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份走心的品鉴指南 [复制链接]

1#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753196.html

历史的韵味

后台经常会收到一些关于品鉴方面的问题,大多都是零散,碎片化的疑惑,若单一逐点攻破,其实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与精力的事情,很难形成一种系统性的全局观,无法理解茶叶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容易陷入一种学了似乎白学的死循环里。

最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在宏观层面上,去寻找它更深层次的底层逻辑和规律,站在理解之上去学习。

之前我们写过??一份走心的冲泡指南,这一次我也给后台收到的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将喝茶不得要领的伙伴,大致分为三类:

一无所知型。这类选手,是小白中的纯白,基本上连六大茶类都无法区分,全凭感觉走天下,经常说出大红袍是红茶,安吉白茶是白茶,岩茶它是咸的吗?之类的金句。

云里雾里型。这类朋友就比较尴尬,介于懂与不懂之间,表现一般取决于有没有遇见他懂的点。当然,所遇问题也会高阶一些,比如:怎么去判断茶叶的好坏,怎么区分陈茶与新茶…之类的。

金鱼大脑型。他们不是喝的不多,是喝完了就忘,好像大脑里藏着一个橡皮擦,每一次的遇见都是第一次的邂逅,台词类型通常有:“啊,这个茶好好喝啊!”,“啊?我喝过吗?”…

茶叶书面化的滋味描述,网上的资料,百度一搜已经非常的完备了,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去背诵,你会发现,其实是没多大用处的,还容易陷入一种理论与实际品鉴对不上号的尴尬,让人越学越气馁。今天给大家总结出了这个入门魔法,适合小白,也适合一知半解想要进步的选手,简简单单,让你速度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儿。-我们通常会将品鉴分做三个维度——观闻品。看干茶,看茶汤,看叶底,闻香气,品滋味。这个过程,看似复杂晦涩,可一旦你给它捋顺了,那就是意识里一瞬间的事。方法论尤为重要。不知道大家是否如此,自己如今记得最牢的几句古诗词,或是课文,大多都是小时候背的,而印象最深的单词,就停留在了“abandon”。这就是一种「重复」的力量,它看似笨拙,却能无形间加固其印象,逐渐成为了你的潜意识。就像有人问你“Howareyou”,你下意识脑海里就会跳出“Fine,thankyou,andyou?”一样。当然,我并不是在歌颂硬式教育,只是我们学茶的诀窍,就在于此。不过在此之前,需要你们先养成一个学习习惯,那就是「自问自答」。你可以用文字记录,也可以只在脑中默念,但前提是这个过程里你需要不停地,不断地,问自己问题,最好每一次都问相同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加强你对这个茶的印象,在你博闻多识间,答案也会随之越来越全面。-问什么呢?我们今天先讲些基础的。

