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点开门,一个多小时后,虹桥花谷已是车水马龙。
“哪儿还有3年以上的佛手?加价四五倍也买不到,上周就断货了。”岳尊园艺的彭燕飞挡在最后两盆自留的佛手盆景前,向进入花棚虎视眈眈的客户摇着头。
轩成园艺的刘怀利深陷“甜蜜的烦恼”,每天打包、搬运上百盆蝴蝶兰让他手脚麻木,但比平日翻了至少一倍的花价和日均数万元的流水,又让他甘之如饴。
嗅到“大年”趋势的李连广比往年提前两周备货、销售,元旦至今,伟豪园艺库存的十几万元漳州水仙已基本售罄,“今年比去年多备了三成货,早知道再多备点,胆子还是太小了!”
每逢新春佳节,花卉消费总会发力一波,尤其今年。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近五年最火爆的花市春节档就在眼前,全年行情也被寄予厚望。
这背后,固然有消费者对花卉的一往情深在起作用,但更多因素在于整个花卉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消费观念以及研发、生产、营销模式的与时俱进,化为春临大地前的满城“繁花”。
春节档,刘怀利一天要搬几百次花盆。陈玺撼摄
消费之变
每一次花卉消费的升级,都伴随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占据头部地位的旺销花卉则是解读对应时代审美与消费潮流的钥匙。
花卉及其制品的交易,自古有之。上海有一条花草弄,其得名可追溯至清代中叶,当时上海县城的方浜在三牌楼和四牌楼之间有一段无名的小河岔,由于位置在邑庙和县衙门之间,市口较好,花农常在河边洒水浇花并歇脚叫卖,日久形成集市,这条小河就被称为花草浜。民国初年,填筑方浜路时,花草浜同时被填,其东段是如今的花草弄一带。
彼时,市场上交易的花卉主要是蜡梅、天竺、桃花、梅花、桂花、石榴、蔷薇、玫瑰、菊花和牡丹等传统品种。龙华的桃花、豫园的菊花、法华的梅花和牡丹、半淞园的桂花、杨思的玫瑰,都是市民争相购买的佳种名花。
年11月,方浜中路举行“外滩花街”活动,邀请多位艺术家以绚丽旖旎的花绘艺术作品装点老街。海沙尔摄
上海辟为通商口岸后,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带来的花卉品种日益增多,康乃馨、三色堇、一串红、波斯菊、郁金香、大丽花、马蹄莲、洋月季、金盏菊、洋水仙、金鱼草、香雪兰、瓜叶菊等色彩丰富、经济效益又好的“西洋花”被本地花农积极引种,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清末民初,香石竹、唐菖蒲、马蹄莲、鸢尾等鲜切花以及四季海棠、樱草、兔子花等盆花逐渐成为上海花树市场交易的主要商品。在冬季鲜切花处于淡季时,天竺、蜡梅、水仙以及松竹梅盆景和各种树桩盆景出现在年宵花市上,迎来“淡季中的旺季”。
“这一时期,上海‘中西交融’的花卉消费格局初步成型,尤其是在年宵花市场,传统花卉和引进花卉共赢的特点持续至今。”上海市园林绿化行业协会秘书长张睿表示,许多百年前流行的花卉品种如今仍是市场的中坚力量,变化主要发生在市场头部品种上。
年,上海郊区种植面积最大的鲜切花品种依次是康乃馨、唐菖蒲、菊花、马蹄莲、月季、满天星、香雪兰、非洲菊、水仙花等,它们也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品种。此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花卉消费进一步升温,市场需求日趋多元化、个性化,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特殊品种花卉,不再满足于“你种什么我买什么”或者“什么稀奇买什么”。
年上海郊区鲜切花主要品种、面积分布表(单位:亩)。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趋势在年前后尤为明显。年,据上海市农委统计,全市花卉销售额已超40亿元。
有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美元时,花卉消费就会迅速升温。上海年的人均GDP按当时汇率计算,符合“升温”条件。
事实上,上海花卉消费“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可能来得更早——年,上海人均消费鲜切花40支/年,这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人均消费量。
