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322/6983854.html图文:董朝朝
起凤环是中山大涌镇所辖的一个小村,据该村《李氏族谱》载:明宣德五年(年)大岚李族第六世祖李云翠从岚田迁居于此,名竹仔林村。清道光初年,改称起凤环。-年期间,曾变更为旗北乡、新村大队、旗北村等,年脱离旗北村管辖成立起凤环社区至今。
每个让我决定前往探寻的村子,都必定会有一个吸引我的理由,这次我选择起凤环,很大原因是因为:据说那里最近有成群结队的牛背鹭出没。试想一下:在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里,与无数白色精灵相遇,那将是一场多么美丽的邂逅.....
(以下图片来自“中山发布”)▼
(一)起凤环岐阳街
乘坐路公交,到起凤环站下,再往回走50米左右,即见到起凤环牌坊,这里便是整个村行之路的起点。牌坊上除了起凤环三个大字外,左右还分别书有“岐阳,瑞霭”▼
几条主要街道(起凤环正街、岐阳上街、岐阳中街、岐阳下街)自牌坊处向村子中心延伸而去,窄窄的石板路虽不宽敞,却完好地保存了古朴村庄的原始风味。▼
岐阳上街▼
岐阳中街▼
镶嵌在路中央的墓碑
在这些看似普通的民居中,分散着数十座碉楼,据说起凤环村几乎每家都有华侨,村子富有,是盗匪垂涎的对象,但却从未遭受匪徒的洗劫,主要便归功于这些碉楼▼
起凤环正街98号
起凤环正街98号
岐阳中街与岐阳下街交接处
起凤环共4座中山历史建筑,其中岐阳街有3座。
岐阳中街20号,是一个五层的碉楼,编号A-DC-26,中山A级历史建筑。住在隔壁的阿姨说你是来这里拍照吗?你不如拍一下这座碉楼吧。▼
阿姨说这家人远在国外,目前由亲戚代为看管,她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也从没有机会进去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
这幢碉楼是前屋后碉的布局,若不是先从背后看到了碉楼再去找正门,你万不会想到,如此不起眼的门庭,背后居然隐藏着那么大一座碉楼。▼
岐阳中街41-42号,编号A-DC-25,A级历史建筑▼
这幢楼的背面呈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棱角分明,让人记忆深刻。▼
而此屋正是第66届夏威夷水仙花第一gongzhu张慧谕的祖屋,年她们曾回乡省亲。▼
整个村子里最吸引人眼球的当属岐阳下街46-52号的一排民居,编号A-DC-24,A级历史建筑,这四幢老屋的屋顶分别塑有“福、禄、寿、喜”字,造型与风格完全一致,如同一胞所出的四姐妹,屹立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47-48号是寿宅▼
49号是福宅,它家门楣上也有灰雕,所以与其它几幢相比起来,显得更华丽一些。▼
50号是禄宅▼
51号是喜宅▼
那么,这排房屋是不是同一家人修建的呢?如果按门牌编号顺序来读的话,应该是”寿福禄喜“,这与传统的“福禄寿喜”顺序似乎不太相符,所以我暗自猜想,会不会是按照房屋修建年份来确定谁是福,谁是禄,谁是寿,谁是喜的呢?当时刚好有三位阿婆坐在巷子里聊天,我本想上前询问,但见她们聊得很开心,不便打扰,就作罢了。▼
后来再次经过时,阿婆们已散去,另有一阿伯坐在屋檐下歇脚。我便向阿伯请教此屋的历史以及是不是同一户人家的房屋,他说是不同人家修的,应该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了。不过对于这个答案我有点将信将疑,我觉得此排房屋看起来更像是民国期间的建筑......
