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河滔滔去,遗说万古流豫州传说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
《大河滔滔去,遗说万古流》

——豫州传说

药械*支部刘馨

生命之河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

远古时期,一声九天穹音响遏行云,滔滔浊浪于银河密集处喷涌既出三万里,灌入星宿海,以万壑归流之洪荒伟力奔腾不息,纳百川、汇千流,溯源下切,劈开无数山川峡谷,化为条条血脉、刻作道道筋骨,势镇汪洋,威震瑶海,浮沫扬奔,喷薄源长,分据九州。

其中,广沃通衢的豫州之域,公孙氏由此诞生,乃有熊(今河南新郑)国君少典之子,长居有熊国轩辕之丘,又称轩辕氏,后长于姬水,改为姬姓。姬氏有土德,土德之瑞、五色之首,土色*,*者,光也,厚也,中和之色,德四季,与地同功,故号*帝。

时大地氏族部落林立,相互攻伐,生灵涂炭。尤甚者,蚩尤作乱,引其部落民众个个做贼,又私自制造刑法,侵犯大河流域,杀戮无辜,无所畏惧。无辜冤*聚集于水隈处,久之不散,血染*河。

以炎帝为首的部落起兵反击蚩尤族,炎帝连败,向北逃,求助于*帝。*帝遂起兵,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龙、鸮等为图腾的氏族,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迎战蚩尤,并在大河之上筑土坝蓄水,以阻挡蚩尤族进攻。炎*二帝与蚩尤大战九仗三载于涿鹿,白旌大纛,龙血玄*。天帝闻之,降下威严,又派大将名唤重黎,隔绝天地通路。最终,炎*二帝一起擒杀蚩尤,征服东夷、九黎族。此后,集部落于*河流域,重建房屋、制衣冠、建舟车、论音律等。又开疆拓土,划野分州,协和万邦,统一中华。后世尊为人文初祖,中国人遂自称“炎*子孙”。

继*帝之后,*河流域走出两位部落联盟首领--唐尧、虞舜。尧舜统领时期,生活简苦,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垂衣裳而天下治,极获拥戴。

后来,大河之祸水泛滥,*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大地雷。天下乱则英雄出,鲧禹乃*帝之后,于*河岸边生长立德,水陆皆所能,游似蛟龙、行步如飞,有徒臂挽狂澜之神功,皇天嘉之。舜帝外不避仇、内不阿亲,祚以天下,赐姓曰“姒”,氏曰“有夏”。

人之有姓,犹国之有名,人而无姓,无以为彰,姓无基因,无以为传。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树祖根,水祖源,山祖昆仑,人祖先。溯祖追源,此乃万物之天性也。

鲧禹治水

——如意金箍棒,定河神珍铁

开天辟地之初,混沌未分,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真神之宗、道德天尊太上老祖,善操控六丁神火,使九尺九寸八卦炉,造武器、炼仙丹、制药材,各路法宝兵器无所不能,曾解化女娲之名锻造五彩神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鸿蒙初判、天地初分,阴阳交合之处有玄铁至天降落世间。时值天界银河处常有神兽河妖作祟,太上老祖便去玉华峰顶取回玄铁,于八卦宝炉炼尽凡间七七四十九年,得一灵阳棍,号称如意金箍棒。

只见其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金片,花纹密布*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重则一万三千五百斤,或粗或细、能生可灭。

此物有神力、通灵性,如神兵一般,镇得起天河之间各路水妖海兽。

尧舜时期,*河泛滥成灾,水患连年,生灵涂炭。禹受命治水,不辞劳苦,从桃花峪一路向西即达源头。向北望去,只见浊色狂澜、水滚流沙、洪波涌浪,未能靠近,更不知深浅。

正那时,水浪消逝处忽有一素皊霭光摇曳,渐为鸟兽形,抖抖翎毛,化作丹鹤灵鸟,要向西天飞去。禹跨步疾如风,将身一跃,赤手攀得白鹤两翼,竟一路随之飞过三十三重天,既至天庭兜率宫前,灵鸟摇身一变,变作一鹤童小仙,指引鲧禹到老祖面前。

