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出诊的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说起屏风,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管是家居装饰的重要配置,还是展现生活品质的必备神器,甚至是公共场合用来分区遮蔽的好用物件,都看起来只是一个装饰性与实用性兼备的室内家具。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看似普通的物品,却经常出现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并且受到文人志士的强烈追捧。
当然,古时的屏风与现代相比,承载更多的是文化内涵和时代风气,并不是简单的功能性装饰品,其背后的历史韵味和审美情趣也令人感叹,不禁产生了想把屏风搬回家的迫切想法……
现代简约屏风
一、屏风的历史你知道吗?
屏风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早期就已出现,最初称之为邸,被用作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器具,是当时帝王权力的象征。《史记》中曾记载:天子当屏而立。传说周天子在冬至祭祀之时,会在其背后设皇邸,并以凤皇羽饰之,将王权展示得淋漓尽致。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屏风是王权的独特象征,是其他人不能拥有的。但随着社会发展,这种寓意逐渐减弱,屏风走进平民百姓家。
明世宗坐像(其后屏风庄严繁饰)
汉唐时期屏风盛行之风气最为浓烈,可谓凡厅堂居室必设屏风,当然屏风的种类也颇为丰富。汉代《西京杂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赵合德所居昭阳殿中设木画屏风……因此有木质屏风,还有玉屏风、云母屏风等上等材质,只是仅出现于王室贵族中。经过一段漫长时间,屏风才开始普及到民间,此时的屏风大多为纸糊材质。因为随着当时造纸技术的发展,纸的使用也逐渐兴起,但其更多的是以实用性来作为室内装饰。后发展之宋元明清,屏风的形制随着社会及审美的变迁而逐渐发生变化,但作为室内装饰和遮蔽的实用性依旧不变,只是被赋予了更多时代审美特色。
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
二、屏风与绘画之间的相互扶持
中国传统绘画中,就有一种形式叫做屏风画,即画家在屏风上进行绘画创作。甚至在宋徽宗时期,许多画作被裱到屏风之上,以向客人展示自己的收藏和艺术喜好;又有曹皇后尽购李成画,贴成屏风;还有记载说就连当时的苏轼也想把自己的绘画收藏改装成床上的围屏。
再说到屏风在传统绘画中的出现,历史上最早活跃的时期应是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等都是出现屏风的代表作品。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到了唐宋时期,它开始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文人趣味也逐渐明显。发展至元明清时期的屏风则渐渐成为画家常用的构图要素和绘画符号,图式更加的丰富和多元化,屏风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意义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不同的展示与表达。由此可见,绘画中的屏风已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并且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历史物证。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三、屏风的优雅气质来自这里
正如周文矩在《重屏会棋图》中所描绘的,屏风之上表现的是山水景象,而山水被置于画中第二层屏风则说明了它与文人士大夫内心世界和道德高度最为接近。这种追求大山大水的心境与精神的自由在宗炳的《画山水序》中所提到的: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相呼应。
山水屏风和文人画在宋代盛极一时,并且屏风的象征含义在这一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与文人士大夫的关系。屏风提供了将士人的内在和外在世界并置起来的有效方式,他的内在世界以超越世俗生活的山水形象在屏风上凸现出来。这种象征已经成为一种图像符号,暗示了文人的自我定位——试图在未遭破坏的大自然中找到精神的净土,超然于繁华人世间。
所以,在古代时期,屏风就被文人赋予高尚文雅的气质。而这种气质的代表,便是素屏。唐代白居易在《三谣·素屏谣》中就有感而发:素屏素屏,孰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璪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於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用以表达自己的高洁气质,也是文人们歌颂屏风超越其功用的情感表述。
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四、屏风中的少女情怀
同样地,在仕女画中我们也能找到具有隐含意义的图像符号。如苏汉臣的《妆靓仕女图》中,屏风之上水纹荡漾,一位仕女端坐在镜前梳妆打扮,神情娴静但却带着忧伤。旁边零落的桃花以及几支水仙更是衬托出女子无人问津的孤寂心境。水时常被运用在仕女画中以暗示女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它与文人画中山水屏风象征意味相似,但又有不同:文人画中的屏风山水是以山占大部分,显示出巍峨、壮阔、高远的男性心胸;而仕女画中的屏风则更多的是以水来表达——有纹丝不动的平静湖面,有波光粼粼的溪水长流,也有澎湃汹涌的海浪。可以联想到,自古以来水都是女性的一种象征:或温柔贤淑,或多愁善感,或冰冷无情。因此画家在描绘女性生活的时候,女性的心理特征就自然地被隐藏在水纹里面。
总之,绘画与屏风既能相互独立存在,又能融合起来带给人们更多的情感寄托。屏风之上的绘画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得屏风本身所具有的空间表达作用越来越不被重视和体现。这种文化隐喻意味成为画家的一种审美倾向,可以让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画中人想要抒发的情怀寄托于标志性的象征上面,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
汉代《西京杂记》
宗炳的《画山水序》
文震亨《长物志》
巫鸿《重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