视频放在了文末,想学习的照着做,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芍药姑娘Vol.}

传统插花

置一方书桌,选用上好的新中式家具,桌上铺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摆一瓶时令中式插花,四周散发着草木清香,泡一壶九曲红梅。累了,就回到这个角落,看看书、抄抄经,让心情平复下来。——这是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片刻隐世。

而且,年纪越长,越是喜欢这种消遣。

也不乏一些心境赶老的年轻人,区别于时尚潮流,推崇如此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

渐渐地,懂一点茶,懂一点香,还懂一点点传统插花。

今天要学传统插花,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女生跑去学了日本花道,小原流、草月流或是池坊。日本流派种,源于池坊,又有融合与创新,最关键的,日本人总结归纳了许多规则,插花按照教程和规则来,一步步进阶,严谨又清晰,易于传承。

而要了解真正的中式传统插花,除了高濂的《瓶花三说》、张德谦的《瓶花谱》、袁宏道的《瓶史》这三部瓶插圣经,以及罗虬的《花九锡》,就没有更多实用资料了。只能耐下性子啃读大量明清古籍,从中窥见当时流行的插花趋势。

但我以为难点还不在这,而在于我们的祖先追求朦胧不可说破的意境,大于明确可复制的方法论。比如,袁宏道以「性灵说」著称,万物皆有灵,你懂了便懂了,不需要废话的。《瓶史》总共十二篇,是优美的经验散文,不是一二三四的插花教程。

袁宏道的《瓶史》,从鉴赏角度论述了花瓶、瓶花及其插法。上卷为瓶花之宜、之忌、之法;下卷分花目、品第、器具、择水、宜称、屏俗、花崇、洗沐、使令、好事、请赏、监戒等。

许多学习了日式花道的童鞋,回来后也会根据时令、环境、场景、心情做出本土化的创新。基本技法过关之后,插花人的自由度也会越来越高,将「术」抛在脑后,专情于表达,此时,又是万分符合我们祖先所倡导的「朦胧意境」了。

下面芍药就举10个例子,说说「传统插花」可以怎样与生活做融合,让你萌就近取材,快速学习,做出一瓶不错的瓶花。

选材

古人选材看中花格花品,可以理解为今天的「花语或人设」,所择所插都是情怀,若花品低下,清高的文人雅士定是不选;若花品过于高贵罕见,贫寒子弟也是用不了的。

《瓶史》里说:「入春为梅,为海棠;夏为牡丹,为芍药,为石榴;秋为木樨(桂花),为莲、为菊;冬为蜡梅」。好在,这些花今天皆在,都能大方取用。

另外,古人讲究取材地点和时间,石公经常去邻居家「借花」,这和你们经常去田间野外薅杂草没差别。为何呢?石公仕途不顺,经常搬家,瓶花是最省空间、所需器皿条件最低、花材也最少的消遣,只能就近寻找容易得到的花材,邻居家自然就成目标啦。而且索取不多,邻居也不至发火。

还不能跑太远,花摘下来要尽快蓄水养护,否则就糟蹋了(那些跑了半个郊区去薅花的胖友,还好意思问花为什么会蔫?你清醒一点)~选取花卉虽然要就近,凡花俗卉石公也是看不上的,倒不如取竹枝或松柏代替。这可能就叫「盗亦有道」吧

_(:з」∠)_

说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适当、少量从自然里摘取花草,是合理的,不至受道德谴责(无良贩卖除外),而公共场合和他人家里的不要乱采,还是要管住手。另外落花落叶、花市采买都是获取花材的好方式。

这次做插花的材料,一部分是花艺老师从自家盆栽里裁剪的,一部分来自花市购买,还有一些正是像石公那样,乡下路边采的,多数都是这个季节该有的品种。

南天竹叶

南天竹

茶花

竹叶,老师说对付精神不振的竹叶,

可以在水里加入适当的二锅头,有奇效。

蜡梅(真的很清香!)

雪柳

菊花

多头小菊

跳舞兰

金桔

鸢尾

洋桔梗,这个时令不强,一年四季都有

玫红月季

高山羊齿,常见配叶

从花到叶再到果实,大花、小花、碎花都齐了,传统插花注重植物线条的优美,曲曲折折更好看,如果做传统插花,一定要挑选姿态婀娜的品种,全都直挺挺会很难搭配。

器皿

选好花材,再来看器皿,瓶插的器皿一般分为三种:陶瓷瓶器、盘器和竹器。

瓷器又分为细长型、矮胖型、直筒型等,

不同瓶器有不同线条,对插花走势都有影响。

盘器分为高脚、矮脚,圆水和斗笠,

这次用的是高脚圆水盘(左)和高脚斗笠盘(右)。

盘里分别安置了剑山,用于固定花材,

插花时平视花器,直到看不到剑山为准。

(说不喜欢剑山的,你还真没有特别好的固花方法,

而且剑山最早是咱中国人发明的。)