岐阳下街35-37号,虽然不是历史建筑,却让人过目难忘,皆因它的背面刷着三个巨大的红色“忠”字,中间那个最大,其“心”字底已被后期刷墙的白色涂料淹没,只余左右两个还保持着原状。这应该是那个动荡年代留下的产物吧,红色字迹历经岁月的洗刷之后,已经趋于暗淡,不再触目惊心......▼
周围有几位大姐正在洗衣服,见我拍照便上前围观,当问及关于这座房子的事宜时,她们表示自己是外地人,不太知情,平时她们甚至都没有留意到这上面的红字原来是几个“忠”字。
后我又绕到35-37号的正面去观看,问了住在34号的阿婆,因她不是本地人,所以也不知道太多关于这片民居的情况,她说这三家并非同一人家,但我看房子的整体风格很是一致,且是连在一起修建的,也是颇感困惑。▼
漫步在这些民居中间,欣赏着村民们的小家天地:阳台上的雕花栏杆,屋顶的小兽,玩耍的孩童,长长垂下开花的球兰......都不过是寻常风景罢了,却让人感受到无比的愉悦。▼
(二)风水林
岐阳下街的隔壁,是个叫竹林里的地方,这里有一条斜坡石阶▼
从竹林里俯瞰岐阳下街▼
竹林里其实是可以通往山上的,不过我又望见不远处好像还有一个上坡口,便从阶梯折回岐阳下街,前行十余米,去到那个上坡口。
入口处有一对水泥门柱,门楣招牌上的字迹早已模糊,努力辨认依稀可见“起凤环学校”几个字;一条水泥斜坡蜿蜒着不知伸向何处,两边种满了芒果树,几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正躺坐在树荫下玩耍,手机里传来QQ斗地主的BGM。▼
我走上前去搭讪道:同学,请问这条路是通往哪里的?
答:上面的一所幼儿园。
我说:除了幼儿园,还有没其它风景呢?
答:还有坟地!......然后他们就吃吃地笑起来。
切,这帮熊孩子,吓唬我呢是吧?我可没在怕的!于是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行。
通过一个螺旋形的上坡,上至尽头,这便是传说中的起凤环学校。▼
木棉飘絮
起凤环学校于年由旅外乡亲集资建成,年被日本飞机炸了左边的几个教室,变成危房,于年改建,由于当时物资缺乏,重建质量一般,所以很快又成了危房,年由旅外乡亲和本村村民捐款重建。年,起凤环小学与叠石、青岗小学合并为旗北小学,起凤环学校变身为起凤环幼儿园至今。▼
由于是周末,校园大门紧闭,只能从外墙旁边窥探校内景色,依稀可见校内陈设还是偏成熟化,感觉不太像一个幼儿园▼
站在学校左侧的小路往山下眺望,村庄秀色一览无余,我暗自数了数:1,2,3,4,5,6,7.......光这一小片村屋里,已经有7座碉楼。▼
沿此路步入学校背后,一大片草地跃入眼帘,各种植物在这里野蛮生长,恍如踏入一个天然植物园。▼
开得最灿烂的植物当数这种叫假鹰爪的灌木,东一丛,西一丛,随处可见,细细一闻,还散发着新鲜西瓜般的清新香味,在这三十多度的炎夏里,颇有种让人望梅止渴的效果。▼
假鹰爪初开时花瓣是绿色,慢慢才会变为*白色,所以如果你不细看,很容易把一丛花当做一大片叶子而略过。▼
假鹰爪的香味很淡,如不凑近,根本闻不到,然而此时,却突然有一阵很浓郁的香味抓住了我的嗅觉,于是我循着香味找过去,居然发现是一树开得异常繁盛的白饭树散发出来的,味道超级好闻!平时在城市里我也见过白饭树,但从没察觉它居然有这样好闻的香味,于是我再次凑上前去闻了闻,确定真是它发出来的,难道是因为野生的花开得特别浓密而导致?▼
在草地上,林子边,又陆续发现了以下植物▼
狗尾草开出了紫色的花儿,上面还有一只小虫虫哦!▼
正当我全神贯注拍摄的时候,突觉脚趾一阵痛痒,低头一看,大事不妙,我踩到了蚁穴!十多只蚂蚁正在围攻我穿着凉鞋的脚!.......妈呀,撤!遂仓皇逃走。心下暗自庆幸:还好不是红火蚁,下次再也不能穿凉鞋上山了!
草地通往一片森林,踩着没过小腿的野草往里走,我渐渐发现,原来那些少年说的都是真的,一座接一座的墓地出现在眼前......怪不得这里被称为村子里的风水林啦。▼
专门避开墓地拍了一张
然而我还是大着胆子逛了一圈,发现林子里有不少高大乔木:朴树、*桐、木姜子、乌榄、楝叶吴茱萸......
