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721/4429412.html「《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是一部集國內現存古代書畫作品之大成的圖典。年,中宣部批准文化部組織全國頂級權威專家謝稚柳、啟功、徐邦達、楊仁愷、劉九庵、傅熹年等人組成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在全國範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巡迴鑑定。將所見書畫一一品等級,分精粗,選佳作編成此圖錄。這是中國文物藝術保護史上影響巨大的一次空前壯舉,於收藏、學習、鑑定對比古代書畫極具價值。年10月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小組全體工作人員合影(圖片源自網絡)本場「仰之彌高——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將帶來除金廷標《聽泉圖》外,經古代書畫鑑定小組鑑定,並出版於《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中的另外三件珍品:諸昇《青溪十詠圖》張深《龍泉庵圖》及金農《幽蘭圖》。」Lot諸昇(-?)青溪十詠圖冊頁水墨紙本/絹本
出版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十一),第81-82頁,文物出版社,年。
著錄
1.《中國古代書畫目錄》,第6頁,文物出版社,年。2.《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一),第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年。3.《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筆記》,第頁,遼寧人民出版社,年。
說明
1.此作品為浙江省博物館退還作品,編號為浙1-。2.趙之琳、陳鼓永題跋。陳鼓永(?-年),浙江海寧人。順治十二年()進士,字雍期,號學山。歷官散館授檢討,任江西主考官、秘書院侍讀學士、武會主考官、東閣學士、吏部左侍郎。康熙十五年遷左都御史、十六年改工部尚書,康熙二十年六月諡文和。3.勞繼雄著《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筆記》以及楊仁愷《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筆記》記載為:「冊八開」。因趙之琳對題吟詠部分鈐印有「青溪十詠」一印,故鑑定組予此冊定名為「青溪十詠圖」。
諸昇《青溪十詠圖》陳鼓永題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出版頁影
諸昇在當時以擅長蘭花、竹石聞名,其畫竹師魯德之,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寫意畫竹,而是注重刻畫竹子在自然界中的種種神韻,師造化而兼師心源。其畫用筆爽利,妙到豪顛,極具虛實掩仰之姿。
此套《青溪十詠》寫竹景數幀,各具妙趣。圖中多寫竹石,竹竿勁秀,挺拔直立,葉分濃淡疏密,諧和成趣,橫斜曲直,不失法度;竹葉皆個分,疏密有致,其中所作雪竹尤為精彩。乍看,宛如在清輝曉霧中婆娑翩躚,又似在夕陽餘照下卓然生姿,極富情韻。圖中繪有巨石,雜草叢生,竹石互襯,實為動與靜之比,全畫洋溢着一股清逸秀雅之氣。他畫的墨竹,不是自然之竹的再現,而是把在特殊環境下觀察到的竹韻如雪竹、霧竹、月竹等,用充滿寫意性的筆調錶現出來,將眼中之竹和自然之竹融為一體,進而使作品既脫離了舊的程序,又不失於法度,洋溢着鮮活的自然氣息,從而形成沁人心田、生機盎然的獨特面貌。
←滑動瀏覽→諸昇《青溪十詠圖》局部
諸昇非常講究用墨,在充分利用墨分五色的特殊效果,營造畫面豐富層次的同時,更營造了霧色竹韻的環境氣氛。其中虛虛實實的用筆,工整而有變化,生動卻不草率,極富情韻和潤朗之氣。湖石以簡括的筆法勾就,稍有暈染,石的頂部點飾數筆,顯示有一些碎小的植物,圓形的墨點與長形針狀的竹葉對比中有變化,石的根部,細草叢生。這組景物在整個畫面里起到視覺上的平衡作用,同時也與霧中之竹的情態形成鮮明的對比。細細品味,那清晨曉霧中的新竹,驕傲地舒展着修長的身姿;陣陣薄霧飄來,竹影婆娑,若隱若現;片片帶露的竹葉被浸潤得鮮活欲滴,流露出清逸秀潤之氣,使人愛玩不已。
←滑動瀏覽→諸昇《青溪十詠圖》局部
此畫另配有八段詩歌題跋,讀其詩,味其景,相互對應,愈見神妙。如「茶煙初燼理新詩,忽聽窗虛風雨遲」一句,將竹聲雅韻,刻畫的貼切而空靈,和畫面相對應,使人如覺春風披襟,逍遙竹林之中而塵慮頓消。這套冊頁曾經浙江博物館收藏,其背面仍附有浙博籤條,是一件流傳有序,品相完好的珍品。
