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中时常的歌颂着母爱,确实母亲给予我们很多无私的关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人想起母亲就会想起温暖慈祥的温馨场景。
我国华夏五千年,母慈子孝更是我们优良传统的核心,“三教娘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脍炙人口的母爱故事,以及《二十四孝》的故事也十分让人感动。大部分的人,会想起温暖、慈祥、关爱等温馨的母子画面。
可是并不是全天下的母亲都是对孩子进行如沐春风的教育,也有的孩子因为母亲错误的教育使得一生都受到了影响。
大家对那个写下两朵玫瑰的作家张爱玲想必都不陌生,她回想起自己的母亲,没有温馨的画面而是想起了母亲的恶言恶语。
根据他的回忆,回去回国后对自己说“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
张爱玲在母亲这种教育下,变得自卑和敏感,在长大后“低到尘埃里爱”。
直到我看到《母爱的羁绊》这本书,才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会成为母亲心理的投射,当母亲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时,孩子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而生活。
一,什么是自恋的母亲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自恋,自恋一词最早来于古希腊神话。一位美少年长得十分是好看,叫纳西塞斯,有一天,他看到水中自己的影,被自己的影子深深的吸引。
并且无法自拔的爱上了自己的影子,他为了能够追求自己的影子,不小心溺水身亡,死后变成了一朵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把这个词描述为对自己的自我崇拜,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