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水仙表面有一层白色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岩茶课堂

丨作者:李麻花

《1》

腊月的榕城,有些耍流氓,动手动脚(冻手冻脚),码字都不利索了。

这两天写文章的速度,大约只有20码,就比龟速快了那么一点点。

这种天气,喝一杯伏特加是极好的,够烈,取暖极好,可惜麻花酒量有限,怕这一杯酒下肚,要昏睡个三天三夜。届时,岩茶课堂可没人更新文章啦。作罢,还是改喝岩茶吧。

这不,老丛梅占才泡好,茶友带着问题而来:“看看,我这茶是不是发霉了,怎么一层白白的东西?”

麻花端详图片,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你这茶,喝着有霉味吗?”

“没敢喝呢,万一是发霉了,那可怎么办?”

“简单,泡一冲,闻盖香,看看有没有霉味就行咯。”

5分钟后,茶友回话:“没闻着霉味,倒是闻到一股烤瓜子的气味。”

这就对啦~茶有没问题,泡着喝喝看,就能得到答案。要是光看就能看出所以然来,那得错杀多少好茶?

话说回来,岩茶上出现的这层白色物质是什么呢?

《2》

如果岩茶冲泡后没有出现霉味,香气正常,那这层白色物质多半是岩茶的白霜。

白霜,是什么东东?

岩茶表面出现的这层白霜,实际上叶片中的茶碱和咖啡碱在焙火过程中因物理变化而产生的。

就好像葡萄在种植过程中,果皮会覆盖上一层白霜一个道理,是自然产生的东西。

有白霜的岩茶,能喝吗?

当然可以!

这层白霜是岩茶本身携带的,是岩茶的一部分,不可分割,泡着喝自然没有问题。

看着这些白霜,李麻花的小脑瓜里还不自觉浮现出一副画面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停!麻花姐姐,别陶醉啦,先解答问题!岩茶的这层白霜是怎么产生的?我看并不是所有岩茶都会有白霜呢。

《3》

岩茶中会出现这层白霜,主要是因焙火时温度骤高和剧减而产生的。

当焙火的温度高于咖啡碱、茶碱的沸点之后,这些小物质就改变了自己的形态,从固态变为气态(咖啡碱在℃以上开始升华,到℃左右就开始大量升华),而后笼罩在焙笼里,好像我们在下雨天看到的雾气一般,萦绕在茶叶上方。

当焙火的温度下降后(温度低于℃),气态的茶碱、咖啡碱又会改变形态,从气态变成了固态(称之为凝华),然后附着在茶叶上,最后就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白霜啦。

如果大家到茶农家的焙茶房间去,还能看到附着在墙壁上一层薄薄的白霜呢。这些也是咖啡碱和茶碱。

虽然李麻花是个画画的,但这堂关于相同物质不同形态变化的物理课,可是好好听了呢。

故而理解起来也不难。

《4》

岩茶是否会有白霜产生,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岩茶本身含有的咖啡碱、茶碱含量多少

岩茶中咖啡碱本身含量的高低是决定白霜多少的基础。

通常,岩茶的咖啡碱含量约为2.%,茶碱含量约为0.%。(咖啡碱和茶碱的含量,详见论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武夷岩茶中的生物碱含量》)

而岩茶中的咖啡碱含量与品种特性、生长环境等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生长环境好(如正岩山场)的岩茶品质高,内含物质丰富,自然咖啡碱、茶碱含量较高。在相同的焙火条件下,更容易产生白霜。

第二,焙火工艺是否到位,也会影响白霜的产生

在焙茶时,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影响白霜的出现。

温度太低,咖啡碱、茶碱无法析出。温度太高,升华太快,来不及冷却凝华附着在茶叶上。

只有内含物质丰富、焙火到位的岩茶,才会出现白霜。

《5》

曾有人说,岩茶有白霜,才是好茶的象征,这个说法对吗?

此说法,不准确!

有白霜,并不是好茶的唯一标准。

有白霜的岩茶,只能说岩茶的焙火到位。

可决定岩茶品质除了焙火以外,还由山场、做青工艺、采摘天气、季节等因素共同决定。

像一些外山茶,它焙火足,吃火透,也是会有白霜出现的。

即便是有白霜的外山茶,依旧隐藏不了它的缺陷。

如外山茶韵味薄弱,茶汤易出现苦涩感,回甘短暂,无明显生津感,香气不持久等劣势,昭然若揭。

若是只看白霜买岩茶,那得多花多少学费呀。

《6》

解答完茶友的问题,李麻花大脑里的神经突触突然闪了一下,脑海里回想起了一件事。

某年参加一场酒会,喝了一轮葡萄酒,猛的发现自己的舌头变成紫黑色!!!

当时给李麻花吓的呀,马上放下酒杯,任凭他人劝酒,就是一口不喝。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我觉得这葡萄酒一定是加了人工色素。

事实证明,当时的麻花还是tooyoung,toosimple!

这可是葡萄酒的正常反应,喝完西拉、小西拉、赤霞珠,多少都会让舌头变紫黑。人家只是葡萄比较成熟罢了。

好在岩茶有白霜这件事儿,麻花很理智。否则,当初看到牛栏坑肉桂有白霜,就直接扔垃圾桶了。

幸好,没丢。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