老君道:“禹来,华夏始,万物生,天下安也!”便借与定河神珍金箍棒。

金箍棒本通灵认主,不好驾驭,因尽得其详细,被大禹舍身取义之作为所感动,便认禹为主,任其差遣。

禹驭金箍棒回*河,江河湖海,随心长短,深浅立现,便一路遇山开山、逢水治水,若遇那丹崖怪石、峭壁奇峰,便挥棒即斩为峡谷,引流而下,奔腾向海。

至此,海晏河清,天下安定。

禹回到有熊(今河南新郑),建立夏朝,开得华夏文明。

后来,大禹将神珍丢入大海,取意海河永固。

金箍棒成为无主之物后,也自甘长眠于东海。东海龙君所得,发现其威力,驾驭不得,更未敢小觑,贡为镇海之宝。

直到千年之后,又一任主人出现,这定海神珍便甘心随他闹天宫、攻地阙,飘爨彩霞、变化飞腾,伏虎降龙处处通,炼魔荡怪方方彻,终是成就又一段传奇。

鲧禹治水

——终得息壤承父业,斩杀相繇造名山

*帝轩辕氏第六代玄孙即为禹。

禹,名文命,字高密。其父为鲧,其母乃有莘氏女修己。

话说尧舜之时,天下犹未平,上古大河洪水横流,泛滥滔天。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妖兽鸟迹之道交于中国,部落民众食不果腹、颠沛流离。

鲧受虞舜之命治理*河。鲧想通过塞其源头、堤工障水的方法来阻断洪流,便去天宫向天帝借息壤。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用来塞洪流。无奈天帝未应其要求,置之不理。鲧无奈,欲窃取帝王息壤以堙洪水。天帝有七女,数六仙女最为良善,知其事,爱慕鲧以胸怀天下之心,便与鲧共谋,终盗得息壤。

鲧用息壤以平洪流,尚未有效。忽而九年,天帝知晓,勃然大怒,将六仙女贬下凡间历尽九劫,又命火神捉鲧,鲧将息壤交与禹,便被火神拘禁于嵩山。

大河泛滥未平,禹便受命于虞舜,继承鲧之功业,续治大水。

禹为探索*河之源,沿河西去前往星宿海,见此处,星云密布、河水共生,昆仑女床相望于银河两端,能坐看繁星从脚下升起,水柱倒流向银河逆天而上。

禹又溯其源而下,就在这水天交界处,遇鹤童,见老君,借得神珍。金箍棒感其公而忘私、硕望宿德,便认作主人一路跟随。遇河伯,又得《*河水情图》指引,一路东上,顺利抵达北海。期间用准绳、规矩计量,共测长约三亿九千六百七十七里又五百七十九步,历经鸿水渊薮三亿九千六百七十七又五百七十九个,用息壤一一填平,造成无数名山。

共工之臣相繇,在*河上游,将禹造十山食之九座,化作九头蛇身之相,口中可喷吐,所及之处,皆为水泽。禹折之,复使息壤堙塞洪水,杀死共工、相繇。不料相繇血流成河,所及之处,腥臭无比,寸草不生,谷物不存,水泽泛滥不宜居。禹便使出如意金箍,掘起整块地,又用息壤填塞,重新建造一池,天帝派众仙至池中筑台以镇压妖魔,方得太平。