Lot張深(清)龍泉庵圖手卷設色紙本
著錄
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第頁,文物出版社,年。2.《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一),第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年。3.《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筆記》,第34頁,遼寧人民出版社,年。
說明
1.愛新覺羅·烏爾恭阿邀請畫家張深同游山中名勝,同時隨侍的還有他的三個兒子,二子肅和、三子端華及五子恩華。愛新覺羅·烏爾恭阿(—),初名佛爾果崇額,襲爵,詔改名。號石琴主人,鄭恭親王愛新覺羅·積哈納第一子,鄭獻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七世孫,乾隆五十九年(年)襲鄭親王,道光二十六年(年)薨,諡曰慎。有《石琴室稿》、《易水往還稿》。2.「永安沈氏藏書畫印」的主人當為清末福建望族,書畫收藏大家。明清畫作常見鈐有此印,如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曾鯨《葛一龍像》和台北故官博物院所藏的文嘉《江南春色圖》。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出版頁影
龍泉庵為北京西山「八大處」之第五處寺院,以泉水清冽,風景秀麗著稱,明清以來,為文人雅士清游勝地。清張深所作《龍泉庵圖》便描繪了道光甲申()一次文士雅集的場景,詩文書畫,俱稱擅場。
清道光四年初夏,時駐守香山、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的鄭親王烏爾恭阿邀請畫家張深同游山中名勝,同時隨侍的還有他的三個兒子:二子肅和(藹亭)、三子端華(端友)以及五子恩華(蘭居)。初夏的山景「落紅滿徑,新綠初齊」,幾人在龍泉庵稍事休憩,其間泉聲松色,縈繞於幾席之間。清談快論之際,好友奎照(玉庭少宰)過訪,並作詩紀游,隨後諸人皆有和作,張深作此幅《龍泉庵圖》以紀其事。
張深(清)《龍泉庵圖》局部
奎照,字伯沖,號玉庭,索綽絡氏,滿洲正白旗人。奎照之祖父德保,官至禮部尚書。父英和,官至協辦大學士。奎照為嘉慶十九年(年)甲戌科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後授編修。歷官至禮部尚書、軍機大臣。奎照祖父德保,父英和,兄奎耀分別為乾隆二年(年)、乾隆五十八年(年)、嘉慶十六年(年)進士,且皆得以入選翰林。至奎照點翰林之時,其家族入玉堂已歷三世。朝野一致稱道,以之為滿洲清望。成親王永瑆特題「祖孫父子兄弟翰林」相贈。由此知奎照為滿族親貴中風雅之士,而鄭親王烏爾恭阿為清代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系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三弟舒爾哈齊之後裔,他別號石琴道人,又號雛鳳樓主人,也是一位「工詩善書」之士。《皇清書史》稱他「書法趙榮祿,兼精鑑別,遇有法書名帖親加鑑別,得者珍之」。烏爾恭阿有《石琴室稿》傳世(《清代詩文集匯編》誤為弘曣所作),集中多有賞鑒書畫、古玩以及投贈玉庭、張深之作。其中《再游翠微山龍泉庵呈玉庭侍郎》一詩中有:「五年前向此山行,曾記榆錢采作羹」之句,所指或是咸豐四年的這次雅集。
←滑動瀏覽→張深(清)《龍泉庵圖》局部
隨侍烏爾恭阿的三個兒子中,三子端華於道光二十六年襲鄭親王爵,不久詔授總理行營事務大臣及御前大臣。道光帝死,受顧命。咸豐繼位後,為領侍衛內大臣,咸豐十一年,咸豐在熱河行官病重,任命端華、肅順、怡親王載垣等八人為贊襄*務王大臣,俗稱顧命八大臣,總攝朝*。兩宮太后發動辛酉*變後,端華賜自盡,其弟肅順被斬首菜市口。時論以為「端、肅輔*無虧,以爭垂簾被誅,死本非罪」。
張深作此圖時,端華還是一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卷末有其三兄弟的題詩,皆作端嚴方正的小楷,詩歌也頗可觀。
張深為丹徒畫派骨幹畫家張崟之子,畫傳家學,氣味靜穆,尤工山水。畫史中記載他「初館藩邸,遇名跡必數摹,得其神髓乃止,故筆意深厚入古」,由此可知他最初或即在鄭親王處為館師,由此得以泛覽宗室所藏古畫名跡。此圖筆致嚴謹,刻畫周到,畫龍泉庵於青松翠柏深處,中有高士數人清坐暢談,雲影天光,氣象沖和,確為着意經營之佳作。
卷尾有張深自作詩數首,內容皆寫京師西山一帶勝境,如翠微山、龍泉、香界寺、寶珠洞、三山庵等地,可知諸人足跡遍於西山,所游非止一處。卷末有李登瀛、肅和、端華、恩華的和詩,紀事言情,與此畫卷同為西山名勝的一段掌故。
旋轉屏幕瀏覽全卷Lot金農(-)幽蘭圖立軸水墨紙本年作
出版
