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雨随想 [复制链接]

1#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如我烟上的红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林语堂《秋天的况味》

走过了春的明媚,夏的繁盛,还没来得及多想,转身,便与秋不期而遇。

不经意间,从窗外袭来一阵凉意,酷热的太阳,恼人的闷热还未散去,秋已悄悄来临,连绵的秋雨也在不停地敲打着窗扉。

秋天的雨是缠绵多情的,像少女无尽的情怀,总有些憧憬在其中。

秋天的雨是清凉的,像沉淀的人生,不再浮躁,在品味名利与得失中日趋成熟。

秋天的流水是清澈的,像历经风雨的智者,收敛了年少的冲动与鲁莽,回归了本真。

一场秋雨一场凉,数日的绵绵小雨,已让人忘却今年酷热的太阳,恼人的闷热。走在细细如织的雨幕中,听雨声滴滴答答,接着又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有节奏的声响了,浅吟低唱,娴静温婉……

雨一直在下,滴落的雨声,回旋于耳畔,满目翠色欲滴,还未熟透的庄稼涌动着绿色的波浪,依次起伏,将要收获的青*禾谷,灿烂朝阳的向日蔡,都是千姿百态,风情万种,清新的植物鲜香,令人闻耳欲醉……

雨还在下,万千繁华将谢未谢,温柔缱绻,又惆怅寂寥,追寻着落花的倩影,内心涌动一丝感叹,一丝眷恋,一丝思恋……

在淅淅沥沥的秋雨声中,一书一纸,一茶一笔,总能让人回想那些秋雨夜中踽踽独行的迁客骚人。从古至今,大多数唐宋诗词对秋雨都抱有一种“自古逢秋悲寂寥”萧瑟之感。

所以唐诗中便有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決明颜色鲜”的感秋;白居易的“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凄凉。

而北宋才子柳永更是写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伤感离别;“梧桐更兼细雨,到*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是易安居士家国破灭内心悲苦的写照。

对于秋雨,似乎早已成了文化中忧愁的符号,但是我更喜欢的仍是秋雨背后所带来的积极向上之感。

所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则是一番清新之境;“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则如山水画般恬淡;更有“人生难得秋前雨,乞我虚堂自在眠”的闲适。

因此一直以低温的姿态,前行于尘世间,听风轻吟,观雨潇潇,不求热烈,只求安恬,读书,书里含香,字里有情;喝茶,半杯是安暖,半杯是清凉。季节辗转,没有为谁许下永远,因为懂得,所以心安,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闻几处花香,能与一处风景不期而遇,与一缕清风温柔相待,便是慈悲和圆满。

最后让我们一同来欣赏张爱玲笔下的秋雨,继续感受秋天的魅力!

《秋天的雨》——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

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

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