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火功高了,无论大红袍水仙肉桂,岩茶会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 http://www.yunweituan.com/m/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朋友寄了几款去年的茶,让麻花帮着喝喝看。

他说这些茶为什么火都挺高的,但是喝茶时从第二泡开始都会明显发酸。其中有一泡老丛水仙,甚至感觉冲泡时,火还没褪干净带有“糊味”,现在去喝还是酸掉了。

以前他觉得,买火功高一点的茶,最低买到足火起步,岩茶才能放越久,不容易返青。

但这一两年开始,他有些迷糊了。怎么有的中火岩茶放隔年喝,香气和滋味都没有减弱,怎么火功高一点的茶,反而容易出酸涩味,这到底是为什么啊?

聊到最后,他抛出一个在心里憋了许久的疑惑。

“现在(岩茶)的火功高了,更容易出酸涩味?”

嗯,那批朋友寄来的问题茶样,还在快递的路上,今天还没收到。

不过结合他的描述内容,仔细想过后,发现了这样的问题:

那就是,部分火功焙太高的岩茶,还真容易出酸涩味!

《2》

结合大背景看,武夷山现在的茶农们做茶,秉持一条原则,好茶不轻易焙高火。

换言之,会有很多原料普通、质量并不是那么高的,甚至是雨水天采下来的茶青,被人直接焙了高高的火。

论化妆术,一白能遮百丑。

论焙火,虽不能一焙遮所有,但多少也能遮一遮瑕。

以高火茶为例子,虽然业内里已经摇旗呐喊多年,高火茶属于病火,饮之无益。

但除了照顾个别地区茶客的口味需要外,市面上还是有很多低端岩茶焙的是高火。

这不奇怪,虽然好茶不贸然焙高火,但还有很多的中低端岩茶,因原料品质先天就有缺陷,所以需要将火功焙高,掩饰缺点和不足。

比如,茶青价格价格比正岩便宜N倍,质量很差的外山茶,直接焙轻火,中火,汤水不清爽,岩骨花香不显等毛病,一下子就会放大了,很容易被人喝出来。

这下该怎么办,最省事的做法,当然就是焙高火了。

茶叶焙到高火后,在高温急火的炭焙下,彻底接近于碳化茶,叶片内的有效茶味物质大量受损。最终在喝茶时,这样的茶,是正岩是外山?是牛栏坑还是牛栏山?任凭是神仙也喝不出来。

像是不新鲜的海鱼和虾子,直接放进油锅里红烧、油炸、爆炒,加上重重的辣椒,将这样重滋味的菜端上桌后,尝一口就能让人的嘴巴火辣辣的泛麻,哪里还能知道这是活鲜,还是冷冻货呢?

更何况,早一、两年的时候,圈内对于岩茶的火功,谣传四起。“好茶才能焙高火”、“岩茶焙火次数越多越好”、“岩茶火功越高,越能有滋味”……

当时,麻花写了N篇辟谣文回应,笔杆子都快写断了,还是有许多茶友,成为了那个善良的鹿,信了谣,中了局,相信岩茶的火功是越高越好。

所以武夷岩茶的圈子内,这部分走中低端市场的,火功焙得特别高的岩茶,曾有过一段“旺季”。

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有很多,其一是外面很多人会认为,岩茶都是火茶、炭味茶,特别重口味;

其二呢,和今天的正题有关。

这部分采用劣质岩茶焙成的火功特别高的岩茶,酸涩味会更重!

《3》

上文说了,将劣质茶焙高火来掩饰,是出于下策的考量。

因为这部分茶的原料有缺陷,火功焙太轻,不能掩饰缺点。

那到底,它们会有哪些先天不足之症呢?大致列一列。

山场不行,每到采茶季时不受主人的重视,茶青被耽误了,没有适时采茶。采下来的鲜叶,不是太嫩,就是太老,增加做青难度;

雨水青,鲜叶内部含水量高,芳香物质被压制,走水做青难度加大。走水不透的前提下,香气会变浊;

放置时间太久,不新鲜的茶青,鲜叶采下来后没有及时加工处理,容易容整批次采下来的茶叶,堆放出酸味、渥味、闷味,身价大跌;

……

上文就简单介绍过,有些做后厨的厨师,在遇到不新鲜的食材时,会“巧妙”的用红烧、水煮、爆炒等方式处理。

而武夷山有的茶厂,当他们收到的茶青质量不理想时,也会用加重口味的方式处理,直接将火功焙高。

在将火功焙高时,借助高温的影响,茶叶内出现的杂味、酸味,可以散一散。

再加上,火功特别高的岩茶,焙出来的成品里,火味重,炭火气息明显,能遮一遮杂味。

对本身原料劣质的岩茶而言,用焙高火的方式,无疑是最好是遮瑕方法!

《4》

为什么岩茶的火功高了,还会有明显的酸涩味呢?

结合上文的内容分析,不难得出结论。

说白了,茶叶本身的质量不高就容易出酸味涩味,和火功高低没关系。

将岩茶焙高火,不能对酸涩味一劳永逸。

毕竟,东施抹了粉,还是学不了西施的风采呢。

武夷岩茶的酸涩味产生,和做青没做透,茶叶水分没走干,后期保存不当受潮返青等,都有关联。

鲜叶刚采下来时,没有及时摊晾,摇青时碰伤了叶脉边缘等,会导致岩茶的走水不畅,让“苦涩水”走不透。

对这种做青没做透的岩茶,后期很难靠焙火弥补,哪怕火功焙得很高,焙茶时下手很重,放到后面还是一样容易返青。

更甚者,比中轻火的岩茶,更容易返青出酸味,涩味。

上礼拜时,刚好有联系几位60、70岁的老茶农,从他们那得到了一点新看法。

武夷岩茶的焙火情况很复杂,如果做青时,茶叶内部的水没有走透,还没等茶叶“吐青”就直接焙火,那么在焙火时,茶叶里吃进去的火,既能让岩茶风味醇化,也会“锁定”水分,反而容易会让岩茶返青。

还有一点是,岩茶的传统炭焙也要有成本,走低端路线的岩茶,为了省成本,里面有很多是采用急火焙茶。

急火焙,看似省时,但欲速则不达,会让茶叶内部的水很难被焙透,到后面放久了就会返青。

一款岩茶是否容易返青,和火功高低,和轻火还是足火没关系。最主要的是看做青做透,焙火焙透。

如果本身就是为了掩饰缺陷,故意将岩茶火功焙高的情况。那这样的茶,没焙透,没做透的概率,很大很大。

喝起来,自然会酸涩感更重!

《5》

足火、高火的岩茶,不一定会更耐保存。

恰恰相反,如果这部分岩茶,本身的原料品质差,做青还没做透就直接拉高火焙茶,放到第二年很容易就会因返青出酸涩味!

岩茶焙火,不能一焙遮百丑。

更不能,做到焙掉岩茶的杂味、酸味、涩味。

如果遇上原料质量有缺陷,还被认为用高火粉饰的岩茶,真相终会有大白的一天。

这不,放到了第二年后再来看。

一款两款足火、高火的岩茶,竟然比中轻火的岩茶还更容易返青。这不是啪啪打了脸吗!

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