看干茶

茶叶按照其工艺,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茶,青茶,红茶,和黑茶。其中绿茶为不发酵茶,白茶,*茶归属于轻发酵茶,青茶半发酵,红茶全发酵,黑茶则是后发酵。听不懂没关系,一步步来,你先看它颜色。绿茶,看上去就很绿,绿的鲜嫩,绿的油润,绿的深沉,非常的春天。虽然不是鲜叶,但是色彩很灵动,特别是冲泡开的叶底,感觉能捏出水来,非常的新鲜。*上方依次是蒙顶甘露,碧螺春,西湖龙井;下方依次是*山毛峰,恩施玉露,太平猴魁*茶,工艺正的*茶一般都*汤*叶,干茶也是草米*色,总之就是整个茶,它都很*…*蒙顶*芽的干茶与汤叶白茶,它的分类,是按照其采摘等级区分,均为芽头的叫做白毫银针,一芽一叶或二叶的叫做白牡丹,粗老叶,有的兼梗的叫做寿眉。除了寿眉之外,银针与白牡丹的色泽是所有茶类里,颜色最浅的,且芽头形状似针,即便是头年的心茶,你细观之下,它的芽头都是皆披银毫,且年份越老,越呈泛灰的银色。*上方依次为新牡丹,新银针;下方依次为9年陈的白牡丹,8年陈的银针而寿眉,就太好认了,大片大片,很像树叶…等级低的还会有一些茶梗组成,辨识度相当高了。青茶,这个派系比较复杂,分作四股: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台湾乌龙,广东乌龙。闽北乌龙,武夷岩茶与广东乌龙,凤凰单枞,比较相像,呈黑褐色,条索紧结,纽结成曲,扎实且匀整,闻起来都有一种类似烘烤过的味道。但岩茶的条索会比单枞更加粗壮一些,单枞更加细长。*看图感受一下,左边为武夷岩茶,右边为凤凰单枞而闽南乌龙,主要以铁观音,漳平水仙为主,漳平水仙最好认,乌龙派系里唯一的紧压茶,小小一方,像块奶糖。而铁观音则是紧结成团,呈球形,早年的老铁颜色是真铁,偏黑褐,新茶就偏*绿,但注意,再绿铁观音它都是个乌龙。而台湾乌龙呢,其实很多与铁观音长地十分相像,球会更大一点,一时无法分辨也没有关系,可以在心里大致归类,综合闻香与品鉴来判断。*新铁和老铁但其中很有名的东方美人,因为发酵程度偏高,且受小绿叶蝉的啃食,干茶会呈现偏红,斑驳,且干茶没有那么匀整的姿态,又名五色茶。*东方美人,发酵程度偏高,相比其他乌龙看起来也会更红红茶,多数的干茶像云南滇红一样,秀丽卷曲,泛黑金色,但也有像正山小种这类的工夫红茶,呈黑色,扭曲成结,和闽北乌龙很像,但相同的是,它们冲泡完的叶底,都是红匀嫩亮,且茶汤也成红橙色。额外一提,其中的红茶的贵族——金骏眉,全为芽头,黑多*少略显灰白(市面上金灿灿的,都是假的)。*金骏眉的鲜叶与成茶以及国外的红茶,多为红碎茶,条索被切的细碎,浸出率也高(茶汤颜色也是红色)。*大吉岭庄园级红茶黑茶,通常乌漆麻黑压成砖的茶,都是黑茶。多数的黑茶,像熟普,六煲,安化黑茶之类的,干茶呈乌褐色,其中有的带金花,很少以散茶的形态出现(但不绝对)闻起来会有一种旧书架,或者药味儿。*图片来自于网络

看干茶,看茶汤

云里雾里的朋友们,如何区别陈茶与新茶?除了一些本身就黑的茶,就像人随着年纪增长皮肤会暗沉一样,随着时间的氧化,茶叶里的多酚物质会逐渐转化为茶褐素和茶红色,颜色越变越深,不仅是干茶上的转变,它的茶汤也会逐渐变红,加深,色泽变暗和油润。*年白牡丹,年白牡丹同理,发酵度越高,茶汤的颜色也越深。*上方依次为绿茶,白茶,*茶;下方依次为青茶,红茶,黑茶

看叶底

叶底的秘密可就多了去了。工艺是否标准,有没有异物,是否经过拼配,有没有在工艺中使用过不当的小技,比如红茶加糖,叶底就会有斑点。一般来说,好的叶底,色泽,形状匀整,叶片柔软呈现皮质感,有韧性,用纸摁压后有弹性,不会参差不齐,暗淡无光。*非常的油润但是,一定要记住,这些规律只是片面的,且不是死的,一定会特例,或者模糊的存在,需要你结合其他综合的去判断。在这一步,你需要反复问自己的问题是:

这干茶是属于哪一大类?

这干茶的色泽是深是浅?

这杯茶的汤色是偏青还是偏金,偏*橙还是偏红褐?

叶底的光泽度如何,是否色泽形状匀整,有无花杂?

有没有异物?

-

中,高,低

再看以下内容之前,建议大家先温习一下??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在用鼻子喝茶。我们的味蕾实际上只能品尝到酸甜苦咸鲜五种味道,其他风味物质的感知其实是依靠我们嗅觉所带来的,不信你捏住鼻子,吃个柠檬试试,基本上只能感知到酸味和涩味,品尝不到属于柠檬的香气。由此可见,品鉴中,一款茶叶的风味儿如何,是好是坏,「闻」占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闻茶一般分做三个阶段,高温闻,中温闻,和低温闻。

高温闻纯异,主要是闻这款茶制作和存放的环境,干不干净,特别是一些老茶,如若存储不当,高温闻时,异味(也就是一些本不属于茶叶,非常突兀,刺鼻的味道)会很明显。

中温,主要闻这个茶的风味,可以说是这款茶的风格走向。是浓郁,还是清雅,是奔放,还是内敛,一些花香,果香,陈香,药香都在此刻呈现,如岩茶,还会有一些类似焦糖,蜜糖的味道。你每一泡闻的滋味都会在转变,喝进口腔的滋味也会不同。

