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间四月芳菲尽
在花神的世界里
四季景色各有韵味芳菲不尽
若要为人神先当为人杰
随着花神的故事
让我们走进那些熠熠生辉的人生
力匕
花神文化
阝
在中国古代,“神仙”及其相关文化历史悠久,对中国整体社会的价值体系与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人信奉“万物皆有灵”花形态的美丑以及生死殊荣应当由特定的神仙也就是司花神管理,因此出现了花神的概念。
花神的演变结合了农历的十二月令,逐渐出现了有关于十二花神的中国民间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节。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讲的正是百花盛开为花神祝寿的景象。
由于各地花期不同且文化差异较大,关于十二花神的界定有多种说法。晚清学者俞樾撰写的《十二月花神议》是较完整具体地描绘十二月花神地专著。
力匕
花朝节
阝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节日,与中秋节对应。
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是汉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由于南北方气候不同,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
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有学者认为,花朝是初民自然冲把爱中植物崇拜的遗俗,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的说法,花朝也寓意着开枝散叶,故而花朝节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诚斋诗话》:“东京(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
花朝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盛行,始于武则天执*时期(公元~年)。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习俗。
田汝成所撰的《熙朝乐事》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
但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
据《广群芳谱》载:“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翰墨记》载:“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
到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
图源网络
力匕
十二花神
阝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地区标准不同,衍生出了众多花神版本。若要为人神,先当为人杰,故而在众多版本中为花神者均为人杰。
研究众多版本,目前更多人认可的顺序是正月梅花—梅妃江采苹、二月杏花—杨贵妃、三月桃花—息夫人/杨六郎、四月牡丹—李白/杨贵妃/貂蝉、五月石榴花—钟馗、六月莲花—西施、七月蜀葵—李夫人、八月桂花—徐惠、九月菊花—陶渊明、十月木芙蓉—石曼卿、十一月山茶—王昭君、腊月水仙—娥皇女英。
可谓是“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
芳
春
花开枝头春似景
一月梅花:梅妃
梅妃,本名江采萍。梅妃的样貌与其名字呼应,清秀动人。她少时起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舞蹈音律也造诣精深,《惊鸿舞》便是梅妃的成名舞。当时江采苹的爱慕者比比皆是,但她最终被高力士推选入宫服侍唐玄宗。
江采苹在众多秀女中脱颖而出,“亭名梅矣雪菲菲,傲骨清香百卉稀。卓卓不群如玉状,从今呼尔为梅妃。”便是描述当时的场景。杨贵妃入宫后玄宗独宠杨贵妃,梅妃赠诗讽刺被打入冷宫。安史之乱时玄宗未带其离开,为保清白,梅妃最终投井自尽,保全了一身风骨。
二月杏花:杨贵妃
杏花,李属李亚属植物,花瓣白色或捎带红晕,具有变色的特点。
相传杨玉环儿时皮肤黝黑,由于家中后院种着一棵杏树,于是她日日服食杏果,以杏仁保养皮肤,日复一日逐渐动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安史之乱爆发后,防御换被迫自缢于马嵬坡,后叛乱平定,玄宗思念成疾,命人回马嵬坡寻找杨贵妃尸首不见,只找到一颗飘零花瓣的杏花树。民间传言其化身成为了杏花花神。
三月桃花:息夫人/杨六郎
一为息夫人,息夫人有着拒绝以色侍人、倡导女性自立的鲜明个性,促进中原与楚地两种文化的交融,她独有与蔡侯、息侯、楚王虚实相映的三段感情,她建立一身赴难、劝课农桑、推崇新*、辅幼称霸的四项功勋。息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
北宋杨家将之一的杨延昭也被民间视作桃花神。杨六郎子承父业守边二十年,屡破契丹*。民间认为他抵御外寇的力量仿若桃木驱除凶祸,尊其为桃花花神。
向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