乌榄,曾是起凤环村的经济作物,它的果实可以制作成榄豉。但自上世纪80年代后,人们的嗜好开始变化,榄豉食用者减少,再加上乌榄树高,采摘困难,售后利润不足支付人工成本,它便慢慢成为非主流经济作物,日渐式微了。▼
楝叶吴茱萸,秋冬季节它的叶子会变红,在山下望去,犹如朵朵霞云。▼
如果再继续探林,或许可以发现这个林子更多的秘密,然而当天我穿的是凉鞋,我很怕突然窜出一条蛇就糟糕了,所以大致转了转,便匆匆离去。
下山回到入口处的时候,发现那几个少年已不知所踪,于是我便坐在他们当时玩耍的地方休息,回望岐阳下街,街景尽收眼底,坡下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坡上却凉风习习,通体舒畅......不得不说,这帮孩子还真会挑地方享受!▼
此时无意中往右边看了一下,透过几幢房屋,看到一片绿色的地面,咦,那不是篮球场么?▼
(三)梧桐街
休息完毕,下得坡来,往岐阳街的尽头走去,果然,便见到一个大大的篮球场。▼
少年们在打球,老人们在观望,好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看到画面左上角的尖尖顶没有?那里就是起凤环幼儿园。▼
穿过篮球场,一片密密麻麻的村舍迎面扑来,这一片区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梧桐街,一听到这个名字,自然便将它与“起凤环”的村名联系到了一起。
《诗经·大雅·卷阿》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俗话也有讲:种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其实起凤环这个名字怎么得来的,目前尚无可靠说法,但是这个村子既有凤的元素,又有梧桐的元素(虽然是街不是树),也是容易让人浮想联翩了,总觉得他们之间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渊缘。
据说起凤环在建村之时,先有内村,再有外村,内村指的梧桐街,外村则是指的岐阳街及起凤环正街那一片。
梧桐街共有13条巷子,其中12条分别叫梧桐街1巷,梧桐街2巷,梧桐街3巷.....梧桐街12巷,巷与巷之间虽然排列紧密,却距离相等,每排三户,巷道笔直,井然有序。而最后一条叫进德巷,格局与其它12条不一样,单独存在于街尾。
因为排得过于紧密,所以站在狭窄的巷道中,你甚至无法看清那些围墙内的老房子到底长什么样子,但巷内那些花花草草,有生活气息的晾晒物,以及阳光下的窗影,很多细微的地方,都会让你体会到四个字:岁月静好。▼
从山上带回来驯化种植的扭肚藤
偶遇房门开着的人家,那么就大概可以窥到房屋及周边的格局,你会恍然大悟:哦,看起来外面这么窄,其实屋内小院还挺开阔的......▼
你会发觉,隔壁巷那间不起眼的屋子,原来也是一个碉楼,你看,这里可以看到它的楼尖呢▼
行至梧桐街6巷尽头,一方大井突现,有村民正在此处取水。▼
据取水的阿姨介绍,此井出水甚甘,不但本村,有时邻村都有人前来打水。
我上前仔细一瞧,果然水质清澈见底,不见一丝浮尘。而且周边墙上还书写有保护水源公告,可见社区也相当重视水质的维护。▼
起凤环的古井都保护得很好,十分干净,在进德巷5号屋后我也发现一个古井,同样保存完好。▼
进德巷5号全貌图▼
在梧桐街十二巷9号,我找到了起凤环第四处历史建筑:编号A-DC-27,中山B级历史建筑。▼
这幢楼属于外抑内扬的风格,表面上看起来破破烂烂,相貌平平,然则透过铁门,依然可以看出它其实低调奢华有内涵。▼
据闻此屋建于民国8年(年)左右,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墙上的灰雕仍然栩栩如生,十分精美。可惜主人不在,未能入内详观。▼
相较于岐阳街和起凤环正街,我更喜欢梧桐街,所以,我要把它单独作为一个环节来讲,而不与岐阳街放在一起。仔细想想,为什么更喜欢它一些呢?大概是因为这里更古朴些吧?
(因篇幅所限,本期先到这里,更多内容,且看明日的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