以年宵花为例,曾经以精致高雅风靡市场的“四大花旦”(蝴蝶兰、大花蕙兰、君子兰、观赏凤梨)近年地位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人工培育的新品种、进口鲜切花、花色淡雅的小盆花、各种绿植和挂果植物、多肉植物,以蜡梅、水仙、银柳、仙客来等为代表的平价花也很有竞争力。
“元旦至今整个市场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1%。”上海虹桥花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波表示,尤其是佛手、柠檬等“非典型”年宵花,今年销量异军突起,绿色健康、寓意美好、带有芳香、有个性、性价比高,或许是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原因。鲜花已经不单单作为生日、纪念日的礼物,而是逐渐走向日常消费、“悦己消费”。
叮咚买菜春节档销量冠军——漳州水仙。
“精致小巧、高性价比,是今年年宵花消费的主流趋势。”叮咚买菜鲜花项目负责人俞水表示,今年春节档市场的反应超出预期,目前销量冠军是漳州水仙,其实平台只是在保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种球数量,用玻璃瓶代替塑料盆,并定制了礼盒。还有80厘米的蜡梅调整为45—50厘米,适宜摆放在书桌、办公桌上观赏,每支售价直降20元,也成了爆款。
营销之变
就在不久前,光明食品集团下属上海花卉集团委托品牌服务商开展了一项行业调研,其中一个问题是,你愿意每年花费多少钱购买花卉,问卷设计者设置的档位都在千元以内。
在云南基地的消费者群里,来自上海等地的成员直接回复说,“这有点看不起我们了,一个月消费都有一千元以上。”
这些话,蕴藏着鲜花市场等待进一步挖掘的巨大潜力,更反映出鲜花消费群体的进一步细分,线上市场、私域营销等在经营策略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张睿介绍,除了消费潮流的方向不停在变,这种趋势还与上海的城市更新有紧密关联。
年,当时最有实力的4家花园、花店发起成立上海花树公所,上海第一个花木批发市场随即诞生,并作为上海唯一的花木交易中心,跨越了清末、民国、新中国初年三个时期。由那时起,花木批发市场成为上海鲜花交易的主要渠道。到年,上海已有花卉批发市场40多家、花店多家。
与此同时,因无法解决成本、扰民、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大批中心城区粗放型经营的批发市场退出历史舞台:年10月,精文花市关闭,用来重建文化广场;年底,上海内环以内最大的花鸟市场——曹家渡花鸟市场关闭。
曹家渡花鸟市场关闭前最后一天,市民抢购花卉。蒋迪雯摄
这让新业态得到了崛起的机遇,“卖花新势力”们持续涌入,重塑着行业发展模式及大众消费习惯。
比如,火极一时的垂直鲜花电商。相关数据显示,年—年是行业爆发期,诞生了花加、野兽派、花点时间等一众明星品牌。年以后,成功获得融资的鲜花电商平台寥寥无几,鲜花电商逐渐陷入沉寂。曾经跻身行业头部的花加,一度深陷“倒闭风波”,经营停滞,花加创始人王柯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出“线下世界,值得敬畏。”
“从花加们的模式上看,99元送四次花,定价模式固定,但产地鲜花价格一直处于波动状态,物流等环节成本又无法削减,一旦鲜花价格上涨,就只能降低品质等级,导致消费者的体验感降低。”俞水就是从垂直鲜花电商走出,转向了生鲜电商平台。
叮咚买菜、盒马等主体,开启了“买菜带束花”的新模式,这能够分摊物流、仓储、配送等各环节成本。
“我们搭建起供应链,基地直采做加工,在多个环节节省了成本。比如,垂直鲜花电商单笔订单的流通成本,大约在7—10元钱,我们基于原有的流通链路,可以压缩到2—3元。”俞水说。
叮咚买菜搭建起供应链,基地直采做加工。
在电商们的布局之下,鲜花的生产流程从“生产—销售”简化为“产地直采—供应链直发”的模式,直接触达上游的供给源头,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既提高了鲜花的流通效率,也压缩了成本,把鲜花的价格打下来。
不过,不同于非洲、南美等市场,中国是鲜花全球最大的产地,也是最大的消费市场,流动性很强,花农们在价格高企时,宁愿付违约金,把花卖给出价更高的人。而在淡季,又会拼命送花,即便是搭建起供应链,也未必形成绝对稳固的供应。
