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连着一个月,几乎都在下雨。
看了眼天气预报,更是一团乌云,接下来连续大半个月还是雨天。
今年的龙舟水,还真是来势汹汹。
端午将近,聊些应景的话题——粽叶香。
喝一泡带有粽叶草木气息的茶,颇能体现出过节氛围。
有一年,有位三明的老朋友给我们寄来一份礼物。
拆开外箱,里面赫然是几泡粽子茶。用粽叶凹成小三角造型,里面装入切碎的红茶,用棕绳绑紧。
轻轻捏起一袋茶,就像小巧玲珑的水晶粽那样,模样很是讨巧。
泡开后,茶味一般,汤感不醇,红茶本身的花果香不够清晰,粽叶香也难以突出。
但喝茶体验还是蛮新奇的,用这样的粽子茶替代“粽子本粽”当节礼,的确有趣。
不过这样的新奇茶,只适合尝鲜体验,再下一次就没有任何新鲜、惊喜感了。
讲真,如果想要喝带有粽叶香的茶,单在岩茶里就能找出不少选项!
《2》
在老丛水仙身上,经常能邂逅到类似粽叶的植物气息。
某次在茶农朋友那,喝到一泡木质丛香浓郁的老丛。浑厚的木质香,占据主调,但紧跟其后的,是一股特别的粽叶香。
这股粽叶香,可不是低调的晒干粽叶,而是在包粽子时,将粽叶加水煮开后,发散出来的粽皮香。
当朋友坐在主泡位上泡茶时,哪怕坐在一旁,也能闻到从盖碗里飘出来的粽叶清香,非常悠扬清幽。
过端午时,包粽子的粽叶,种类有很多。
最常见的是用箬竹叶包成立体三角造型,但除此外也有用芦苇叶、玉米叶、柊叶、竹笋皮来包粽子的。
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总之,只要叶片足够大,能兜得住糯米和馅料,就能包成圆鼓鼓的粽子。
粽子叶选材不同,会带来不一样的植物风味。
老丛水仙的粽叶香,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
有时类似晒干的粽叶,沉稳悠扬。
有时接近新鲜摘下的粽叶,在热闻盖香时,浮在花香之后,转瞬而过。
有时与幽深密林相似,闻起来带有明显的植物清凉、清新气质……
但粽叶香,并非老丛水仙的丛香。
毕竟,从平日喝茶体验看,粽叶香并不稀奇。
喝白茶,秋分茶、寒露茶、荒野冬片上,粽叶香沁爽怡人。
喝红茶,在不少正山小种的尾调,能感受出竹林香、粽叶香等气息。
而岩茶里,不单单是老丛水仙才有粽叶香,高丛水仙和普通水仙,同样也能出现这类粽叶植物香气。
除了水仙外,在铁罗汉、梅占、水金龟等尾水上,也能浮出阵阵粽叶的草木馨香。
所以,老丛水仙的丛香还是认准木质香为准。
涵盖甚广的粽叶香,不能成为丛香的见证!
《3》
虽然,粽叶香不是老丛水仙的标配代表。
但不可否认,树龄老一些的茶,更易做出粽叶香。
喝岩茶,老丛水仙会比高丛水仙,出现粽叶香的几率更高。
喝红茶,桐木红茶里,老丛红茶的粽叶香气息最是分明。
稍加联想,粽叶香的成型,与茶叶内部的木质纤维息息相关。
之前分享过,小乔木的茶树随着树龄的增长,茶树内部的含氮类物质会不断增加,做出来的茶会更有风骨。
茶汤更醇,茶味更厚,汤水的胶质感也更为分明。
在茶香上,达到老丛级别的茶树,不仅是木质丛香更加分明,出现粽叶香的概率也更高。
喝茶闻香时,就像穿越一片密林。
头顶上,茂密的枝叶相连,挡住了阳光。穿行在林间,呼吸吐纳之间,尽是清凉深邃的植物香气。
而粽叶香,刚巧涵盖其中。
《4》
但喝岩茶,并非是树龄足够老,才能体现粽叶香。
只要叶片纤维足够粗壮,就更易做出粽叶香。
平日在喝岩茶时,很多水仙虽说没有达到老丛、高丛的树龄要求,但在揭盖闻香时,闻香感受与喝肉桂截然不同——茶香更清幽、沉稳、内敛。
岩茶里,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
肉桂的茶香以辛锐为主,桂皮香颇有穿透力,很易辨识。
除了品种香外,肉桂身上常见的花香、以及奶油香、蜜桃香等,也大多是香气馥郁迷人的。
哪怕是坑涧山场出来的肉桂,茶香相对清幽,但也少有水仙那般沉稳内敛的气息。
用文艺范的形容表达,接近林间之风,袅袅之雾,清幽野兰,齐齐吐芳的感觉。
在此期间,夹带上清凉的粽叶香,再自然不过。
要想在桂皮香凸显的肉桂里去喝出粽叶香,未免风格不兼容!
《5》
抛开树龄,抛开品种不谈。
对绝大多数岩茶来说,在喝到尾水之后,遇到粽叶香的概率还是蛮高的。
前些天,身边有朋友问,岩茶可不可以煮?
仔细想了想,煮岩茶在圈内,还是蛮冷门的。
毕竟,好的岩茶,价格不便宜。
一泡两泡就要大几百的情形,并不少见。
山场好,工艺到位的岩茶,茶味层次是非常多元的。
如果直接煮茶,囫囵煮开出来后,难以体现细腻的香气、滋味、韵味变化,略显浪费。
像前两天文章里提到的,大壶泡茶也好,大壶煮茶也罢,论茶味的“精准表达”,远不如盖碗冲泡来得好。
但这也并非是说,岩茶不适合煮。
遇到焙火足的老丛水仙、老丛梅占、老丛铁罗汉的,在用盖碗泡了八、九冲后,大部分的茶味物质已经释放。
此时,将叶底移入煮茶壶内,加入清水,开火煮茶。
先冲泡,接着再煮叶底,也是不错的选择。
顺便说一句,当一泡岩茶泡了起码八冲后,茶味变淡,进入尾水阶段。
这时,不论是稍微坐杯,再闷几泡尾水出来慢慢喝,还是用剩下来的叶底去煮茶。
在很多岩茶的尾水里,都能体验到几丝若有若无的粽叶香气。
又或者,类似刚啃了甘蔗,唇齿间留下几分木质纤维的馨甜气息。
这一切,类似茶味被彻底泡淡后,呈现出来的植物纤维本味!
《6》
包粽子的粽叶,选购技巧无非如下。
选老一些的叶子,纤维更粗,更有韧性。
不选嫩叶,选叶片发育较为成熟的叶张,更能将粽子包裹成型。
还有就是,将粽叶放进热水里彻底煮开后,悠扬的粽叶香远比新鲜摘下粽叶时,来得更加分明。
沿着这三点思路,在喝岩茶时,大可照搬。
为了刚好地感受岩茶的粽叶香,选树龄老一些的、叶片纤维粗一些的、以及叶片被彻底泡开的茶汤尾水,清凉清幽粽叶香气会更加分明。
和其他茶有所不同,岩茶要开面采。
不求嫩芽细叶,而是要采有成熟度的叶片。
另外,在岩茶的当家品种里,水仙以中大开面为主,叶脉更凸显,叶片纤维更丰富。
而肉桂以中小开面居多,叶片相对更小。
所以,当你在喝岩茶时,发现水仙比肉桂更容易出现粽叶香,并非是稀奇事!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