竹器造型就没有太多标准可言了,

细长或壮阔都有。

竹器是不蓄水的,里面通常配置了蓄水器。

其实古时冬天都会在瓶内套锡管,因为北地天寒,

一旦水结冰,会把陶瓷瓶器冻裂。

在水中投入少许硫磺,也能起防冻作用。

石公说名花就像美人,都需要适合的器物、环境来烘托她们的美。插花时需要根据花型不同选取大小适合的花瓶。

一般来说,书斋适合摆放矮小的花瓶,如果花型过大,如牡丹、芍药、莲花,也不必受限于短小花器。

古人爱花也爱器,讲求搭配,注重精神上的契合,这点惜物之心,肯定是川濑敏郎的鼻祖了。

插花

很多人以为插花是从「插花」这刻开始的,其实不然,真正的插花,都从取材开始。尤其是用材很少的传统插花,一枝主花足以定成败。

这里有一些基本的法则可以言说:

梅花独取一枝,以观其花柯其古,也常与虬松为友,高低盘结。如果将一枝古梅夹杂在繁花簇锦之间,反倒没了清古韵味。同理,类似雪柳这样的线条感极好的木本,也尽可只取一枝。

小瓶插花,适合选取细瘦灵动的花材,不宜取用繁琐而杂乱的花枝,也不宜取材过多。如果只插一枝,必须选取线条奇特古朴,富有转折开合的枝丫。

△传统插花之《竹音》,寥寥几片竹叶,仿佛还原了一片竹林。每片竹叶都有不同的朝向。

如果插作两种花材,必须将花枝高低搭配,好像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传统插花之《折梅忘春》,选用了造型相对简约的蜡梅,同时加了一朵低矮的洋牡丹,略微倾斜,拓宽了视觉空间的效果,避免了「花瘦于瓶」。

传统插花擅以线条与勾勒,结构上注重清、疏二字,起承转合,留白浓疏,方寸之间大有呼吸,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

△传统插花之《天竺玛瑙》,一瓶之中仅使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却能烘托出「春花秋实,夏荫冬寂」之感。主枝以两枝构成,以示室中清寂,造型较多以青枝绿叶来勾勒,已取意犹未尽之感。

名花如佳人,最好也是遗世独立的好,打个比方,假使把牡丹和康乃馨放到一块搭配,未免委屈了牡丹。

同是茶花,也有许多不同插法。

△传统插花之《春华秋实》,主花山茶,辅花金桔,横向延伸的线条勾勒了更为饱满的空间,延长了视线。而山茶花头的朝向,恰如「犹抱琵琶半遮面」,就不看你,很是有趣。

△传统插花之《独放早春》,一朵主花,剩下以枝叶烘托,花朵通常取奇数而不过三。好似天然生长那般自然。

△传统插花之《茶梅探春》,这个直筒花器很好插,只需选取一枝倾斜袅绕的雪柳,配以一朵带叶的茶花苞,就在清寂的空间里划起了几道波澜,顿时灵动了起来。

盘花高大,最早多用于佛前供花,现在放于大堂、玄关也是不错的选择。

老师做的这两盆盘花,技法上更接近日式小原流,遵循三枝主花,两枝副枝,直立式与倾斜式的组合。主副枝之间能连成不等边三角形,且主花高度不能超过花器长高总和的两倍。(是不是听懵了??)

△传统插花之《玫梅争春》,底部的叶子,以遮住剑山为好。

△传统插花之《蝶恋花》,同样遮挡住剑山,花材虽然以西花为主,配色上更年轻,但也能做出古典意境。

最后是两个大竹器,所作插花没有强调太多的技法,以还原田间野趣意境为主,这也是与室外茶会十分匹配的作品。

△传统插花之《菊诉秋心》,没有受制于花器大小,且把今天扫墓才用的菊花插出了陶渊明时期的悠然意境。

△传统插花之《山野之色》,用了活泼灵动的跳舞兰,*色和紫色的搭配略有嘈杂风险,但也不失为一种自然的野趣。放在沉重的书桌上,倒是像一阵春风拂过,叫人轻松。

概括来说,好的作品要么像一幅风景小品,要么就像水墨花卉图,学美术的人确实很占优势;而好的插花人,贵在随材取用,最大限度地发觉花木的天真之韵,做到虽用了技法插花,却好似长在枝头那样自然。

强对比也是一种手法,比如老枝配鲜花,枯瘦的莲蓬配新叶,以求「于繁华处见落寞,于绝境处得新生」,而这点,已经成为日式插花的精华所在。

说了那么多,还是看视频最清楚,

这10款传统插花的操作细节都在里面了。

可能有人会对老师的「折枝」不认同,

但这是插花塑形中常用的手法,

更有甚者会加铁丝或钢圈捆绑,

所以,见仁见智了。

希望看完这篇,你能用最简单的花材,

做出意境悠远的作品。

当然了,美学修养是一辈子的事,

沉下心多读书,没错的。

P.S:感谢观芷为本文拍摄提供场地和花艺支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