拼多多的对策是,和云南昆明、嵩明、晋宁等多地中小鲜花种植商家达成合作,从而在花源的优质、稳定上获取优势。
工作人员在调研中发现,嵩明和晋宁的鲜花电商产业存在电商人才短缺、标准化程度低、商家经营品类较为单一等问题。因此,平台扶持当地新商家、新主播,鼓励年轻群体进入电商行业,并给他们提供免费流量、站内资源位和供应链支持。
“近年来,我们经由社区团购认识了很多买花的客人,今年春节档,虽然总体依然以批发为主,但C端消费者数量比往年高出两三倍。”上海瀛庙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表示,只做批发的时代已经过去,合作社将通过抖音直播、小红书笔记“种草”等方式持续扩大客户群。
线上模式火热,线下门店也在寻找定位与空间。在上海花卉集团副总裁杨娟看来,线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服务”。“与平台鲜花相比,线下门店很难有价格优势。但定制化园艺服务在未来的重要性会凸显,比如说帮助市民打理花园、布置婚礼等,门店主人不能只是卖货郎,也得是专业的花艺师。”
黄浦市民园艺中心定期举办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植物科普交流活动。陈玺撼摄
生产之变
眼下,鲜花正在从消费品变成日用品。但在中国,鲜花消费主要还集中在节假日或庆典,日常鲜花消费占比不到一成。同比发达国家,中国的鲜花消费市场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研发生产端的引导起决定作用。
大肚型种球被蜡包裹着,不用浇水、土壤、花盆,就能自然生长……朱顶红蜡球这一“黑科技”产品,这两年在光明花卉集团下属上海种业集团的“吆喝”下,跻身网红行列。
朱顶红蜡球这一“黑科技”产品,跻身网红行列。
然而,创新绝非易事。“新品从育种到繁殖,再到商品化种球,一般要5至7年。”杨娟以紫精灵康乃馨为例,该品种主色为白色,花瓣边缘呈紫色,有如花瓣上舞动的精灵,即使如此有特色,但推广了三年,才真正爆火。
紫精灵康乃馨主色为白色,花瓣边缘呈紫色,有如花瓣上舞动的精灵。
朱顶红蜡球也是如此。能用作蜡封朱顶红产品的种球都是百里挑一。选育时,把品质好的种球切成几瓣种到地里,三年后成熟,再挑出规格最适宜的,用防霉、防开裂的欧洲进口蜡密封。
一个品类火了后,还往往遭遇被“透支”的困境:种植环节一拥而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供大于求,滞销亏本之后黯然离场。
今年的郁金香,就有此遭遇。上海种业集团是最早引进种植郁金香生产模式的国内企业。去年,基地郁金香产量占全国的25%。今年增产后,全国占比不增反降,降至15%,原因就是全国花农一拥而上。
很多缺乏市场意识的小农户在产品质量上难以标准化,且没有畅通的渠道。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束郁金香原本20元才是盈利平衡点,一些小农户滞销后急了,不到10元就抛售,最终血亏。
单纯的模仿,很难抵御风险。对于生产者来说,推动产品研发创新,刷新消费者新鲜感,并搭建起标准化生产流程和畅通的产销渠道,才会让产业更具含金量,持续健康发展。
上海种业集团推出的女王领地郁金香。
“中国消费者对新优花卉的追求排在全球首位。”杨娟表示,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引领消费潮流的资本。上海种业集团长期与国外种球供应商合作研发,在国内推出新品类,光是郁金香就有70多种,直接带火了郁金香产业。同时,集团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持续上新重瓣百合系列,去年12月首次在云南举办新优品种推荐会,当时就有80多家电商前来直播。
上海种业集团持续上新重瓣百合系列。
新品打下市场后,拼的就是品控。基于生产的实际需求,上海种业集团自主研发了先进智能的温室系统,集成机械、气候、环境等多个学科门类,用工业化思维开展农业化生产。工程师自信地表示,在基地内种植花卉,跟光明乳业生产牛奶,并无多少区别。基地内全国首个郁金香鲜花水培流水线自动化率高达70%,将产能翻了一番,每天可向市场供应10万株以上郁金香。
本文作者:陈玺撼束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