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被评为ldquo [复制链接]

1#

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隆重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和新一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典型。赤峰市5个村镇、5家单位、1户家庭、1所学校获表彰!其中,林西县十二吐乡西山根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

迎着冬日的阳光,沿着平坦的水泥路,我们驱车驶进十二吐乡西山根村,只见一幢幢花园式住宅排列整齐,一座座设施大棚成方连串,一处处养殖小区规范有序,一片片光伏电板熠熠生辉,一个个淳朴村民笑意盈盈......村部的“大喇叭”不时传出一首首优美动听的幸福之歌。

西山根村位于林西县城南10公里处,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下辖7个村民组,是典型的贫困村。年,西山根村针对无支柱产业、群众增收难、集体经济弱的实际,积极调整思路,通过调结构、促增收,兴产业、促发展,多方位开辟增收渠道,使村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成倍增长,走出了一条“产业牵动型”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年7月,该村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今的西山根村,不再是“开荒开到天,种地种到边;春耕一大坡,秋收几小箩”,而是实现了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从贫到富、乡风文明从差到优的巨大转变,拥有了“产业村”“和谐村”“文明村”三张名片。

此外,西山根村还以达康脱贫产业园为依托,以四个相邻的村民小组为主发展种植业,抓住林西县“”产业扶贫工程的有利契机,年至年,以每亩元至元的价格完成土地流转近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开发建设蔬菜大棚个,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每个暖棚年收益4万余元。全村70%的村民享受到土地红利,其中69户贫困户流转土地亩,每年收入19万元。部分村民或买或租经营暖棚、冷棚,当上了新型产业农民,其中6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富裕户,年收入15至5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个棚脱贫、两个棚致富”的目标。

走进产业园,种植户耿立伟和家人在侍弄大棚。“我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每天辛苦工作,一年到头也就剩几千块钱。自村里建了暖棚,我就回来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种了两个棚,第一年纯收入7万元,第二年我又种了6个棚,收入十分可观,日子一年比一年强,现在年收入50万元左右。”返乡创业的耿立伟说起自己的致富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全村有近人常年在产业园里打工,每年劳务收入多万元,年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40户贫困户通过在暖棚务工脱了贫。“我每个月收入多块钱,不但挣着钱还学着技术,今年我把技术学好,明年我就可以自己种大棚了,收入会更高。”在这打工的岳桂琴信心满满地说。

“至三年间,我们紧紧围绕‘两短两长’工作方法,集体经济收入19.6万元,同比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7%。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4.34%下降到年的0%,培育特色产业94个,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3%,全村劳务收入万元,养老和医疗体系保障覆盖面%,所辖6个自然村街巷全部完成硬化、美化、亮化。”西山根村*总支书记刘占林说。

“两短两长”兴产业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人民群众短期增收靠园区务工、土地流转,长期增收靠种设施农业和肉牛养殖。”这是西山根村紧扣“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户施策”工作原则,也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探索出的兴产业“两短两长”工作方法,让贫困群众既找到了短期脱贫的路子,也找到了长期增收的门路。

养殖业以靠近村委会的两个村民组为基地,养殖基础母牛、肉牛,全村现有养殖户71户。年,全村基础母牛、肉牛存栏近0头,年出栏头,产值近1亿元。今年初,该村投资万元建设一处肉牛养殖小区,流转土地亩,一次性收取20年土地流转费万元,现已全部发放到村民手中。该项目已于10月中旬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分散的93户养殖户全部集中进来,扩大了养殖规模,预计年可出栏肉牛1万头,产值1.2亿元。

此外,西山根村还以达康脱贫产业园为依托,以四个相邻的村民小组为主发展种植业,抓住林西县“”产业扶贫工程的有利契机,年至年,以每亩元至元的价格完成土地流转近亩。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开发建设蔬菜大棚个,现已全部投入使用,每个暖棚年收益4万余元。全村70%的村民享受到土地红利,其中69户贫困户流转土地亩,每年收入19万元。部分村民或买或租经营暖棚、冷棚,当上了新型产业农民,其中6户贫困户发展成为富裕户,年收入15至50万元,真正实现了“一个棚脱贫、两个棚致富”的目标。

走进产业园,种植户耿立伟和家人在侍弄大棚。“我前几年一直在外打工,每天辛苦工作,一年到头也就剩几千块钱。自村里建了暖棚,我就回来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种了两个棚,第一年纯收入7万元,第二年我又种了6个棚,收入十分可观,日子一年比一年强,现在年收入50万元左右。”返乡创业的耿立伟说起自己的致富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全村有近人常年在产业园里打工,每年劳务收入多万元,年人均收入1.5万元以上,40户贫困户通过在暖棚务工脱了贫。“我每个月收入多块钱,不但挣着钱还学着技术,今年我把技术学好,明年我就可以自己种大棚了,收入会更高。”在这打工的岳桂琴信心满满地说。

“至三年间,我们紧紧围绕‘两短两长’工作方法,集体经济收入19.6万元,同比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7%。贫困发生率由年的14.34%下降到年的0%,培育特色产业94个,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3%,全村劳务收入万元,养老和医疗体系保障覆盖面%,所辖6个自然村街巷全部完成硬化、美化、亮化。”西山根村*总支书记刘占林说。

“三评三爱”促和谐,让百姓精神提起来

“有的村民好吃懒作、勾心斗角纠纷不断、喝酒打牌不务正业、茶余饭后闲话连篇……”西山根村74岁老人孙忠回忆起村里过去的现象,难掩内心的不安。如今,该村通过“三星三爱”评比,大家都争着搞生产,抢着参与各种集体活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村里的民风一下好起来。

扶贫先扶志,和谐自然来。西山根村结合实际创新开展“讲文明”“讲孝道”“讲卫生”“比致富”的“三讲一比”评选活动,经各村民小组推荐、村民代表会讨论决定进行表彰,还设有奖品、奖牌和证书。同时,该村还积极探索制定了“村规民约”及“村训”,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乡村风气。

在西山根村,我们还看到一处特受群众欢迎的“爱心超市”,超市里不断有村民前来光顾。“我们通过劳动,能赚到积分,这不,这是我通过捡垃圾赚到的50元积分票,可以在超市换购任何等价的商品。”说话间,村民郭春林在超市提走了一袋大米高兴地回家了。

在“参与劳动赚积分”机制的影响下,村民们的素质越来越高,村里的垃圾越来越少,环境越来越好。对此,村委会又想出了文明积分的办法来营造乡风。“灵感来源就是银行的存款制,只不过银行是存钱,西山根是存分,采用积分制的方式,以分为基础分,制定了明确的加减分细则。比如说,家庭成员有参*入伍的加10分、参加志愿活动的一次加10分、破坏公共设施一次减10分、吵架纠纷造成不良影响一次减6分。”村委会妇联主任刘艳芬说。

据了解,西山根村以“爱心超市”为依托,通过正负面清单量化积分、集体经济分红和子女就学情况等,实行农民积分管理制。通过这种方式,让全村村民参与到文明行动中来,自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形成农村文明治理新模式。

该村除建立“爱心超市”,还成立“爱心车队和爱心志愿者队”。针对孩子上下学安全问题,西山根村建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