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水仙操》又名《秋塞吟》、《搔首问天》、《屈子天问》,取材于伯牙学琴的故事。
旧说,伯牙学鼓琴於成连先生,三年不成,至於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句时不返。伯牙延望无人,但闻海上汩没漰澌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乐府古题要解》题解
09:42
不少琴友都知道孔子学琴的故事,那大家知道有关古代古琴演奏家伯牙学琴的故事吗?
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但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浩瀚的大海澎湃的涛声
山林郁郁葱深远莫测
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
曲终时,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这则故事说明
远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琴家们已经明确提出了
古琴艺术不光是用技法演奏技术
还必须建立在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移情法”理论
琴曲被古人称为“心声”
熔铸着演奏者的
人世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
演奏者借助琴曲
或泣或诉、或歌或吟、或端坐或偃仰
通过移情使琴曲魅力撞击人心
使听者产生强烈的共感意识
-----
如果弹奏一首琴曲
心如枯井,或似吹不皱的春水
作品就显得死气沉沉
枯燥乏味、如同嚼蜡
弹奏和欣赏的愉悦也就荡然无存
古人曰:神存于心
“想”在弹前,心清指畅,所弹之曲,必然生趣。没有“预想”,所弹之琴,非浮即滑。有所预想,“预想”是得神的关键。思则得神,在弹琴前要凝神静思,学琴贵心领神会,故需多思。
-THEEND-
声明:此文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您可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