1.《中國古代書畫圖目》(一),文物出版社,第頁,年。2.《金農書畫集》,西泠印社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年。3.《揚州畫派書畫集·金農》,第2頁,天津美術出版社,年。
著錄
1.王鳳珠、周積寅編《揚州八怪書畫年表》,江蘇美術出版社,年。2.《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第頁,上海書畫出版社,年。3.《中國古代書畫鑑定實錄》(一),第頁,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年。4.《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筆記》,第44頁,遼寧人民出版社,年。
說明
1.北京市文物商店舊藏。2.「小琢鑑定」為胡小琢(清道咸間山東濟南人)藏印。小琢字實君,名春華,道光進士,官至太守。室名「遂性草堂」,以收藏金石書畫有名其時。李佐賢、李玉棻多以其藏物入書。3.「煦堂鑑藏」為李大融印。李氏字伯沖,號煦堂,貴州鳳岡人。清朝*治人物,與李佐賢同為道光十五年進士。4.上款「鶴崖」應為陳戴高(清),字山止,亦稱山朗,號鶴崖,仁和(今杭州)人。其篆刻神似三橋(文彭),雖與白榆(徐貞木)友善而實私淑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出版頁影
金農曾有聯語:「清如瘦竹閒如鶴;座是春風室是蘭」,足見其對於蘭花的喜愛。此作用雙勾法繪山谷幽蘭,含薰帶露,清風脫然而至,蘭葉飄逸翩躚。淡墨干筆,輕勾淡寫,極富風致。對比金農兩件蘭花傳世之作: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紅蘭花圖》及現藏於南京博物館的《蘭花圖》可看出,三幅蘭花筆法構圖幾近一致。區別為此件作品未做設色。究其原因,許是因兩幅設色蘭花是在後來沒落的揚州大鹽商江春(號鶴亭)的水南別墅中,與大批文人雅士一同聚會之時所作。而本幅《幽蘭圖》白描雙勾蘭花是為高壽的儒雅文人陳戴高(號鶴崖)所作。心境與受眾不同,作品表現方式也略有分別。此白描版本,更有一番雅韻。
金農《幽蘭圖》局部
金農的繪畫有其明顯的個人特徵,伍蠹甫對金農的作品曾有過這樣的表述「非作者不能畫,而是力圖打破完美、工整、細潤的造型傳統,從不經意、無所着力中追求完美,反映一定的情思、意境。」羅聘與項均多為金農代筆梅花。此幅《幽蘭圖》蘭花線條簡單舒暢,畫面比例不同尋常,有濃烈的金農親自執筆的畫風。
此外,比金農的畫更有辨識度的,是他的題詞,他獨創的漆書,字形方正,多折少轉,充滿了力量感。金農自幼學的是顏字,功底很深,朋友稱他為「堂堂小顏公」。後來金農專研金石碑帖,將隸書的厚重和碑刻的刀感融為一體,追求的是一種古拙倔強之氣,仿佛在懸崖峭壁上鑿刻而成的,有着濃厚的金石感。難怪清人方薰會說,誰的畫都可以沒有題款,唯獨金農的畫不能沒有款。杭世駿、讓山和尚的論述也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點,在加上金農的題識之後,買畫之人趨之若鶩,而無金農題識的畫作,眾人則覺興味索然。此幅《幽蘭圖》,除去難得的雙勾蘭花,還包含了金農濃墨漆書的題字,益現蕙蘭清絕優雅之態。
金農《幽蘭圖》局部
從金農的漆書題識「蘭,香祖也。在幽林綿谷中不岀也。既不出矣,即三征七聘十二命,亦不出也。其惟世外肥遜之高士乎。畫奉鶴崖老先生清教。杭郡金農,時年七十有三。」可知,金農作畫時已是73歲高壽,而由「鶴崖老先生」可推測,彼時的上款陳戴高先生許是超越耄耋之年,可謂長壽之畫,寓意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幽蘭圖》曾被民國年間北京著名收藏家楊濟成收藏。楊濟成喜好清雅,尤愛蘭草。其藏品中曾有一件精緻非常的成扇,正面于非闇臨趙子固《白描水仙蘭蕙卷》,背面為邢端小楷蘇軾賦,扇骨為范節庵雙面刻朱邦偉書法,與書畫扇面同一上款。扇骨高一尺有餘,紫檀制,十三骨,包袱頭配以雙螭形墊片,大骨三面使用貼黃技藝、雙側貼湘妃。扇子的尺寸與常見的不同,是楊濟成定製之物。由此可見,楊濟成對於蘭花題材作品的極致追求。此幅《幽蘭圖》楊濟成納入己藏後,特地請陳半丁為其題簽,並在題簽上註明「金吉金雙鈎蘭,濟成藏本」,可見追求極致的他對其對此幅畫作難掩的珍惜。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網絡平台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官方視頻號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官方微博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快手號
歡迎關注北京保利拍賣抖音號
雲徵集聯繫方式
北京保利拍賣
?中國古董珍玩部
E-mail:gd
polya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