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茶饼怎么闷都不会苦涩是好茶村姑陈说出3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忌嘴吗 http://m.39.net/disease/a_6064851.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看到网上有人在纠结,白茶饼真是让自己又爱又恨。

起因是这样的,那位网友之前买了一款寿眉饼,茶味喝起来让人难以评价。

好处嘛,他感觉白茶在压饼后降低了苦涩感。

不管用什么方式去冲泡,茶味都不会不苦涩。茶友认为不苦涩,就是白茶压饼的最大优点。

但可惜,对比散茶的茶味,压得紧紧的茶饼喝起来完全没有了鲜爽、清甜的口感。

一言概之,在他眼里,白茶饼的茶味喝起来就跟普洱茶差不多。

又或者说,这些压成茶饼、茶砖、巧克力砖等诸多造型的茶叶,共同性一概如此。

不苦涩,不鲜爽,只能喝到一股略陈的茶味。

前面这番话说完,那位发贴的网友就贴出了那饼白茶的图片。

大致看去,茶饼表面约有四分之一都是小木棍般的长梗。其余部分则是阔大的老叶片。

这些茶梗与叶片被紧紧压在一起。

茶饼整体看起来,比常见的秋寿眉饼颜色要偏*。

且,因为压饼过分紧实的缘故,饼身略显扁平。

看到这一幕,村姑陈在想,那饼白茶喝起来不爽口鲜爽,但又闷不苦的真正原因,不能赖在压饼工艺本身!

《2》

先澄清下,那位网友对白茶饼的认识,误解太深。

不管怎么闷都不会将茶味闷苦闷涩,绝非白茶饼的优点。

恰恰相反,闷不苦的茶叶里,反而猫腻多多!

比如说,当一款白茶的内质极为匮乏、空洞、单调时,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去冲泡。

采用暴力闷泡,直接闷泡两、三分钟再倒出茶汤;

将茶叶撬下部分后,扔进煮茶壶内煮上大半个钟头;

放进焖茶壶内,倒入沸水,焖烧上小半天时间……

动用上十八般武艺后,却丝毫泡不出味道。

茶汤喝起来无限接近白开水,不清爽、不清甜、不爽滑、不醇厚、不苦涩、不精彩。

喝完茶后,嘴巴里丝毫没有任何感觉,平平无奇。

没有回甘,没有生津,没有回味无穷的美妙体验。

仿佛是一口枯井,水源已经干涸。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去打水,都收不到半分回应!

如此这般内质空洞的白茶,自然能做到不管怎么闷泡,茶味都不会苦涩。

但可惜,对照前文内容看下来。

这显然不是一款茶的优点,而是致命的弊端。

内质丰富的好茶,怎可能会闷不苦、闷不出味道?

从平日用盖碗泡茶的经验看,对待内质丰沛的高山白茶,冲泡时根本不适合闷泡。

尤其是前五、六冲左右时,往盖碗内快速注入沸水,便可以“秒出”。

短短几秒的浸泡时间下,已经足够让好茶酝酿出足够精彩的茶味。

茶汤喝起来,清甜鲜爽,清香鲜爽,甘醇又饱满。

反观那些浸泡许久后,迟迟泡不出茶味的茶叶,多半品质问题严重。

《3》

从开篇网友贴出来的图片看,答案一目了然。

原料品质太差是导致那饼白茶闷不苦、喝起来不鲜爽、没味道的根源所在。

光是茶饼表面,就分布不少茶梗。

并且,这些茶梗还和我们平常从寿眉身上看到的梗,不大一样。

一是,茶梗偏老。

二是,茶梗偏长。

三是,大部分茶梗已呈“木质化”。

目测过去,茶饼表面上最吸引眼球的茶梗,长度近乎小拇指头那般。

从白茶的采摘标准看,如此长梗的茶青,即便归入为寿眉一类也不合格!