鲧禹治水

——河伯授图,望洋兴叹

话说*河水神,由来已久,最早为河伯“冯夷”。

夷生于*河流域中下游,其祖辈跟随尧舜一路迁移,世代农业捕猎为生。到了冯夷这一辈,因不安心于劳作,一心修仙。民间传闻,喝百天金盏银台之蜜,便可羽化登仙。夷闻之,喜,欲寻,又闻水仙乃凌波仙子化身,通灵、能飞、善隐,朝阳向北,夕又南回,遂于*河两岸来回追随,寻其踪迹。时光飞逝,掐指一算,已过九十九,还差一日。夷大喜,随水仙至江北,忽而消逝,夷于是极目远眺,见其江南,便趟水过河以寻之,既至河间,怎料水位突涨、势头迅猛,夷不慎坠河,挣扎半晌,无以得救,终溺水而死。

所谓求仙即得却生而无门,仇河,满腹冤屈怨气,*魄至天帝面前,控诉*河无人治,横流撒野害百姓。天帝同情其命苦,又念之已食得九十九日金盏银台,便告知:“而今大河水道迂回,河网错综复杂,头绪纷繁,若能在十年内摸清*河水情,即可封汝为*河水神以治理大河。”

冯夷见有所转机,喜出望外,满口应下。

回到家乡,查水情、画河图,日月兼程、风雨无阻。竟忘时,一晃已过凡间三十载。当一幅壮观又详尽的大河水情图终于完成时,冯夷却已是年老力衰。约定时限早已过去,夷无颜再见天帝,他打定主意,若得有缘人识此图,便倾囊相赠,助其治理*河、一统天下,自己也便了却一桩心愿。便日夜守至*河边,等待有缘人。

此举感动天帝,当即封其为*河水神,号称河伯。苍天不负有心人,冯夷终成河伯小仙。

成仙后,河伯拥有不老之身,却放弃大河仇恨,虚心向学,驻守*河。

一日,河伯做一奇梦,梦见*沙滚滚遮天暗,紫雾腾腾罩地浑,于是施法乘浪花而去,意图窥探究竟,却见紫气云雾中,忽地闪过一身高九尺二寸大汉,身材魁梧,精神抖擞,双目似云星,左准绳、右规矩,脚踏金纹铁棒而来,自称大禹,前来讨教河情图。忽而化为*熊,发力将大河劈为两半,霎时间地动山摇,天地重建。

河伯惊醒,自言自语:“如今定世神人,独一人耳!”便一路向北,开始沿河寻禹。最后,行至*河入海处,极目远眺,河伯无比震惊。自言自语道:“吾之一生,皆与*河为伴,寻水仙、绘河图,以为滔滔*河乃天地间最大水域,无谁能比,我便是这世间最大的水神,本这一生已了无遗憾。不曾想,今而得见北海,汪洋一片,无边无涯。若未到此处,岂不是被有识之士耻笑之?”正所谓“望洋兴叹”矣!

嗟叹之间,见一人凿山开水溯流而来,掘地而注之海,与梦中所见竟一般无二。河伯欣喜若狂,急忙奔向前,将水情图交付与禹。

禹得*河水情图,如虎添翼,兴工傅土、行山表木,疏三江、凿五湖、通大川、决壅塞。待填平水渊,引至洪泉,放稳九州,融通四海,掘成川谷,方得安置昆仑,平定宇宙。

鲧禹治水

——十三载治洪不息,三过家门而不入

话说大禹心系天下、崇高德重,三十未娶,得涂山氏青睐有加,乃有青丘白狐九尾造于前,禹道:“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待到春暖花开、绿染桑林之时,见得涂山氏之女娇,眉如竹影,笑似新月。女娇曰:“此生候人兮猗!”,二人两情相悦,一见如故,禹娶女娇为妻。

禹奉尧舜之命治水动身前,妻女娇已怀有身孕。为治理水患,禹许久未归,十月,女娇诞下一子,仍未见,相思成疾。女娇每日抱子于*岸边苦苦等候盼禹归来,一盼竟是七年有余。

女娇性刚强,望穿河流,日夜等待,每年新雨之后便流下眼泪,共七滴,蒸腾而上,化作北斗星云,世代盘旋在*河上空。仰望那七星北斗,大有灵性,竟可变换二十四种色彩,依时而不同,民众敬为天神显灵,依据色彩变化为指引,将分一年为二十四节令,依田耕作,代代相传,皆可得光风月霁、岁物丰成。

