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冷山翡翠记林西五十家子中学 [复制链接]

1#
白蚀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nzhm/140207/4334647.html

有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承载着父辈们的希望,共聚在这里——五十家子中学。从此他们的人生轨迹在这里重合交汇,奏出了一曲实现人生价值的华彩乐章!

说我中学难忘,那是四十多年前。年3月至年底,我有幸忝列五十家子中学八年一班,成为中小学教育专家王振刚老师的学生。当时授课的业师还有赵衍贵、刘万春、郭养民、李荫福、李国俭、马桂芝、刘国兴、沈庆祝、张玉琴、时践等。这些人在当时的林西教育界,大多都属一流之选。五十家子中学第二届九年一班毕业合影在进入五十家子中学读书之前,我的基础并不扎实,心里也是忐忑不安。年的隆冬之际,我出生于大兴安岭脚下东敖包村的一个贫苦农家。这一年是农历乙末,岁在羊年,按照民间传统的说法,寒冬腊月里的羊,捉襟见肘,常伴饥寒,本是命中注定。不过,穷家的孩子也不一定都生活得怎么苦涩,由于父母和姥姥的百般呵护,在孩提时代留下的记忆中,我的童年是一段无限自由、充满快乐的美丽时光。8岁那年,我上了村里的小学,由于这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数量都不多,小学校便通过“复式班”的形式来利用少得可怜的教育资源。我所在的班,共有三个年级,并用同一间教室。三个年级所开的课程只有语文和算术两门,都由同村的王玉海老师担任。当我在这个学校读到二年级的时候,原来设在东敖包大队部所在村子的另一所小学校,也合并到我们学校,校名由此改称“东敖包联办小学”。五十家子中学第二届九年三班毕业合影年暑假前夕,我读完了小学四年级,正当准备升入五年级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秋季开学后,一开始教学秩序还属正常,但到了冬季,凡五年级以上、出身贫下中农的同学,都被戴上红卫兵的袖标,从而成为革命小将。不久,随着学校的“停课闹革命”,我们这个年龄段的造反者因为不上课,所以也不用上学,我闲着没事,便跟随时任生产队放牧员的父亲,去了锡林郭勒草原的牧场,成了一名骑马颇为在行的小马倌儿。年秋季,学校又转而“复课闹革命”,本来我该上六年级,但是中间停课,我还是上五年级。年,小学生的学制缩减成了5年,教育行*部门成立了东敖包联办中学,我们学校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未经考试,全部变成了初中生。年底,在修完两年初中课程即将毕业之际,五十家子中学的刘万春老师来到东敖包联办中学招收高中生,我通过了考试,被录取。中学生篮球赛载誉归来五十家子中学的校园热闹非凡,学校操场被百姓前来看病的驴车、牛车挤满,卫生班学生在刘万春老师的指导下,为贫下中农免费针灸治病,蒙古族老乡的帐篷、勒勒车也驻扎进校园,学校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到了晚上,还有学校的羊群回来,伴着群星,听着咩咩的叫声,真让人心醉。当时《辽宁教育》的记者看了也很受感动,写出了报道:“大冷山下一枝花”。以致后来第一届毕业生有当教师的,有当医生的,有当乡村畜医的,有当农村柴油机工、拖拉机手的,还有当村干部的……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无疑是在学校铺就了坚实的基础。刘万春老师入学之前,我心里一直在嘀咕:我这个小学没怎么念完整,初中两年对对付付,充其量也就是个七年级程度的人,一下子变成了高中生,沦为差生应属在所难免了。开学不久却突然发现,这一届同学大多数都与我一样,小学和初中课程都有缺失,相形之下,我还并不是业务基础最差者。面对我们这样一群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心理素质差异明显的学生,王振刚老师充分展现出他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过人技艺和名师风采。