低温,主要闻这个茶的余味。低温闻时,茶叶中的乳香会表现的更加明显,以及可以根据香气的持久度来判断这款茶的质量。

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闻,指的是闻杯盖香,不是直接闻干茶。

在试图把握这款茶的香气时,有没有杂味,陈味,香气的复杂度,持久度,一开始闻不出来,没有关系,这个过程里一定不要气馁。

在这一步你需要反复问自己的是

这款茶有没有杂味?

这款茶的香气风格是什么?

这款茶的主导香气是什么?还有哪些香气类型?

陈年程度是深是浅?

香气变化的层次和持久度是高是低?

嗅觉是链接我们情感,记忆最深的感官,同时也是人类最原始,最没有语言体系的感官,没有任何人一开始就擅长用一些指代语言,来描绘香气。

你可以从现在起,为你的大脑植入一个下意识。去在意你生活中遇见的每一种香气,水果,花草,木头,金属,食物…让你的大脑有意识的去记忆这些味道,忘了也不要紧,只要每次都带这个意识,久而久之,你会形成一种嗅觉上的潜意识。你还可以运用联想法,给你遇见的每一款香气,都塑造一个意象,可以是一段架空的场景,也可以是一段真实的记忆。就像湿润的泥腥味儿,让人想到南方的暴雨,老旧木头的陈香,让人想起关于爷爷奶奶的回忆,这都是一种加深印象的方法。-

质感

之前也有朋友闻到,为什么你们喝茶都要喝出声音,感觉不怎么礼貌。其实这是一种品鉴方式,叫做啜茶法。通过吸吮式的方法,把茶送入口腔之后,不着急将它咽下去,让嘴留一条小缝儿,做一个类似漱口的动作,咕噜咕噜,停留大概3-5秒。这种品饮方式,同样适用于葡萄酒品鉴。其实就是通过口腔中气流的震荡,促进,增强我们的鼻后嗅觉,让我们更好的品鉴到其中的风物物质,归根结底算是嗅觉的一种。而品这个环节,我们品的是茶汤的质感。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舌头的触觉,就像你去摸粗糙的麻布,和丝滑的天鹅绒一样,它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好的茶,鲜叶的内涵物质必然丰富,在口腔会更有重量,呈现厚润,丝滑的质感。*感受一下且茶叶中多酚物质的表现,随着茶叶等级的不同也会变化,拿龙井举例,作为不发酵的绿茶,它保留的茶多酚是最丰富的,但你会发现,产自于核心产区的高端龙井,它在口腔里霸气,有力量但是非常的细腻,且一点也不涩口。等级越高的茶,越细腻,越精致。这可以运用到所有的茶里,是一种高级质感的体现。这一过程里,你需要反复问自己:

这款茶风味物质的变化如何,是否丰富?

喝起来涩不涩口?

质感是否细腻?

入口甜不甜,回甘是否持久?

综合起来,是否平衡,有无突兀的异味?

根据「观,闻,品」三个步骤,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你对一款茶的认识相对来说就已经比较全面了,基于这种方式去品饮各类的茶叶,特别是运用对比品鉴的方式,很快你就能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且能判断出一款茶的大致水准。

你可以非常具象且准确在脑中总结出,绿茶的共性,陈茶的特征,而且可以一口就喝的出来它大致的水准…

这篇文章看似篇幅不小,有些复杂,但是整理归纳一下,会发现就是多一个下意识的事儿。一时半会儿记不下来,很正常,可以用笔记,也可以收藏文章,在喝茶前看看。

大多时候学习的难,都不在其知识,在坚持。花花世界,柴米油盐,这个时代,「专注力」与「毅力」常常败笔在浮躁之下,取而代之的就是不尽的焦虑。一句老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了那么多的处世之道,也给自己多一点耐心与鼓励吧。想要放弃之前,试着去坚持看看,日积月累,也许当初觉得艰深晦涩的难题,就成了你脚下坚实的台阶,和面对未知的信心了。感谢你看到最后希望你会喜欢分享好运气-End-点点“在看”,让我们感受一下你的喜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