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注意什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480000.html做和菓子是一种修行。
说起吃,全世界都在羡慕中国,而在中国生活久了,你就会发现“吃”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很多人都遇到过在市场面对琳琅满目的摊位却不知道该买点什么的尴尬。中国人之于吃,似乎有着一种天然的选择困难症,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美食是很少接触甚至不曾了解的。如果这个十一还没打算好去哪里玩,不如在家试着学做一些没有接触过的美食,比如和菓子。
“人一辈子总要吃饭,就算学完不用,也可以让自己吃得好一点。”抱着学手艺的想法,三十出头的凌琳辞去了工作,一个人跑到国外把法餐、甜点、面包、巧克力、翻糖学了个遍,最终选择走上了制作和菓子的道路。
和菓子是日式甜点的统称,鲷鱼烧、铜锣烧都属于和菓子。根据水分比例的不同又可分为生菓子、半生菓子、干菓子,其中最高等的生菓子常出现在祭祀庆典、高级茶会等。虽说是发扬于日本,但和菓子其实起源于盛世大唐。为了能学到正宗的菓道,凌琳专门飞去日本,希望能找到一些唐朝繁盛的文化。
作为茶间的陪衬,制作和菓子有自己要遵守的独特规矩:“不能甜过干柿,不能好吃过茶。”凌琳说菓子是茶道里的辅助,所谓过满则溢,太好吃或是太华丽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茶本身的味道。在她眼里,生活也是如此:“做人也一样,要安守本分,找准自己的位置。我以前的工作环境比较追求激进,也不是说不好,但到了一定程度,我发现不去冒头压过主角反而是种细水长流的做法。”
作为一名曾经的式员工,虽然凌琳原本的工作职位不错,但一直这样困在原地,任凭谁也不会甘心。在她看来,做和菓子能给自己大量独处的时间,磨炼技术是一方面,主要是能够安静下来修身养性,与自己沟通。
凌琳说她心目中最适合用在茶间的和菓子,应该像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姑娘。比起做一些惊艳高级的作品,让人舒服得体才是最深刻的体验。所以她在创作时经常提醒自己,要讲究顺应自然。如今只要给她一块50g的面团,她就能用简单的形象把四时的意境刻进其中。
春之“樱扇”,夏之“清泉”,秋之“红枫”,冬之“水仙”
凌琳对自己的每个作品都非常重视,她会为每个作品都配上菓铭,以此来呈现自己想表达的意境。这些菓铭有的是在做之前就想好了,有的是做好后看着菓子的形象再去起名,也有在制作的过程中突然来了灵感。这些菓子看上去素淡清雅,可一旦配上菓铭,就显得韵味十足,即便不与茶艺配合在一起,也精致得如同艺术品一样。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菓文化,凌琳曾经举办过两次菓艺个展,两次器菓联展。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有人专门为了点心举办展览,毕竟点心如果暴露在空气中,时间久了就会干燥开裂,失去原本的样子。凌琳说她希望人们看到的是关于和菓子的一个全新角度,比如“一期一会,世当珍惜”。为了能更好传播菓道文化,她也经常做一些更符合现代人心态的作品,比如迪士尼系列,或是做些比较讨好老人的迷你寿桃。她说自己所做的还谈不上传承:“授业解惑才叫传承,我所做的更多是传播。”
除此之外凌琳还尝试在味觉上进行突破。因为自己喜欢生姜芒果的马卡龙,所以也试着做出一样味道的和菓子,于是就有了白豆基底的生姜芒果馅料。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也是为了让那些经常诟病和菓子口味单一的人们看到,和菓子也有更多的可能性。
凌琳说从本质上来看,和菓子是一种奢侈的食物,它和法国料理有一定的相似处,做出来不是为了吃饱。她在学习法餐的过程中发现,奢侈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是要在精神上追求满足,所以一定要做到极致的精致。正因如此,除了和菓子本身必须精致,凌琳对盛放的器皿要求也很高。在她看来,如果对自己做的东西要求高,那对配套的要求就也会很高,“器皿和菓子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完整的呈现。”
“当心有所属,有了全情投入的方向,生活其实可以非常朴素简单。”凌琳说自己很少和别人比较,而是将更多精力放在对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