开学伊始,他便以超常的见识,打破教学常规,以“大会战”的形式,组织我们集中时间,突击补习初中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赴京教改考察团留影当时是一个流行大会战的年代。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在“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这样一个通俗而响亮的口号下,群情奋斗,斗志昂扬,生产领域接连不断地掀起一个又一个各种名目的大会战。不过,这种大会战大多都不是出于经济专家设计和指挥,虽然如火如荼,波澜壮阔,但社会财富却未必因此而显著增加。而我们的语文大会战和数学大会战却是以王老师为代表的这样一批优秀的教学名师与一大群渴求知识的农村学子的合璧之作。其特点是战略目标明确,战术运作精密,所以成效十分显著。教改班去十二吐长途拉练宣誓出发记得当时语文大会战的战略目标之一便是限时拿下个农村常用字;基本战术原则是老师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集中讲析造字、构词的基本原理和扩展字词的基本规律,学生根据平时成绩合理搭配而编成互助小组,人自为战,组内帮带,随时验收抽查。每一位上课的教师都是高水平,每一节课的学习都是高效率。也就是说,让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听得进、有所学。质朴、风趣、深入浅出的语言魅力,吸引着学生,谁都不厌学,我们的思维一下子被带进了寻求知识、破解奥秘的运动场,一下子就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渴望。五十家子中学一九七五届师生合影我们班级有个公约,其中一条的中心内容是:不让任何一个同学思想掉队,不使任何一个同学学习落伍。在经常性的作文讲评会上,老师常选用一些有代表性“问题”的文章,当众细加剖析出错的根源。当事者自然分外受益,而所有参与者也都心领神会,举一反三,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所在,从而有效地缩小了同学之间的学习差距。若干年以后,我才意识到,这种倾注在相对后进同学身上的苦心孤诣和教学理念,正是“有教无类”思想的具体体现。那时候社会流行一句习语:“革命是人民群众的盛大节日”,大会战期间还真的颇有些过年的热闹。早晨天一放亮,校园内、教室里,甚至是被窝中,同学们便开始了学习。到了晚上,教室里点燃若干蜡烛,虽然远谈不上是“如同白昼”,但却学得翻天覆地。一个学期下来,战绩卓然。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全班同学从此可以共用同一种教材顺利地展开高中阶段的学习了。就这样,消失了几年的学习积极性,又开始涌动升腾,真正迎来了一个学习的春天。五十家子中学教育科研讲座留影有一位数学老师叫郭养民,他是外地人,开始上课时,我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是想笑,但他仍在一字一板地讲。我记忆最深的是,他经常和我一起讨论课本知识,问我怎样讲才好接受等问题。经常面批我的试卷和作业,我俩关系很好,我头发长了,他就带我到他家,让他妻子给我理发。有时就在他家吃饭,当时我感到的就是一种父爱。七二届九年一班班委会合影李荫福老师是全校数学补课老师。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了些数学,可基础不扎实,底子薄,为了学习高中知识,每天利用晚自习给我们补课。他上课语言生动,有趣,由浅入深,容易让学生接受。特别是平面几何知识,他的巧妙教法,能让学生很快在大脑中建构一个知识链,听得懂,记得实。他的教学风格,一直是我后来从事数学教学的偶像。赵衍贵老师是学校的领导,经常外出开会,给学生上课的时间不多,但他倡导的用唯物辩证法思想解方程应用题的教学活动,却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到了奠基和助推的作用。