国标的条文内容里,有白纸黑字明文规定:

“寿眉Shoumei,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嫰梢或叶片为原料。”

从茶青鲜叶采摘标准看,关键词在于“嫰梢”二字。

按照《中国茶叶词典》给出的释义,嫰梢,亦称为茶树新梢。是叶芽萌动展叶的嫰梢,是树体的新生营养体,也是茶树采收的主体对象。

简单来理解,嫰梢才是寿眉的采茶目标。

将寿眉的茶青从枝梢上采下时,它同样是鲜嫩无比的,采茶工人们只需要用手指轻轻一掐,便能将其掐断采下。

反观那饼白茶身上,那些又长又硬的茶梗,已经呈现木质化。在采茶时,用手难以将这样的老枝从中间掐断。只能是生拉硬拽,或者机器采摘。

同时,由于纤维过老的影响,这样的老梗老叶内部,茶味物质留存有限。

像一张胶原蛋白严重流失的脸庞,早已芳华不再,满是沧桑。

正常情况,白茶里不能出现这样的粗梗、老叶片,而是要将它们剔除出去。

要不然,原料过老,会导致内质缺失,茶味淡薄!

从那饼茶的糟糕品相看,不排除它是为了缩减成本,偷工减料,随意做茶的可能。

甚至于,压饼原料是采用边角料。

即,从正常制茶流程里挑出来的老梗老叶等,压出来的茶饼。

如此用料低端的白茶饼,在茶味表现上自然一言难尽,茶味寡淡,喝起来不爽口等,在所难免。

《4》

茶饼压太紧,也会导致茶味寡淡、不好喝。

如果说,原料品质差是导致那饼茶喝起来没味道、不鲜爽的根源。

那么压饼工艺糟糕,也起到了推波助澜影响。

将白茶压成饼,是一项技术活。

光从压饼定型这一步骤,就很考验制茶师的功力。

优质的白茶饼,讲究松紧适中。

既不能太松散,不然难以成型,一碰就散。

当然,更不能压得太紧结。

要是在茶饼制作环节,一旦出现温度太高、力度过重、时间过长等状况。

会导致最终压出来的茶饼,就像硬铁板那样,又硬又紧。

压得这么紧的茶饼,意味着在压饼过程中,茶味物质严重损耗。

整饼白茶就好像榨油过后的豆粕,内质被彻底榨干。

只能下扁扁一层糟粕,内质流失,空有躯壳,而无内在。

即便费了很大劲,撬出部分茶饼下来。泡起来喝,茶味依旧不尽如人意。又寡淡,又没有香气滋味,实在是不好喝。

原料品质差+制茶压饼工艺差,这两座大山同时压下来,完全足够将一饼白茶彻底压垮!

毋庸置疑,这样的茶饼很低端。

在网上,它们的价格往往很诱人,只需几十块就能买到一饼两饼。

并且,附带惊人的优惠力度。

比如说,买一送一,买二送三……低价到让人不可思议。

很多时候看到这样的低价,容易让不少人动摇。认为这个价格这么便宜,不买白不买。

买错了,也不过是亏了一笔小钱。

但如果花几十块的价格,就能买到一饼上了年份的老白茶,那真是太划算了。

殊不知,冲着低价去买茶,很不理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买低价茶能捡漏到好茶的概率微乎其微,完全不可信。

《5》

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里写,天下就是那只鹿,谁有力气,谁有本事,就能将它逮了吃了。

其实,懵懂的茶界新手们,在不少茶掌柜眼里同样是一只只鹿。

谁会编故事,谁会忽悠人,谁就能将其请入圈套,狠狠坑上一笔。

正当你惊讶咋舌于:为什么会有这么便宜的白茶饼存在。再转念想到,它们不会是亏本甩卖、低价让利吧?感觉要是错过了,会很可惜啊。

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消费心理,这些用料极差,成本极低的廉价茶饼们,月销惊人,获利无数。

但从喝茶入门体验而言,喝这样的劣质茶,不如喝白开水。

常年喝这样的低端茶饼,会导致你对好茶的误解越来越深。

以为闷不苦就是好茶的优点;以为白茶饼和普洱饼喝起来都是一股略陈的茶味;以为白茶压饼后喝起来不鲜爽,也属正常……

一步错,步步错,彻底迷失在低价茶组成的泥淖中!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