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除夕许多漳州人有两个执念一是除夕当天水仙花要开着二是除夕夜的央视春晚不管有没有空看电视要放着说到水仙花和春晚二者其实有很深的渊源连续多年央视春晚观众席上摆放的便是漳州市市花水仙花年的水仙花还历历在目年的春晚即将拉开序幕不知又修炼了一年的“凌波仙子”能不能继续亮相春晚芬芳全国观众前几天本报记者特地专访了这位“仙女”看仙女如何修炼↓↓↓
闽南日报.1.24版面
⊙张旭文/图
关于辞旧迎新的年终大戏,水仙花一向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无论是“土疙瘩”还是“小蒜苗”,抑或是抱团怒放的花枝、雕刻成型的花球,水仙轮番变装登场,出场顺序和场次始终把握着稳中有进的节奏。直到小年的幕布掀起,整个花市都喧闹、鲜艳起来,水仙花则以久经考验的传统身段儿低调亮相,依旧博得了个满堂彩。
店家忙着将水仙花球打包、邮寄。
别致的洋水仙吸引市民驻足
摆上水仙,装点门面。
市民在百花村挑选花球
冬日阳光洒进屋内,案上水仙花簇丛丛、暗香袅袅,腊月里这个明艳的景象被定格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对水仙的歌咏和赞美就一直没停过。被贬在荆州的宋代诗人*庭坚,在寒冬腊月里,收到好友王充道送来的时髦的水仙花。老王是真朋友、够大方,一送就是五十枝。*庭坚一时兴起发了条“朋友圈”,《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的文案引来纷纷点赞,“凌波仙子”的美称竟成为世代流传的经典。清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对水仙最痴情。每到冬天,李渔都要让家人买回许多水仙球,以备新春佳节开花观赏。为了开出最美的花朵,他亲手将水仙花球精雕细刻,再配上精心挑选的器物制作成艺术品。有一年春节,李渔穷得连过年的钱都没有了,实在买不起水仙。家人纷纷劝他说:“水仙花今年就别买了吧,一年不看花也没什么大不了。”李渔直呼:“你们想要了我的命吗?我可以少活一年,但也不能一年没有水仙花了。”无奈之下,家人只得将首饰变卖成钱,换来水仙,让他过个欢喜年。“水仙、腊梅、天竹,是取其颜色鲜丽。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汪曾祺在散文《岁朝清供》中这样诉说年花的“好”。但他也认为,“刻过的水仙花美,而形态不入画。”
为雕刻的水仙花球削叶片
高新区九湖镇百花村,花农在给水仙花球去皮、装盆。
花农为水仙花球淋水养护
打包邮寄水仙花球
时间再往前推算,原产自地中海沿岸的水仙,在中国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年左右。对于外来的“洋玩意儿”,中国人总有智慧把它驯服,栽培得甚至比在原产地还兴旺。水仙既如是。南宋人温革在《琐碎录》中记载了水仙种植法:“种水仙花,须是沃壤,日以水浇则花盛,地瘦则无花。”拥有“沃壤”的漳州,构成得天独厚的栽培环境,培育出的水仙种球饱满、出芽挺拔有力、花香馥郁,堪称水仙界的“天花板”。但漳州人和水仙花的情缘,则更像是近邻、亲友。不似*庭坚笔触下大开大合的情绪跌宕,不及李渔痴迷得忘乎所以,也比不得汪老对艺术的严苛审美。花农们总能精准把控时机,挥舞手中的刻刀让水仙尽早入戏;一进腊月,就可以买几扎鲜切的水仙花枝,抢先闻个香;过了大寒,老主顾会叮嘱熟悉的店家把挣脱出饱满花苞的花球预备妥当;雕刻造型别致的花球则特意留给远方的亲朋老友,遥寄思念和祝福。不扭捏、不张扬,全都随着水仙的性子来,纵使年宵花市场缤纷耀眼,轻盈娇俏的水仙,永远都是漳州人心中的“女神”。
漳州市水仙花协会会长张文江巧手雕水仙,福“虎”迎新年。
颜值“洋气”的洋水仙
修整花球
水仙花俏迎新春
只需一盆清水,满室春意盎然。水仙花儿一开,年,又要来了。
记者张旭文图
本期编辑:张江璐蔡楠楠
值班主任:林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