待禹治水路过豫州家门,女娇见禹,不断向其招手呼唤,而其子尚未有姓名,竟见而不相识。

时言纷纷相劝归家团聚,唐尧舜帝皆感动不止。

禹却只道:“天下未靖,何以为家?”遂又径直西去,坚定而不顾。

禹利用*河水情图,先后用金箍棒劈开龙门和伊撅,凿通积石山、青铜峡,使大河畅通无阻。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也造就无数名川细流。

待禹归家时,其妻女娇因苦苦相等,竟与其子双双化为石像,伫立于*河岸边。禹不禁流泪,落于石像,石破而子出,其子见禹,呱呱啼哭不止,禹心有愧,唤子名启。

鲧禹治水

——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

大禹治水患期间,所经之处皆化太平,为民所称道。曾驱蛇龙而放之菹,消散鸟兽,救百姓于倒悬。引渭河入北海时,天下大雨,连接数日未消,水涨而乱民。禹则令百姓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又在洪水滔天之际,乘四载,随山刊木,播黍稷筹化民食,振兴农业,以达到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之景。

而面对滔滔大水之灾,禹则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基于“封堵”法之上,又对大河兼行疏导引流之策,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导全国主要河流向北。又以四海为壑,疏决九川通到四海,疏浚畎浍通到大川。豫州之初,崤山位于正中,恐水流受阻,便挥如意金箍棒,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门”三道峡谷,引大河滔滔东去。

大禹完成其父鲧未竟事业,劳苦功高,威风德劭,历时十三载有余,终成大业,获天下诸侯之朝服拥戴,治河运动亦深得影响,受舜禅让继帝位,终成夏后氏首领,即天子位,受封于颍水(今河南禹州),拥立为君。

话说颍川受封之日,曾忽作狂风暴雨,有东西南北四河之蛟兽出来作祟阻挠,围绕钧台兴云作雾。禹持金箍棒上天入地,与之大战三百回合,将为首蛟龙斩于钧台之上以示众,其他见之,惮其威力,不敢再轻易上前。一时间,禹与三蛟僵持不下。禹问其为何来犯,西蛟答之则明,原来蛟喜水而居,安逸自在。从禹治水以息壤堙塞河沟后,连累部分蛟龙无家可归,只得另寻抑或强行抢占别处栖地,一时间,异种同族之间皆不得太平,引得大河各支流水患频发,四海皆因之而起波澜。

禹闻之,便挥息壤于豫州西部三门峡之“神门”峡谷,命其依势涨位,控河而下,世代守护。又将神珍金箍棒置于东海镇水,东海定则四海平,四海平则水患消,众妖服,未再有异言。

受封后,禹带子启前往嵩山寻其父鲧。帝感念孝道功德,放鲧自由,祖孙三人得以团聚。禹与父在阳城(今河南郑州)建朝定都,并以有熊(新郑)、阳城(登封)为夏都之京畿核心。

禹立后,勤劳劭德,建庙宇、葺宫室、修水坝、视九鼎,别物上下、乡制四极,天下乃静。至此,禹成为中国大地上第一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国号夏后。后世尊称其为夏禹,与天地相齐名,华夏民族由此开始。

*河得禹治理后,可称为最佳河道,获益长达一千四百余年无患,终成名副其实的“母亲之河”,承载能量,催生智慧,孕育华夏文明。

有之云也:“依本者,复兴立功,锻造未来;善继者,砺山带河,开元鼎新。”

五千里暗礁风波,八千年江河曲折,*河不止,生命不止。

参考资料:

《史记》

《左传》

《竹书纪年·夏后氏》

《帝王世纪·夏》

《大明一统志·古迹》

《水经注》

《海外北经》

《吕氏春秋》

《西游记》(吴承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