赵衍贵老师

王振刚老师,就住在男生宿舍里,与学生同吃同住。他给我的感觉是目光深邃,充满了智慧,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思索。在学校时,我很怕他的目光,因为当我做点什么“小坏事”的时候,好像都被他看得很透,但以后的社会生涯,让我转变了这种看法。每当我遇到困难,想后退的时候,我想到了那双眼睛,那深邃目光中透着鼓励、鞭策和期望,让我鼓起勇气,去克服困难,创造成功。王振刚老师五十家子中学的老师,不但在学习上提高关心我们,在思想觉悟上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领路人,他们教给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事,教育我们要不怕吃苦、长期坚持,长大后为建设家乡,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服务。正是学校领导、老师这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同学们求学上进的热情,坚定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坚定了我们求职上进学好文化课的决心。我们从老师的言行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年五十家子中学教工合影。前排左起:李国俭、刁子文、于占江、戴玉喜、赫增、王树资中排左起:郭养民、王振刚、赵衍贵、刘万春、李福臣、刘国兴后排左起:张玉琴、马桂芝、李荫福、沈庆祝、时践、陈玉明让我难忘的还有,师生共同参加勤工俭学和建校劳动。印象最深的当属大冷山林场植树和学校坨坯建房。那是一九七一年四月,冰化雪融,农村劳力都在忙着春耕,大冷山林场植树任务应时在即,他们来到学校找领导求援,学校立即召开动员会,说明林场植树的季节、时间与成活率的关系,强调这次劳动既是对林场的支援,又是对我们的劳动锻炼,也是一次极好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天,我们便进驻大冷山。一百多名师生,在深山老林,搭建窝棚,埋锅做饭,一把小葱,一碗咸菜,条件虽苦,丝毫没有影响师生的植树造林的热情。老师带头示范,同学干劲更足。不惧顶风冒雨,不怕黑夜狼嚎,一排排树坑,一棵棵幼苗,一身身热汗,一阵阵笑声,几天下来,同学们手上的血泡变成了硬茧,脸上已被晒得黝黑,可心里却品味着劳动的愉悦,身体强壮了许多,徒步返回学校的路,走得更快、更稳。

鞍山校友返校合影

年夏天,我们班全体同学徒步列队,深入到大兴安岭脚下一个叫朝阳沟的山水相依、景色秀逸的小山村来从事社会实践,体验生活。同班的刘进业、李树森和孙怀的家都住在这个村子。为了锻炼我们独立生存的能力,同时也出于不过多地增加老乡负担的考虑,这一次全班近60人自行开伙,除了几位厨艺较好和体质较弱的同学担任炊事员外,其余同学组成一个独立的生产班组,白天与社员一起,随机参加生产队的整地、拔草和锄地等生产活动,晚上则分散住到各个农户家里。我与刘进业等四人住在刘进业的家里,当时刘进业的父亲在五十家子供销社工作,家里只有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和一个未曾出嫁的姑姑。刘奶奶对待我就像疼爱自己的孙子一样,经常塞给我鸡蛋、肉干儿等好吃的东西,晚上还经常在我们睡下之后,为我浆洗衣物,至今想来,仍觉肠热。七八届同学与老师在一起同年夏天,学校建教室。为了节约资金,多建一栋宿舍,学校决定师生动手坨坯、运料。这是场动人心弦的劳动,老教师抬着上百斤的泥兜,身影摇摇晃晃;年轻的女老师,光脚在泥场上和泥,弄得满身满脸的泥点;同学们更是飞跑在坯场上,争做坨坯的“冠*”。这个场面感动了来校视察的领导和专家,使我终身难忘。中学时代,并没有听说过“素质教育”这个概念,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老师对我们进行的一整套教育和训练,实际上就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应该说,中学时代接收到的这种激发生命、充实生命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受益终生的教育。五十家子中学像一个大熔炉,燃烧着我们、铸造着我们。年五十家子中学第一届毕业生联谊会合影四十多年过去了,时光也许抹去了我大脑中的很多记忆,但两年的高中生活,苦与乐都永远不会忘怀。我没有编造故事,没有把我的老师写得有多高大、伟岸和惊人,也许这些事很平凡,但也正是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构建了五十家子中学不平凡的“灵*”。这是一种精神,鼓舞着五十家子中学的一代又一代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精英人才。

本文根据《回味》一书综合整理

感谢林西宣传部对本文的支持

本文为原创转载需经作者授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