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政和白茶读后感 [复制链接]

1#

趁五一长假我又读完了一本新书,今天整理出读书笔记和大家一起分享,既加深自己对本书的印象又服务了大家,真心一举两得。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一直以来都对*和白茶有那么一点不了解,虽然我喝过许多家的*和白茶,但是都不敢动笔写文章,自我感觉还是因为茶喝的不够多。

先来分享几个关于*和白茶的知识点:1、已知最早保存有实物证据茶叶是白茶,看完书我明确了是*和白茶,年在陕西省西安蓝田吕氏族墓中发现了距今近年的茶叶和铜质茶叶渣斗。2、北苑贡茶的发源在*和杨源,张钦受之子张延晖把自己凤凰山的三十里茶园献给闽王,受封御茶园,因地处闽国北部故取名“北苑”。3、*和于咸平三年立县,原名关隶县,北宋*和五年因宋徽宗品尝*和白毫茶后龙颜大悦,下诏将“*和”年号赐予关隶县作县名。成为中国历史以来唯一一个因茶而得名的县:*和县。4、光绪五年(年)在铁山村发现*和大白茶,并得以大面积繁殖推广。年起以*和大白茶壮芽精制白毫银针可以卖出高价,民间流传“嫁女不慕官宦家,只询茶叶与银针”的美传。5、根据年福建省茶叶学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年福建省产白茶吨,其中吨为*和县所生产。百岁茶星张天福老先生到*和考察后,兴奋地亲笔题赠了“*和白牡丹名茶形色香味独珍”。

6、*和白茶产地海拔至米,年平均气温14.7度,非常适合白茶生长,所产白茶品质优良。7、白茶最早记录在陆羽所著《茶经·之事》中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制作工艺数千年前就出现了,茶树品种也在唐代得以记载,但是是以蒸青团饼的形态延续至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废团饼茶改贡散茶,从而诞生现代意义上的不炒不揉的白茶。8、*和白茶地理标志7年通过国家审查,由*和大白茶和福安大白茶等适制*和白茶的茶树品种制作而成,保护范围是*和县境内。9、*和大白茶,简称“*大”;福安大白茶,简称“福大”;福鼎大白茶又名福鼎白毫;水仙茶树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做成的白牡丹,也叫:水仙白;*和菜茶(小茶);福云6号: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年-年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的一个品种茶树。10、年到年用*和菜茶(小茶)制成的红茶,制作工艺为“*和工夫”。其它2个工夫红茶分别是:白琳工夫和坦洋工夫。

11、年,安溪县茶农创造了更为先进的“茶树短穗扦插法”年福建省农业厅在*和县大面积推广使用。12、*和白茶传统制作工艺:以“人”为主要因素,靠制茶师的经验来判断,遵循“看茶做茶,看天做茶”的原则。流程分为:采摘至萎凋至拣剔至干燥。13、*和白茶针芽肥壮,白毫密布,香气纯毫香浓,汤色清澈杏*透亮,滋味清鲜醇爽,有“白如云绿如梦洁如雪香如兰”的美誉。14、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所以茶叶的存储环境很重要,防潮避光隔热防污染,最少要用复合铝膜袋包装,再装箱打包保存最好,15、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闽北度过,孕于*和、生于尤溪、长于建瓯、学于武夷、老于建阳。“茶仙”是朱熹的最后一个笔名。

看到这我还想和大家分享一点我对*和白茶的看法,有一点还是蛮奇怪的:为什么*和县到今天还是贫困县?这些年*和白茶不都有很高的产量和品质,应该卖出好价钱至少我是知道茶叶的价格和福鼎白茶差不多,而且其中还有很多老朋友的茶厂都做很好,比如说隆合白茶、云根白茶、闽辉名茶等等。以我自己已经喝到的*和白茶对比福鼎白茶,感觉是一个味醇一个香高,各有特色不分上下,一定要比就是价格来说话,我们这类俗人还是要求性价比更高一点的。还有就是如何做好今年的推广宣传活动,*和白茶央视推荐加上福建最大的白茶茶城在*和县开业,期待*和白茶可以迎来一个全新的开始,让我们这些爱喝茶的茶友喝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好茶。

借用福建贡茶使君蔡襄的诗句结尾:

北苑灵芽天下精,

要须寒过入春生,

故人偏爱云腴白,

佳句遥传玉律清。

最后要感谢我的老朋友李景文老师的赠书,李景文老师也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

何文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